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终极燃料,能源互联
氢能是优缺点都同样明显的“终极能源”。
“氢源不绿”,是如今氢能源产业最大痛点。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需要通过消耗煤炭、天然气或可再生能源等一次能源才能产生。如果为了使用清洁的氢能,而消耗化石能源制氢,那就相当于背离了环保的初衷。
氢能的清洁程度取决于制取方式。我国氢气来源中,62%为煤制氢,19%为天然气制氢(蓝氢),18%为工业副产氢(灰氢),而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仅占1%,氢源亟待“绿化”。
绿氢稀少的原因在于成本高昂,国联证券研究显示,以煤制氢的成本在9元/kg,工业副产气制氢成本在10-16元/kg之间,而如果用商电来进行电解水制氢则要上升至48元/kg。
全程零排放的绿氢显然才是氢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也符合“双碳”战略的实质内涵。如果使用弃风弃光的廉价电力制氢,成本也可以迅速下降到14元/kg,绿电企业在该领域有着显著优势。
有市场分析人士判断,到2030年,国内绿氢成本可实现与灰氢平价。那时,10-12元/kg的制氢成本,将让氢能在重卡领域极具竞争力;2035年后,绿氢或将成为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的主流能源。
厘清氢能“源头不绿”的根本问题,就会发现,氢能的发展逻辑是继风光锂电产业周期之后,用绿电制氢降低成本,迎来大规模应用的时刻,从而登上历史舞台。
我国计划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在远期能源格局中,氢能将成为所有能源的“互联体”,可以将可再生能源融通至终端。
首先,电气化是目前经济社会“脱碳”的主要手段,据预测,我国电力占能源总消费比重将由目前的25%提升至2050年的60%。
然而,在交通运输、工业和需要高位热能的行业,要想实现深度脱碳,仅靠电气化还不够, 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绿氢解决,
其次,理想状态下,氢能将成为各种可再生能源的“储能-互联”载体。
未来,电力将是能源消费主力军,但其最大问题是难以存储。作为二次能源,氢能恰恰具备风光能源所不具备的优势。氢能可以将无法消纳的电能进行电解水制氢存储起来,再将电力引向终端使用部门。
从目前人类研究的能源品类来看,氢能是唯一可以作为电、热、气等能源互联的媒介,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跨能源、跨行业,并进行能源网络优化的唯一途径。
把氢能源的重要性提升到“下一个新能源主战场”的高度,可以说恰逢其时。
本文系巨潮WAVE原创。
原文标题 : 下一个新能源主战场|巨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