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运行3年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平台“犀牛智造”下一步走向何方?

物联网智库
关注

03

服装供应链的过去和未来

选对趋势犹如乘电梯,选错趋势犹如爬楼梯。

既然犀牛智造立足服装行业,我们接着来分析服装行业的整条价值链,从而更加清晰的判断和把握未来趋势。

服装行业本身的技术难度可能确实不高,但是在服装行业推进工业互联网的难度很高。

中国服装行业非常分散且缺少巨头,这是有原因的。服装是非标品供应链的最典型范本,品类多、变化快、消费者忠诚度低。

服装产业的链条很长,参与方非常多,玩家非常分散,且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这些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和IT信息化投入都非常有限,导致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和数据化水平都较低。

拆解产业上下游来看,服装供应链是从零件到中间半成品再到最终产品,通过渠道流通至消费者的复杂网状结构。

链条中主要存在以下角色:

最上游为棉花和化纤生产原材料市场。

中上游为纺织制造过程,面料经过纺纱、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针织、梭织等方式形成面料进行加工后印花染色,整体流程可机械化程度较高。

成衣厂进行中下游制造,主要为面料裁剪和缝制。

产业链下游为销售渠道,品牌商主要通过直营和经销商,非品牌商主要通过小b。近年来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等兴起带来了各类新兴小b销售渠道。

根据源码资本的分析,全国规模以上服装厂约1.4万家,对应20倍以上的小微服装厂,形成约40万的企业群体。

整体零售规模约为1.4万亿,线下约9500亿,线上约4500亿。

曾任九牧王服饰战略总监、美特斯邦威战略负责人的曹益堂,也描述过服装行业的整个环节,包括:

产品企划/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物流配送→品牌商→批发商→零售商(包括线上和线下)→品牌之消费者推广→消费者

其中,离消费者最近的、价值创造较多的产品企划/设计、品牌营销和零售环节,构成服装行业的“金三角”,利润率最大。

经常被作为典型企业研究的ZARA,其创造顾客价值最大的部分正是产品企划/设计、品牌营销和零售环节,而包括物流配送在内的供应链体系,是支撑前两者创造的价值实现。

从价值链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生产加工环节,处于服装行业“微笑曲线”的底端。虽然改进的需求巨大,仍无法改变对于整体产业链的价值提升中,这部分的杠杆撬动效应有限的事实。

根据麦肯锡公司对标准普尔1500指数上市公司的平均损益的研究,在总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每提高1%,营业利润将增加8%。这比原材料及直接人工成本等可变成本每下降1%,所产生的影响高出几乎50%。

可见,在生产端勤劳努力的降本、增效、减存,不如在消费端提高价格或者销量,更容易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对于服装行业而言,品牌的价值尤为重要。

作为比较极端的案例,当年叱咤上海滩的四大保暖服装品牌,南极人、北极绒、恒源祥、俞兆林,不约而同地砍掉了生产线,低调转型卖起了吊牌。

咱们用数据说话,南极电商(前身为南极人)发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公司营收中与品牌授权相关的营收为13.05亿,其品牌综合服务业务的毛利率高达93%,“贴牌”几乎贡献了南极人的全部净利润。

在成立之初,摆在犀牛智能面前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跨行业方向,给制造业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可以快速成型,模式也轻。另一个是阿里从来没走过的路,做重度垂直,深耕某一个制造行业。

既然选定了第二条路,犀牛智造很有可能不断延展和深耕。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