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6年从芝加哥大学分拆后,ARCH Venture专注生命科学领域投资已30年有余。他们用几乎“有点疯狂”的投资逻辑在医疗领域投下上亿美元的资金,单笔投资在5万美元到1.5亿美元之间。
30年以来,ARCH Venture参与了超过250次投资行为,你所熟悉的CRAIL、illumina、Kythera Biopharmaceuticals、药明康德、巨诺、奕安济世,都是他们的投资项目。他们形容自己是一群大胆的,反向的冒险者。
那么,这一群冒险者是如何在新技术中寻找新机遇,用什么样的逻辑去寻找风险与机遇的平衡点?
动脉网搜集整理了ARCH Venture自1995年以来的261次投资行为,并从中挑选出了发生在医疗领域的174次交易,希望从中一窥这家顶级风投机构的投资策略。
医疗领域占比越来越重
在2000年之前,这家机构投资的项目主要以互联网、软件企业为代表。随后,他们开始专注生命科学和能源领域的投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力度越来越大。在261次投资行为中,有174次发生在医疗领域。
从时间线来看,ARCH Venture在医疗领域的投资活动共计发生了两次高峰,一次是2007年,另一次则是在2015年后,活动指数连续四年增加。那么这几年,医疗行业发生了那些变化,他们又投资了哪些项目呢?
数据来自crunchbase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几年的投资行为中,生物制药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不仅如此,在投资的总计91个项目中,有68个项目是生物技术企业。他们领投的22个医疗项目中,18个与生物技术相关。
当然,这些项目也作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在成功IPO的26个项目中,有22个来自生物医疗领域。其中,CAR-T治疗研究领先企业JUNO制药从成立到上市只用了14个月,最终更是以90亿美元的价格被新基药业收购;Receptos同样在上市之后被新基药业并购,收购价格为72亿美元,此前,这家公司还收到过来自阿斯利康、吉利德和梯瓦抛来的橄榄枝。
公司在2007到2018年间是投资生物医药企业的高峰期,其中,2011年左右投资的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多数已经IPO,而2016年后投资的项目,多数也已在经创业后期,并且成为了业内领先、甚至享誉全球的企业。
取得成功的关键点是什么?
ARCH Venture 没有墨守的成规,他们会先评估机遇和科学,然后再考虑如何创立公司。在打造一家公司前,他们会去了解公司需要什么,这项技术需要什么,围绕这些来为公司提供帮助。
这样的策略容易被学术界和创始人接受,因为最终看来,大家的最终目的都是找到一条道路,将项目打造成最强的公司。
关注技术发展,做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回顾MIT前10年评选出的突破技术,在2001到2006年间主要是以IT技术、通讯技术、新材料为主。因此,在早年间,ARCH Venture投资了不少互联网、IT、纳米材料项目。
而随后,个人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双效抗体、干细胞工程、单细胞分析等为代表生物技术逐渐占领越来越多的比重,以及柔性硅、纳米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的诞生,这两个领域逐渐成为ARCH Venture主要的、甚至完全的关注领域。
过去十年中,生命科学领域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更低的测序成本,CRISPR的诞生极大的带动了科研领域的探索不发,大批成果涌现,这些成果转化成了技术,这些技术也包含了机会。
而这几年,科学进展使得基础工具的使用成本降低、学术界开始意识到这些工具的存在、科研机构也更加重视技术的产品转化,针对新技术的投资迎来了一个微妙的时刻。
关注医疗未满足需求
当然,对这两个领域的关注不仅仅是技术推动,还有市场和社会前进带来的动力。医疗需求升级、新能源革命的兴起,也赋予了这两个领域长期的生命力。
在投资的60多个生物制药项目中,绝大多数是针对慢病、肿瘤、以及免疫性疾病。
医学和生活水平的进步使得人类平均寿命大大提升,这本是件值得高兴的是。但平均寿命的增加并不能解决衰老,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变化使得注入糖尿病、阿尔兹海默症等慢病、老年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
这些慢病并不像重大恶疾、或者致命性病毒一样,能够致患者于死地。但是,这些疾病通常不能完全治愈,但却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长期服药。慢病治疗药物的意义就在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对此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升的。
如上世纪20年代,人们首次发现并提纯了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出现拯救了无数的糖尿病患者。但甘精胰岛素存在着不良反应,并且需要定时注射,这个药物的出现解决了糖尿病患者的燃眉之急,也成为了畅销药物。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患者希望的不仅如此。
50年代,磺酰脲类、二甲双胍药物上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口服降糖药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再后来,吡格列酮、西格列汀等产品悉数上市。可以说,患者、市场或者研究人员对药物的期望从来都没有满足的,可能不存在完美的技术或者产品,但一定存在更好的产品。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并且,许多疾病相继被列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美国歌手瑟琳娜.戈麦琪就是一名红斑狼疮患者,目前医学上还没有能够根治红斑狼疮的方法,只能通过服用激素来稳定病情。在经历了几次病情复发后,瑟琳娜在2017年接受了器官移植手术。
与慢性病相似,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很难治愈。但不同的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影响更严重。这一类疾病的确诊患者原来越多,但医学上的治疗方法有限,这导致了强烈的市场需求。
同样,肿瘤也是如此。此前,人们对肿瘤的恐惧是因为它的高死亡率。而今,随着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对肿瘤的恐惧也越来越高。肿瘤治疗市场越来越大,但这种复杂性疾病通过多种疾病在逃避药物的作用,靶向药、免疫抑制剂在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AR-T疗法首次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肿瘤治愈。但每一种疗法有缺陷,研究人员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更优秀疗法的探索。
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更完美,谁知道呢?因此,医疗需求未满足,技术的探索不断,市场的探索也不会停止。
风险无法规避,但可以降低
投资永远面临风险,尤其是前沿技术的投资。即便是大型药厂也不乏药物失败案例,比如礼来的降糖药物。
在项目的评估过程中,ARCH Venture会通过药物靶点联系到疾病,根据这些寻找有哪些特定的患者群体。通过对靶点对应的特定疗法、疾病、患者群体进行预判,降低新药研发项目的失败风险。
ARCH Venture总经理Kristina Burow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你永远无法彻底消除风险,毕竟这是在谈论人类的生物学。但现代的技术和方法能够让我们比10年前做的更好。”在她看来,目前做投资最令人兴奋的一点在于能对患者群体进行分层,并能针对个体和个体疾病,进行特定的靶向治疗。
专业、强大的团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一家公司而言,“器”就是团队,一个优秀的团队是企业发展的能量源泉。
ARCH Venture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Robert Nelsen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美国普吉特海湾大学,曾在 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所担任理事,并在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担任董事。在供职于ARCH Venture的30年里,Nelsen在30多家公司的早期投资,其中19家的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
以下为他参与的部分种子轮和早期项目:
Kristina Burow是ARCH Venture总经理,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尼佛尼亚大学。在加入ARCH Venture之前,Burow就职于诺华的生物风险基金 BioVenture,同时她也是诺华基因组学研究基金(GNF)的早期成员,帮助GNF孵化出了多家公司。
自2002年加入ARCH Venture以来,Burow一直专注于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10多年间她成功打造出了多家新锐,比如Vividion Therapeutics、 Lycera、 BlackThorn Therapeutics、 Sienna Biopharmaceuticals、Metacrine、Scholar Rock、 Unity Biotechnology、 AgBiome、 AgTech Accelerator 以及 Vir Biotechnology等。她也参与了ARCH Venture一系列的收购项目,比如Kythera (KYTH – 被Allergan收购)、Ikaria (被Mallinckrodt收购) 。不仅如此,Burow本身还参与了多家公司的创立,比如Receptos 和Sapphire Energy。
良好的退出渠道
除了药明康德以外,ARCH Venture投资的几乎所有项目都是通过纳斯达克退出(当然,药明康德也是现在纳斯达克上市在退市)。不得不说,良好的退出渠道也使得这家投资机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所周知,生物技术企业的盈利周期比大多数行业都要长,风险也比较大。一个注重创新能力的市场也给了他们在创新技术的投资过程中提供了保障和动力,或者说解决了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