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占比”有没有国际经验?

我国制造业占比,在经历十几年的连续下降后,2019年为27.2%,与发达国家相比,德国为19.4%、日本为19.5%,这一数据仍要高一些。“十四五”规划特别强调“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传递着怎样的信号?是否意味着当前比重已经到达稳定点?

01

“制造业占比”有没有国际经验?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成长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靠制造业的强大,大规模和高比例的制造业曾作为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强国的发展支撑。

发达国家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表明,发展本土强大的制造业才是国家富强的根基。

——英国:18世纪末,英国制造业遥遥领先,推动其成为当时世界上当之无愧的强国,也是首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美国:“制造业立国”的思想从美国建国之初就已提出,1880年,美国制造业产值超过英、德两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德国:1870-1913年间,德国工业总产量世界占比升至15.7%,居世界第二,而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德国二产产值比重更是上升至50%以上。

——日本:利用后发优势,日本实施“赶超”战略,在1955年至1970年间第二产业产值占比由33.7%上升至43.1%。

美日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后工业化时代,世界强国牢牢占据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服务业比重也持续上升,其制造业比重经历一段时间下降后,基本保持稳定,进入新的平衡点。

尽管已进入服务化社会,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工业强国仍高度重视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2019年,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1.1%,德国为19.4%,日本为19.5%,英国为8.6%。通过不断强化技术先发优势,设定产业标准,并利用全球化的生产和组织模式,发达国家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建立有利于自身的游戏规则和分工体系。

保持制造业的比例并没有一刀切的标准,这与其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比较优势及发展策略相关。可以肯定的是,制造业推动大国早期崛起中起到关键作用,而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在后期对维持强国地位,同样至关重要。

02

 大都市也要设定制造业占比红线

制造业随着城市的发展都有一个急剧下降的阶段,但不论是纽约,还是伦敦,制造业比例不仅“企稳”还得到“回升”。为给“新制造”创造机会,纽约市设立了21个IBZ(工业商务区),保障工业用地不允许建设普通住宅,要形成以制造业为导向,有就业、有税收,代表科技的区域。

纽约市IBZ(工业商务区)分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深圳、上海也都较早提出“保持一定制造业比例”。

北上广深中四个一线城市,尽管深圳面积最小,但制造业比重最高。2019年制造业占比达35.6%,而上海和广州在24%左右,北京接近10%。

自2016年以来,深圳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关于印发工业区块线管理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鼓励制造业发展、确保工业用地供给的政策措施,包括推出工业增加值增量奖励,提出确保中长期工业用地总规模和占比、增设M0用地类型、调整容积率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等内容。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