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与设计大师为恒驰首期6款车点赞(恒大汽车提供) 恒大说,他们8月3日搞了一个发布会,一下子发布了6款车。 我反复看各方报道,疑心病都犯了:这场发布会,真的发生过吗? 有几张照片:一张是6款车摆在超长的舞台上;一张远远地看见恒大集团主席许家印站在舞台上;一张远远地看到许家印和几位设计师在舞台上合影。从照片看,现场起码有三排座位,冲着舞台中央的座位是坐满的。 除此之外,就不知道了。那么多媒体发新闻,但是新闻的六大元素:5个W+1个H 【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都是凑不齐的。 恒大确实是个颠覆者,首先颠覆了“发布会”——号称发布会,没有媒体见证,似乎也没有外人参加。所有媒体,都是拿着恒大发来的材料,“发布”,乃至点赞。 这种做法,确实很恒大,不管外界如何群情汹涌,我自岿然不动,几乎从来没有看到恒大汽车的人接受过采访,回应过质疑。对于恒大汽车来说,我只需“发布”,尔等只需听着。 《电动汽车观察家》对此只发了74字资讯,没有发正式新闻稿。我怕发了,当初教我新闻课的老师要将我逐出门墙。 恒大汽车这种品牌公关思路也是奇葩,直追最古老的大众传播理论——“枪弹理论”或称“皮下注射理论”。在大众刚刚识字,报纸进入大众生活的时代,这一理论认为,每一个受众都是被动的、毫无辨别能力的,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就跟子弹或者注射液一样,一旦“命中目标”,受众就会“倒下”或者产生药剂的效果。
这一理论,常为极权组织所喜。因为它们希望组织成员,都是令行禁止的组织机器,而不是有自由意志的个体。 这一理论当然极其落后而且荒谬,大众目前不仅具有丰富资讯可选,而且拥有便利的传播工具进行反向传播。传播者如果不尊重受众,依旧希望单向强行灌输,无非是自欺欺人。 恒大造车,援引了最高指示,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一定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云云。而且,在汽车行业萎靡不振、电动汽车秋风萧瑟的时节,恒大是少有的还在高歌猛进、连传捷报的企业。我们本该献上鲜花与掌声,以示鼓励。 但是,恒大把造车变成了一项“隐秘而伟大”的事业,而我们对恒大和许家印都没有宗教般的信仰,不免疑惑。 疑惑一:到底是谁在造车? 在恒大法拉第的时代,我们还知道,恒大高科技集团副总裁彭建军兼任了恒大FF董事长,原广汽丰田董事长袁仲荣、原广汽丰田副总经理高景深等高管在列。在恒大汽车时代,究竟是谁在操盘恒大汽车,是许家印本人吗?日理万机的他有精力亲力亲为吗?
许家印宣布六款恒驰同时发布(恒大汽车提供)
我们还知道广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黄向东担任了整车研究院院长,原上海大郡动力总裁徐性怡也担任了动力集团副总裁兼动力研究院院长。这两个研究院是否建制完整?还有其他研究院吗?这么短时间干了什么?这6款车有他们什么戏份? 恒大汽车说,通过控股NEVS网罗欧洲研发和生产人才,不惜代价引进动力电池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及其团队。对于NEVS,业界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接盘侠。它拿下的萨博平台,不仅老旧,而且不完整,也不是电动平台,更谈不上多少研发和生产人才。电池领域,恒大收购了卡耐新能源。卡耐的软包技术路线很有特点,但供货量一直不大,专家和团队难说顶尖。另外电芯企业的人才,也不能解决整车的三电问题。恒大有没有整车开发和电池包开发人才? 设计层面,恒大与全球15位顶尖造型设计大师战略合作,但是,战略合作不是自有设计团队,外包能解决所有问题吗?造型设计或者概念设计不难,能够量产才是挑战。这一点,需要有经验的设计团队把控,做可量产的设计。 恒大搞足球,还需要里皮做教练,还需要重金引外援。恒大造车,到底是谁在“教练”?谁在“踢球”? 疑惑二:技术何来? 恒大看上去已经通过“买买买”全面掌控了电动汽车技术:底盘:收购了德国BENTELER集团、德国FEV集团的3.0底盘;整车全资控股NEVS;电池:收购了卡耐新能源;动力总成:与德国hofer合作;生产:与柯尼赛克合作…… 讨论技术,一是考察领先性,二是考察商业化可行性。从收购NEVS,以及前一段时间恒大动力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吕超离职闹的纠纷看,恒大的眼光未必好。 即便眼光独到,买到的都是领先的技术。这些技术现在能不能商业化?不同技术之间能否匹配?目前恒大发布的6款车,打算用哪些技术?这些也是问题。 疑惑三:开发到了什么阶段? 恒大一下发布了6款车,“囊括了A到D级各级别车型,实现了轿车、轿跑、SUV、MPV等乘用车型的全覆盖”。 6款车的效果图确实光彩夺目,但是没有任何描述,说明这6款车处于什么阶段。
一个典型的整车开发流程,资料来源:上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