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创业, 不分早晚
政策红利之下,与氢能源有关的创业公司大量出现。
天眼查曾在2020年发布过有关燃料电池的创业公司数量,当时的数据显示燃料电池企业超过2200家。
据创业邦的睿兽分析不完全统计,2021年氢能相关领域有30起融资事件,融资规模超147亿元(部分融资未披露具体金额),分布在氢燃料电池、储能、电堆研发、核心材料等多个细分领域。
关梦琳从投资人角度出发,认为自己会倾向于布局一些产值规模比较大、技术难度比较高且对未来整个产业发展起到决定因素的一些核心环节。“行业卡在哪我们就投哪”。
但她认为,在氢领域创业的逻辑,跟自己投资的逻辑还是有很大不同。“这个赛道对于技术和资源的要求很高。创业者需要有技术积累,还要有上下游的合作资源,因为这个行业几乎无法实现单点突破,而是依赖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这一点在付宇创办的骥翀氢能获得了验证——他已经从事氢燃料电池研发超过20年,自己本身就是技术专家,同时也积累了足够的产业上下游合作资源。
他认为,氢燃料电池作为汽车最为理想的动力源之一,至少是几代人可以持续去做的一件事,所以任何时候进入这个行业创业都不算晚,但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把市场资源、技术资源和资金资源等要素补齐,“就是一个好公司”。
小蓝科技的李兴祥对于未来保持乐观。“日韩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没有规模,这让他们接下来只有焦虑。但中国不一样。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将和纯电动汽车一样,必然是中国人的天下——这正是我们这些人苦苦挣扎的意义所在”。
氢社会,还要多久?
除了几年前如皋的氢能示范小镇外,最新的氢能生活样板应该是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们居住的“晴海奥运村”。
这是一个以氢能为主要分布式能源的社区。松下提供了固定式氢能发电和供热设备。
这也与日本推广氢能源的路线密切相关——推动家庭氢能技术研发应用,并推出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ENE—FARM)计划。
松下推出的一种家用氢燃料电池设备,类似于一个“机柜”,使用氢燃料发电,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还可以为家庭供暖,相当于一个家用微型热电站。
这个路线给中国带来的启示在于,氢能的家庭应用也应该被纳入分布式能源,享受分布式能源的补贴政策。
行业人士预测,2050 年中国将进入氢能社会,个人与社会生活都将离不开氢能源。
届时,家庭取暖也无需天然气,汽车加的不是油,而是氢气——本届北京冬奥会氢燃料电池大巴排出的水,据说直接喝都没问题。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创业邦
原文标题 : 30年后的“氢能社会”,汽车只排出水,很多家庭都有一个“小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