清华大学等团队发现新冠病毒抑制剂:从蝙蝠“百毒不侵”中找到答案

快科技
关注

据媒体报道,近日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美国杜克大学的研究团队联合在论文预印本网站BioRxiv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他们发现宿主蛋白MTHFD1的抑制剂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复制。

研究团队通过对蝙蝠细胞的两万多个基因进行系统全面的筛查,确定了数十个病毒复制所依赖的关键蝙蝠基因,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新的宿主基因MTHFD1(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

研究还发现,蝙蝠细胞的MTHFD1表达水平比人类相应组织的细胞要低很多,这可能和蝙蝠适应飞行生活的生理变化有关。

该研究从蝙蝠基因组分析入手,使用功能基因组学方法,系统地寻找病毒生命周期以来的宿主因子,通过理解病毒-宿主因子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来寻找新的抗病毒药物靶点,并成功的发现新冠病毒潜在的药物分子carolacton。

Carolacton是一种天然产物,被作为抗生素候选分子用于抑制细菌的菌膜生成。研究人员发现carolacton也能有效的抑制新冠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复制,而且抗病毒有效浓度远远低于细胞毒性浓度。

他们认为,该研究成果不仅能帮助新冠病毒药物研发,也为人类未来突发的病毒流行打下基础。

清华大学等团队发现新冠病毒抑制剂:从蝙蝠“百毒不侵”中找到答案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