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关于智能制造产业的几点思考

为何要进行智能制造

众所周知,伴随着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的阶段逐渐转入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当中,而对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等需求促使制造业成为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战场”。当前原料、土地、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一直在不断上涨,这就使得原本利润就不怎么高的传统制造业在利润层面很难有一个持续的提升空间,那么对于提升质量效益、转变生产方式对于制造业来说是当务之急需要去解决的问题,那么,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

我们日常可以看到的是,制造业所影响到的行业不只有装备制造、航天飞机等这些遥不可及的领域,家用电器、食品饮料、服务产业等多个与普通用户日常息息相关的领域也能够看到制造业对我们带来的影响,可以说不管是b端用户还是c端的用户,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都将推动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对于b端用户来说,利用制造业的技术应用去对业务实现更加准确性、适用性、耐用性的体验提升的话,对于像冶金、钢铁之类的企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种应用,b端用户通过先进技术的介入实现感知环境、互联互通、远程可控等操作,是b端用户目前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方法之一。

而对于c端用户而言,智能制造则更多的是帮助用户实现商品的定制化和个性化需求,并且在对于商品的优质、智能服务与体验等过程当中均实现智能化的变革。具体来说,制造企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洞察市场需求,指导设计研发,从而为c端消费者提供符合用户预期、智能水平更高的产品。

智能化企业的实施路径

对于企业来说,在实现智能化变革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出发进行分析,在一个合理并且具备延续性的规划和环境当中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服务等一系列的实施环节。在我看来,对于实现智能制造来说,需要在预期收益、成本、资金投入、时间跨度以及实施难度这五个维度当中去进行综合的考量。

毋庸置疑,数字化转型是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做的一件事,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转型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去突破数字化设计这个问题,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艺优化、样品制造等诸多环节当中实现模块化的分立形式,让产品的整个流程能够按照原定计划进行制造并保证产品的质量,是制造业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企业来说,在实现智能制造过程当中,对于生产全过程的数字化呈现需要把数据连接与融合环节做到最好,并且还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通过对生产全过程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决策、优化资源配置等操作,将产品的整个数字化工作实现数据流的打通,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产品的制造效率。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还需要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一个集成化的平台,把不同生产环节当中的设备、软件和人员进行无缝的衔接,从而形成一整套互联、互通、互操作的生态系统。

智能制造未来的挑战

众所周知,在erp、mes、cad以及芯片、操作系统等很多维度当中其实国内企业都受限制于国外厂商,对于制造业来说,零部件以及工业软件等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制造企业要想大量应用目前只能依靠进口,芯片、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等设备目前很大比例上国内企业仍然需要依赖进口。从这点上来看的话,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完全实现智能制造的过程当中仍然还需要去打破技术的壁垒。

此外,当前中国的企业级市场当中约有85%的企业属于小型企业,有的甚至是微型的创业公司,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实现智能制造战略的过程当中往往会遇到自有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相关人才短缺等形形色色的问题,大部分中小企业目前只能申请智能制造的试点项目,在试点项目当中去不断的学习,从而挖掘出自身企业的价值所在,从长远来看,这些企业其实是很难融入到智能制造的“浪潮”当中的。

放眼未来,中国的智能制造战略要想追赶上国际的发展“浪潮”,就需要用我们的技术应用特色去和国外的制造业历史“打擂台”,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广、人才培育等诸多环节当中下大力气,多条腿走路,这样的话,制造强国的远大战略规划将会带动整个国内制造业,乃至国家经济的腾飞。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