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对中低端厂商眼中更为好用的联发科,再一次迅速抢占了市场。2011年联发科在中国大陆仅售出了1000万颗芯片,而到了2012年就已经上升到了1.1亿,远超高通的6000万颗。
虽然在中低端市场依然能够赚到不少钱,但是随着品牌的做大,联发科也难免不会眼馋于高端市场中的利润。况且,始终停留在之中低端市场中,是拿不掉“山寨之父”这个名号的。
不过,盲目走上高端之路正是联发科由盛而衰的主因。
2014年,为了能在高端市场有所一拼,联发科发布了Helio(曦力)芯片,推出的第一代28nm工艺产品Helio X10(MT6752),有着Cortex-A53八核心,2.2GHz的主频,支持2100万像素和2K分辨率,网络最高支持LTE Cat.4。
联发科向高端进军的首枚芯片,虽然在性能上并不及同期的高端产品,但是却赶上了一个高通踩坑的好时机。
当年作为旗舰的骁龙810以其容易过热降频获得了“火龙”的称号,让虽然在性能上比不过,但是有着低功耗、低发热并且不降频的Helio X10独占鳌头,被当年的HTC、魅族、OPPO等厂商的旗舰机型采用,着实大卖了一把。
但是在后续产品之上,联发科却狠狠跌入了高通踩过的坑。采用20nm工艺制作的Helio X20因为追求多核心构架,十核全开的发热量完全不是20nm工艺所能驾驭的,于是同样出现了高负荷下的降频问题,成就了“一核有难,九核围观”的经典梗。而在持续性能上,Helio X20甚至还不及高通定位中低端的骁龙 625,并且缺乏对 UFS 闪存和 LPDDR4 内存的支持。
并且,联发科在对Helio X10的定位上十分让人困惑,同样的芯片出现在了从千元的低端机到数千元旗舰机上,当年红米Note2高配版售价999元,而使用同样芯片的魅族MX5则最高卖到了2399元,同样使用Helio X10的OPPO以及HTC等厂商,也同样将价格定在了中高端上,这让当时千元以下的红米Note2出尽了风头。
随着更多厂商将芯片使用在中低端机型上,联发科的高端梦也随之破灭了。但是,这并不妨碍联发科继续用大量的订单来获得营收的新高。2016财年联发科的总营收为 2755.12 亿元新台币,同比增长29.2%。但这也是联发科衰落前的最后辉煌。
进入2017年,联发科用10nm工艺做出了Helio X30,想要再次与高通一决高下。但是实际性能仅相当于高通中端芯片骁龙660,采购价格却高达60美元,结果只能是无人问津。
中低端市场上的败退,更是对联发科来了一记最沉重的打击。在2016年高通解决了专利纠纷后,面对高通在产品线上的大量铺垫,像是被供奉为“神U”的骁龙 625、630 系列,以及性能功耗兼顾的骁龙 660 ,再加上不断降低的芯片采购价格,各大厂商均纷纷转向高通阵营。过于痴迷高端市场开发的联发科,不仅没有进阶成功,中低端的老巢反而被对手包了饺子。
这一失足的结果立刻展现在了财报之上:联发科当季营收净利润为新台币22.1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5%。
高端市场没有进军成功,中低端市场又在不断的被高通的价格战挤压生存空间,联发科不得不撤回最熟悉的阵地——中低端市场之中。
2018年,联发科退出高端市场的新闻层出不穷,而伴随着HelioP22和P60处理器的发布,也预示着联发科确实已经将重心重新放回了中端市场。
只是在面对早已坐稳芯片市场的高通,联发科想要抢回市场并不容易,在面对HelioP系列的冲击下,高通的地位依然没有被撼动。即便是惯有“万年联发科”的魅族手机,也在与高通和解之后转变了阵营。
从进攻转为防守的联发科在2018年恢复了一定活力,据联发科发布的业绩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604.8亿元新台币的营收,环比上涨21.8%,同比增长4.1%,虽然相比2016年第二季度的725.27亿元新台币依然低很多,但总算也是阻止了下落的趋势。
可以说联发科早期的成功,离不开中国手机市场的独特“天时”,但在芯片产品的战场上,技术的发展还是占据了非常主要的地位,联发科初期占到了国产手机发展初期,低技术需求阶段的福利,抢下了大部分的市场。但是在随着消费者对技术理解的逐渐成熟,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需求的提高,在技术发展上跟不上步伐联发科也就逐渐显现出了颓势。
回到了中低端市场上的联发科并没有彻底放弃高端市场的梦,经过了2018年的稳定之后,于2019年底推出的天玑1000,再次成为了联发科冲击高端市场的开始。而这一次,“天时”之利降临到了联发科的头上。
华为的困境,成就了联发科“天时”。伴随着华为的大量订单,联发科再次走上了市场老大的位置。有数据显示,联发科目前以38.3%的市场份额,超越了高通的37.8%,登上了国内芯片市占率第一的宝座,而华为海思则以21.8%位居第三。
天时已临,对于联发科来说,这就是未来十年最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