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跨界,大企业抗寒不二法门

多肽链
关注

2018被业内称作资本寒冬,更有甚者被比喻为至暗时刻,在这样一个各方动荡的时刻,一直不温不火的医疗产业却是在这个“寒冬”中,能够为各大企业主带来一丝温暖的曙光。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来临,人们对医疗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并且伴随国家战略政策的导向发展,均为各方进军医疗行业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功效。

当前,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截止2017年底的官方数据显示,老龄人口已达2.4亿,占总人口17.3%。不只如此,我国还有8300万残疾人和3亿多缓慢病病人,因此对医疗行业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精细化。

在此背景下,各路豪杰看好医疗行业的良好前景,因此纷纷进行“大跨界”布局,凭借其各自领域强大的资金实力,而目前在医疗领域的投资不是巧合,而是大势所趋。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哪一个行业利润高,资本就会闻风而动,快速转向这一行业。现在,医疗行业正在迎来利润增长期,各大企业巨头也纷纷跨界进入医疗行业,给长期以来发展平缓的医疗产业带来了新鲜血液。

但是医疗行业需要服从大量的法律法规,与既定参与方进行谈判。新入行业的企业可能为老问题带来创意解决方案,但或许也会受困于行业复杂性,而最终走向破灭。

炙手可热的产业

各路资本热捧健康产业,有国家政策规划背景基础,尤其是2015年在国家层面已经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蓝图,并根据此前国务院文件要求,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要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上市公司对此进行布局早就具备了一定的发展预期,并且上市公司一直已来热衷跨界投资、并购,涉足的大多是深受资本市场追捧的炙手可热行业,医疗大健康产业也不例外。

典型如江苏三友(002044.SZ,现已更名为美年健康),在披露美年大健康作价55亿元借壳上市后,股价从停牌前的8.3元/股,最高涨至65元/股,其间连续出现15个涨停板。

而拟通过现金15.66亿元收购博雅干细胞80%股权,借此形成金属制品业与生物科技医疗并行双主业的新日恒力(600165.SH),股价也是连拉9个涨停板。

药械企业以康美药业、乐普医疗、阳普医疗等为代表,他们布局医疗服务的逻辑是沿医药产业链做延伸,由医药/器械业务进入医疗服务,由于其本身就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和资金沉淀,所以拓展起来阶段性进展颇为不错。

保险公司通过投资、收购、新建等方式介入医疗服务,希望为探索管理式健康险积累经验,其中代表为泰康、阳光、平安等,如2017年6月,泰康保险集团旗下的三甲医院——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完成更名;阳光保险集团与潍坊市政府合建的大型三甲医院——阳光融合医院已开业一年有余;平安则组建了万家云诊所平台,为诊所提供信息化服务。

地产商亦在积极拓展医疗服务,万达、恒大、远洋、宜华等地产商有多年的养老地产运营经验,后开始布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项目。

目前,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与房地产项目相结合的“健康地产”模式,已成为大势所趋。把健康管理与地产开发运营相结合,为项目提供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让地产发展回归到真正以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将成为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且前程看好。

看好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不少原先主业不在于此的企业开始“跨界”布局,如常宝股份、金字火腿、光正集团等。以常宝股份为例,其主要从事天然气用管、锅炉管和机械管等专用钢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不折不扣的制造业公司,其在2017年一次性投入近10亿元,拿下了三家医院。

上市公司争相跨界布局健康产业,相互之间还形成了联盟合作关系,如百大集团(600865.SH)在与浙江省肿瘤医院共同筹建精准肿瘤治疗的浙江西子国际医疗中心之后,意犹未尽联合了杭州解百(600814.SH)和迪安诊断(300244.SZ),共同以现金方式出资6000万元设立浙江颐和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搭建大健康产业平台。

总体来看,上市公司比较青睐专科医院,相比综合医院,眼科、口腔这类专科医院盈利周期相对较短,但妇儿医院、儿童医院这一类的盈利周期堪比综合医院,而实际运作过程中,都会面临政策、人才、管理方方面面的挑战。

而医院运转良好后诱人的利益回报引得无数投资人趋之若鹜。可以预见,即便有一批又一批的先行者遭遇各种打击甚至失败,依然会有无数后继者奋勇前行在跨界医疗大健康的路上。

互联网化融合

作为巨头代表性人物马云曾这样表达对医疗行业的高度赞誉:“下一个阿里巴巴将诞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

互联网的兴起,对传统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就连传统的医疗行业也不能幸免于难。

医疗体制长期以来饱受诟病,因为我国实行的是医生定点执业、医生依附于医院救治患者的模式,再加上我国分诊和转诊制度实施不力,医疗专家资源过多地集中在三甲医院,导致患者选择医院比选择医生更关键。

专家挂号实行不合理的“排队优先制”,导致医生无法筛选到合适的患者,医疗资源浪费不可避免,而且,挂上了专家号的患者,其疾病并不一定与该医生擅长的专业领域吻合,“错配”导致医疗效率低下。

而未来借助手机、电脑等互联网终端,传统的医疗方式也将发生改变,公众去医院看病、挂号、缴费不再需要排队,甚至直接在家中“求医问药”已经成为现实。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71.8亿元,预计未来十年内,移动医疗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专家预测,到2023年,中国移动医疗(服务类)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在国外,科技巨头们也曾尝试过医疗创新,如谷歌和微软近年来多次大张旗鼓地开启医疗投资,但收获甚微。

而中国的本土巨头一样不甘示弱,百度在2015年以3亿美元投资医护网,是其在该领域的第一笔投资;阿里则从2014年1月起才正式成立阿里健康;而腾讯在医疗领域的首次试水则是在2014年1月投资邻家医生。

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将继续推进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革,提出重点关注基层、新技术的应用、新业态的出现以及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最新的消息是,国家有关部委正在谋划建立国家层面的医疗信息化平台,各地医疗数据可以在平台上互通互联。

综合而言,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医院运营、医疗资源整合的经验,也出现了一批卓有经验、品牌意识强的领先者。

多肽链丨多肽学社宣

作者丨丛名龙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