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All in造车,但亏不亏得起仍要掂量!

节点财经
关注

文 / 港股君

出品 / 节点财经

“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这是雷军的名言。昨天(3月30日)晚上,雷军宣布将亲自带队杀入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如今最大的风口之一。

消息一出,朋友圈沸腾。3月31日,小米集团(01810.HK)高开5%左右,但随即震荡下跌,最终收盘于25.75港元/股,涨幅仅0.59%。似乎,资本市场对小米和雷军的大动作并不买账。

无论是国外的特斯拉还是国内的蔚来、小鹏、理想,甚至百度、阿里、华为、恒大等重量级公司均已纷纷入局。作为后来者的小米,该如何破局仍是难题。而无论结果如何,作为雷军口中的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这都将成为他在风口之上的最后一舞。

/ 01 /

风口之上

雷军押上了所有

在当晚的发布会前不久,小米集团先行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图片来源:小米

随后,雷军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表示,小米现已搭建起成熟的智能生态环境,小米汽车的到来,将补齐小米智能生态场景的关键一环。

雷军还回顾了他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的三次大转折。而在过去的两个半月,他又开始了一次蜕变的新旅程。

雷军透露,过去的75天里,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此后,才有了这个小米史上最重大的决定。

“小米造车是我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为此押上全部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说,“我只关心,如何为米粉做款好车。”

图片来源:小米发布会视频截图

雷军的演讲无疑感染了数量众多的“米粉”,一时间“干翻特斯拉”铺面屏幕。但是,感动归感动,生意归生意。雷军还表示,小米的立项造车过程十分“纠结”。因为相比手机制造业,汽车工业不仅更为复杂,其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也较为棘手。

面对可能出现的挫折,雷军表示,“截至2020年末,小米现金储备量为1080亿元,我们亏得起。”而除了雄厚的资金,小米现有1000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也都是将为小米造车提供有力支撑。

但是,即便拥有这样的资金、研发实力,小米造车的决策过程仍是相当纠结,甚至被吐槽为一幕“肥皂剧”。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