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力存疑:烧钱的新能源汽车遇到资金谜团的恒大
谈及恒大,人们下意识的会觉得作为房地产商应该是不差钱的,但考虑到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大环境,或许会让人对其资金能力产生怀疑。
关于恒大的资金情况,市面上关于恒大这方面的谣言也一直不断。
去年9月24日,一份疑似恒大集团向广东省政府提交的《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在朋友圈刷屏。
《报告》显示,恒大集团希望政府协调推进恒大地产借壳A股上市公司深深房事项。并提及,恒大集团负债过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恒大集团有息负债余额达8355亿元。如果恒大地产不能按时完成重组,可能导致现金流断裂,引发“金融系统风险”。
当然了,恒大方面很快表示这是谣言,但辟谣这件事往往比谣言传播难的多。虽然是谣言,但在很多人眼中可能会觉得无风不起浪,恒大与苏宁的200亿的故事早已在坊间流传,而且,近些年国内房地产企业给大众的印象似乎的确是负债率有些高了些。
此外,从一些细节表现来看,地产公司似乎过得并不怎么好。
有自媒体人曾透露,某国内头部地产企业跟自媒体合作,开支票结算,一年后才能兑付现金;而网易也曾有过靠信息流向绿地讨债的行为引发热议。
众所周知,在疫情的影响下,房地产销量大受影响,资金回笼渠道受阻。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2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46笔,较上月减少88笔,发行规模约480亿元,环比减少近七成,同比减少近三成。2021年1月至2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2072亿元,同比下降10.2%,降幅较2021年首月的3.5%持续扩大,房地产的融资规模也在下降。
开源节流,回笼资金,似乎成为房地产商共同的选择。而另一面,造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又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新兴产业。近日,雷军在宣布小米进军造车市场时就提到造车的烧钱、周期长等问题。即便恒大真的不差钱,可没有经历时间的打磨,要想取得成效恐怕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恒大汽车目前的实力,是否可以与自己的市值划等号,大众对此表怀疑态度或许也很正常。
用力过猛的公关宣传:营销宣传没错,但切忌捧杀自己
恒大汽车到底怎么样,大众了解的途径只有恒大公关到处散发的公关稿。只不过就目前我们看到的信息来看,或许容易加重外界对其实力的怀疑。
汽车界新人可以通过营销扩大自己的品牌存在感和影响力,但是一些宣传内容或许不排除存在夸大、粉饰的可能。
譬如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恒驰追上特斯拉可能只是时间问等等描述。一家从来没有造车经验的地产商,突然喊起这样的口号,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难以置信。
难道地产大鳄给自己定的小目标都是这么高的吗?
事实上,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一个造车新手,尚未有大量汽车量产,就直接叫板行业头牌,这种对标,似乎存在高级黑的成分,明显不一个层级的吹捧。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个身高一米六的人,原来压根没怎么摸过篮球的人突然打球,然后说他篮球打的非常赞,可以跟乔丹一决高下,这是夸人的话吗?略显尴尬的是,这话还是自己放出去,让人吹嘘的。
也或许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越是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可能涉嫌过度赞誉的描述,是否有可能将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偏呢?这一点或许需要提高警惕。
我们不妨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恒大新能源汽车以后量产了,产品或许还不错,但远没有达到自己之前宣传的样子,人们或许会因此认为“国产新能源汽车不行”。就像之前将山寨贯彻到底的众泰,在国际上也受嘲笑。
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初衷,其实也是为了让国产车有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对整个工业层面可以说是意义重大。玩家应该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现在政策利好人心所向其实是国产品牌争气的时候,不要消费公众的国货情怀。
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充斥着各种乱象,
除了“企业还没卖一辆车市值就几千亿”、“虚假宣传”、“虚火过旺”等问题之外,新华社点评新能源汽车时曾提到,理想ONE新能源车断轴事件中,车企先以“硬件优化升级”搪塞,后在公众压力下才承认存在设计缺陷;在多起特斯拉电动车无故加速造成事故中,特斯拉均试图将事故原因归结为车主误操作,今年1月特斯拉新车断电事件中,企业竟“甩锅”国家电网。
问题重重的新能源汽车,无疑给那些对新能源汽车充满热情的人群浇上一盆冷水。过度吹捧,造成人们对品牌的期望值也高,如果能实现万事大吉,可如果实现不了,这对于国产车形象可能是一次伤害,这中间的心理落差或许需要有品牌去承担的。
事实上,新华社对新能源汽车“虚假宣传”“虚火过旺”的点评,其实也是对行业过去一段时间浮躁环境的拨乱反正,引导新能源汽车回归基础工程,踏实造车。
就像之前央视停播在线教育广告,教育是民族的未来,对在校教育广告的肃清,其目的就是让企业把重心从营销转移到教学质量上。
而汽车被誉为工业的皇冠,如今新华社严厉批评新能源汽车行业乱象,其实也是为了引导玩家回归产业本质,摒弃攀登路上存在的种种浮躁,真正造出高品质高水准的国产新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