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企业信息化建设一般会遇到哪些问题?

智能制造随笔
关注

(2)精益/精细/精准保障为核心的问题

精益保障是实现有序、协调生产的关键。企业目前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每年有2000余项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精益、精细、精准的保障就是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

应强调计划牵引的精益保障

不能让车间因为物料、刀具、模具等不到位而发生等待,这也是导致目前设备利用率不高的一个关键原因。

在保障计划的全面性方面:目前虽然在ERP中制定计划时考虑物料的因素,但一方面是没有扩展到刀具、模具的保障;另一方面是ERP体现的是制造部之间的周转,并非逐道工序的周转,也决定了ERP不可能全面的支持保障计划;

在保障计划的关联性方面:由于计划角度的粗放,使得精益的保障计划无法执行,库存部门不仅无法获取细化到具体工序的保障需求,也不具备什么时候、什么订单、什么工序、什么设备的具体作业计划信息,在进行保障资源分配时,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保障计划失调的核心原因在于精益作业计划的缺位,以及精益协调的业务流程尚未完善与打通。

应逐步改变工艺下沉的局面

目前较多的工艺操作都是由操作工人完成的,应从保障资源利用率的角度,改善和改进保障措施。

在工艺操作规范方面:目前缺乏精细的作业指导书,导致操作工人不仅要进行工艺操作判断,也使得不同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方法彼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与设备利用率和质量一致性都是有直接的关系。

在数控程序编制方面:目前由于技术人员在这方面的能力欠缺,多由操作工人来进行数控程序的编制,占用机床从而导致机床不能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而影响了设备利用率。另外,不同操作工人编制的程序,由于缺乏有效控制,程序的样式和工艺参数的设置也具有较大的偏差,同样也不利于质量一致性的控制。

在物料获取方式方面:应变革工人领料的局面,而改为库存配送的方式,减少工人从事与实际操作运行无关的事项,减少领料期间设备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的时间,让工人更多的专注于设备资源的开动利用。

(3)以交货期满足率为核心的问题

据初步了解,即使对于重要订单或客户,交货期按期满足率也仅有30-40%左右,会对企业的信誉产生严重的影响。交货期满足率的核心是作业计划。

应重视计划源头准确性的问题

计划的源头是订单,企业实际操作涉及到意向订单和确定订单两个步骤。其中确定性订单不必多少,但企业基于预计订单投产量在整个占比中还是比较高的,应该作为重点抓手进行分析和提炼,保证预计订单的准确性。

这方面目前的业务操作是在ERP之外进行的,是由有经验的计划人员,手工分析历史订单经验数据,提出并编制预计订单的。这方面应深入分析、梳理和整理,凝练预计订单的判断规则,并探索在后续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进行沉淀,为系统增加决策支持功能。

应重视在制和库存冲减分配规则提取的问题

因为有预计订单的存在,使得一些在制品和库存成品处于“无主”的状态,在确定性订单确定后,如何综合考虑各种考量,进行自制品和库存成品与确定定订单的冲减分配方面,也是保证某些订单交货期保证的一个核心举措。

目前ERP在这方面的处理,虽有考虑,但尚显粗放。计划人员有较多的经验,并没有沉淀在ERP中实现自动、优化的冲减分配。应加强计划人员在这方面的决策经验,进行梳理和凝练。

应重视计划排查企业实际经验规则提取的问题

目前的ERP在这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其核心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在能力评估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二是目前的计划还比较粗糙,是制造部之间的流转而非工序之间的流转。

目前计划人员在制定计划方面存在较多的经验,企业应深入梳理和挖掘,一方面为后续APS系统的建设提供实际规则的考量支持,另一方面为后续借助于系统进行经验沉淀提供支持,逐步避免重要的决策功能在系统外运行而应该在系统内或者由系统提供支撑。

应考虑变革交货期满足率考核方式的问题

据初步调研了解,目前的操作方式,对于已经超期的订单,基本是按照让他继续超期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只是力保能够按期完成的订单。这种操作方式的原因是企业的交货期满足率问题,因为超期的订单已经不能弥补回来,所以就基本处于一种放弃的状态。但这种操作方式,会使得超期订单所对应的客户的满意度更会降低。企业在这方面应该统筹考虑。

应考虑精细的大作业计划的问题

作业计划制定粗放,交货期按期满足率低的问题,核心是无法实现精细的产能评估,其本质原因在于需要变革目前粗放的计划制定方面,按照精细的大作业计划的方式进行,也是支持精益保障计划的核心和关键。

这方面比较可喜的是,陈栋已经组织相关计划人员在探索开展方面的工作,建议给以支持,摸索经验,为后续的APS建设奠定基础。

同时,变革目前作为公共工序环节的热表、检验的业务运作方式,将热表、检验等资源与工序级流程挂钩,实现将作业级计划直接下发到热表、检验的具体机台上的局面,而非将热表、检验作为整体环节下发,这种下发,由于没有考虑能力的平衡,基本会处于进度失控的状态,属于管理上的一种懒作为或者甩手式不计后果的“掩耳盗铃”或自我麻木,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大作业计划的好处,还在于能够实现制造部之间的资源能力的有效分配,实现协同、协调的任务订单分配。

当时也是草草写就,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一下梳理而已。一己之见,仅供参考。

作者信息:王爱民,北京理工大学数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MES、APS等技术研究、系统开发与实施应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