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击鼓传花的资本游戏,还是残酷竞争下的求生欲?抢滩上市似乎成了互联网医疗公司们迫不及待的选择。
2018年平安好医生登陆港交所之后,同业公司骚动不安。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微医等市场上摔打多时的互联网医疗企业,或明或暗都在准备跃入资本市场的龙门。
这其中大多公司已经融资多轮,亦有心急者登入死水一泓的三板市场,如就医160等。
这些公司对于资本的渴求可以理解。毕竟,业务发展、模式试错、竞争壁垒建立,都需要大量资本投入。
互联网+医疗,这个梗可以讲的东西显然易见。在过去几年里,在医疗行业里扯着互联网大旗的公司骤然暴涨到了5000多家。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的始作俑者则是资本机构。
投资、催肥、退出、数钱……在中国兴起了已经近20年的风险投资行当,曾有太多造富造神的传奇故事。
现在,医疗健康这个刚刚释放释放市场价值的行当,自然是风投机构岂肯撒嘴的肥肉。用互联网的传统套路讲医疗的变革故事,简直完美。
“2014-2018年这4年多时间里,互联网医疗融资总额近2000亿。”一位投资人向多肽链坦言,这真是疯狂,但资本大量涌入所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终将由整个医疗市场来承担。
幕后“催”手
互联网医疗只见资本言欢,不见烈士草席裹尸。
当年风头无两,被奉为互联网医疗难得的独角兽的远程视界,转瞬间就因为资金链的崩殂轰然倒地,留下一地烂账。
百度亲子,2015年上线的百度医生曾经信誓旦旦,但也就两年就黯然关停;
腾讯亲子,2016年上线的腾爱医生曾经壮志凌云,如今也在沉寂后关闭服务;
2017年以来已经有数千家互联网医疗公司被注销,真正生存下来的极少。
互联网医疗公司的生命周期在医疗这个慢行业里犹如昙花。资本可谓有罪,因为大规模烧钱补铁等各种传统互联网的套路,在医疗行业特殊的规律面前,玩不太转。
至今,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医疗公司都很难解决盈利的难题,很大的原因就是只贪套路,不顾医疗行业本质和规律。
复星同浩资本总裁刘琦曾评论:“互联网医疗行业面临的盈利问题本质上因为公司给用户带去的价值还偏少,能解决的用户问题还只是一小部分,没有完成完整的医疗服务闭环,提供的多为非医疗核心服务。”
目前互联网医疗主要的盈利模式有三:一是对平台上的用户收取咨询费用,二是通过广告位赚取广告费,三是销售上游企业产业赚取分成费。
但是这种前后不呼应、随心所欲“薅羊毛”的盈利模式,还未形成闭环,甚至导致企业利润远低于其运营成本,企业财务出现巨大窟窿。
迫使如今头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都在反复验证自己商业模式的可行性,以防被市场与投资人抛弃。
以好大夫在线为例。目前,好大夫在线的主要盈利来源有三方面:医生诊金分成,流转到药店开放平台的药费分成以及第三方医疗机构的导流费或检查、手术等费用分成。在融资方面,目前处于D轮,总融资额约19.08亿人民币。
创始人兼CEO王航也曾对《多肽链》说起,好大夫的商业模式是医生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平台从中抽成。
而春雨医生春雨医生现处于D轮,总融资额约4.64亿人民币,同样以医生咨询费分成为主要收入来源。除了好大夫在线的图文咨询和电话咨询,春雨医生还提供私人医生和院后指导服务。
并且布局互联网医院最初与河北燕达医院共同打造“燕达医院互联网诊疗平台”,随后打造银川春雨互联网医院,成功拿到银川市政府颁发的互联网医院牌照。
丁香园的主要业务也围绕医生开展,例如为医生提供科研和招聘服务,为药企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做药品宣传,通过网络营销变现,同时落地线下诊所——丁香诊所,来完善线上咨询的医疗服务承接,如今丁香园目前处于D轮,估值10亿美元。
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此前在接受采访曾表示:“由于在管制政策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明确、不清晰,目前移动医疗行业依然处于盈利模式的探索阶段,还没有完善、成熟的商业模式。”
无论是自建诊所,还是与医院共建互联网医院,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头部公司都在以在线问诊、健康咨询为服务入口,深度挖掘医疗服务,并向产业链延伸布局。这不仅是简单的从线上走向线下,而是趋近医疗服务核心。
备考上市
时间紧、任务急。即便业务模式仍在进化过程,但上市已然是划分市场“阶级”地位的不二标尺。
2018年5月份,微医完成5亿美元IPO融资,企业估值达55亿美元后,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曾表示预计2018年底赴港上市,以业务分拆的方式登陆资本市场。
彼时的计划是微医旗下医疗、医药、医保三个板块将打包为微医控股在香港启动上市;主营大数据的业务微医云将留在A股。
不过,这一计划未能成形。近日,微医集团又被传出分拆部分业务,直指科创板上市。
科创板是资本市场是2019年改革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盈利不再成为挂牌上市的必备条件,也给了这些互联网医疗企业一些福利。
虽未公开披露财务状况,但在2017年初,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曾向媒体披露,微医已经整体实现盈利。不过,微医首席战略官陈弘哲在2017年末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表示,微医尚未盈利。
微医借医疗在线挂号问诊积累的用户与百度借搜索引擎积累的用户,发展的本质上是一样的,但由于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微医的商业变现却不一样。
百度借助搜索引擎积累的流量优势能赚取广告,但是微医却不能套用这样的商业变现,只能由挂号衍生到其它医疗业务。
从业务角度分析,微医落地了互联网医院,但是其医疗资源优势相对以公立医院来说依然不够明显,同时像微医云、智能医疗设备等产品,短时期内要想实现大规模的盈利也很难,毕竟这是需要一个市场接受度的时间成本。
从线下扩张速度角度分析,微医为了快速抢占互联网医疗的市场份额,目前也融了不少资金,在线下建立了不少互联网医院,关键问题在于用户需求能跟上其扩张速度吗?扩张的背后对于资金的投入不少,短期内也很难实现收支平衡。
目前互联网医疗有平安好医生、春雨、好大夫在线、微医为代表的医疗平台,虽说发展业务有各自偏倚方向,但是产品很大程度上同质化严重,虽说互联网医疗被资本市场看重,但摆在面前的共同问题依然是盈利难,商业模式仍然等待完善。
虽然目前微医的具体财务报表无法向大众披露,如果上市之后,他依然能否像自己所说的那么底气十足么?或是能否避开平安好医生股价频下滑的“老路”?到公司状况被披露的一清二楚的时候,微医又将以什么姿态来面对股民和平台的客户。
多肽链丨多肽学社原创
作者丨丛名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