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氢能网讯:“2018年可以定义为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的产业发展元年。到2050年,氢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至少要达到10%,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底由众多央企参与的国家级产业联盟中国氢能联盟给出上述论断,言辞间对氢能的期待不言而喻。
毫无疑问,在国家的鼎力支持下,中国氢能正在逐步走向正轨,但要全面挖掘出氢的能源属性,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氢能社会”,仍需要各方合力协同,国企则将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船重工就是“国家队”中发力氢能的重要一员,其中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中船重工718所)对氢能的开发可追溯到本世纪60年代,主要开发水电解制氢技术和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70%,对外实现向3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而中船重工的氢能整体布局也已覆盖制、储、运、用四个领域,建立起完整度较高的产业链和装备体系。
2019年日本氢能及燃料电池展会上,OFweek氢能与中船重工产业发展部综合计划处处长丁奉、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制氢设备工程部书记陈天山进行了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以下为对话实录:
OFweek氢能:此次展会上中船重工带来了哪些产品?有哪些亮点?
丁奉:此次参展的主要是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的水电解制氢技术和设备,主要是碱性水电解执行制氢技术和设备、纯水电解制氢技术和设备,两类产品各有特长和适用领域。此外,还展示了涉及健康、医疗领域的技术和产品。
OFweek氢能:中船重工的氢能产业布局概况?
丁奉:氢能是中船重工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中船重工也是国内少有的在氢能制、储、运、用四个领域中装备和技术体系较为健全的企业,与国内部分企业单一能力突出的情况不同,中船重工的装备体系和产业链完整度均位列国内前茅。
具体来看,在制氢方面,中船重工主要依托从60年代就开始水电解制氢技术研发的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开发的制氢技术和设备囊括水电解制氢、富氢气体尾气提氢、甲醇裂解制氢、终端氢能基础设施、车载氢系统等,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70%,对外实现向3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氢能存储方面,中船重工全面关注液化储氢、高压储氢、有机液体储氢和金属储氢。液化储氢依托机构为南京第724研究所,目前已实现超低温1.4K,即零下271度的氢液化低温技术储备。
与此同时,在中船重工的洛阳725研究所,已完成35Mpa储氢罐研制,满足国内需求,70Mpa储氢罐项目已立项研制,已经完成了有机液体储氢加脱氢装置研制,正在加紧策划开展试点示范。
相较之下,中船重工对多用于军事装备特殊场景的金属储氢技术研究更早,相关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氢能运输方面,根据短途和长途运输场景的不同划分,中船重工正在进行天然气管道运输、液化储氢船运输等多种技术研究和储备。
应用层面,中船重工的选择和产业同步,以燃料电池为核心。中船重工的武汉712研究所从80年代开始着手燃料电池研发,有超30年技术积累和储备。目前在民用领域已开发出30kW、60kW、240kW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
武汉712所是工信部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相关课题牵头单位,借此契机,712所车用、船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研发加紧推进,30KW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已经装车试运行,正在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的国产化。
相关燃料电池产线、动力系统总装线将在2019年投建,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
OFweek氢能:作为国企的重要代表,中船重工发力氢能的因素有哪些?
丁奉:首先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要承担国家责任,而现在发展氢能正是国家倡导的产业方向。
从环境层面看,2015年中国向全世界庄严承诺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石化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而中国多煤少气贫油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只有大力发展氢能源才能实现中国减排承诺。
其次,从集团自身发展的角度看,中船重工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要求,发展氢能源产业实际上也是我们转型升级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在国家大力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全球都在呼吁发展氢能的背景下,氢能业务将为中船重工贡献新的业务增长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氢能产业发展实际上是为未来整个社会进入氢能社会做准备,包括思想观念、技术、标准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的准备,意义非常重大。现在,我们正在全力进行氢能源产业布局。
OFweek氢能:当前国内氢能产业尚属培育期,预计何时将跨入快速发展拐点?
丁奉:我们的判断是,2018年是氢能源产业发展元年,目前整个产业处于孵化期,这个时间会持续3-5年。这期间资本进入、产业整合发酵,预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氢能产业将会到达快速成长期。
这个基础上,再过10-15年,也就是2030年-2045年左右,我们可能就将真正跨入“氢能社会”。
所以这几年的孵化期非常关键,需要在核心装备、技术进行有成效的突破。中船重工在这个阶段会有全面布局和持续投入,技术提升将是重中之重,我们计划在重点关键设备环节进行攻关。
OFweek氢能:与日本、加拿大等相比,国内在氢能产业哪些环节仍需重点攻克?
丁奉:首要解决的是标准问题。国内当前的氢能和燃料电池标准与国外存在差距,甚至有不少的缺失;
第二是理念问题,当前国内对氢能发展的根本性理念和国外有一些差距。比如氢气到目前为止在国内仍属于危化品范畴,而不是把氢当做能源;
第三是部分技术上的差距。需要正视的情况是,国内目前很多技术和产品确实与国外顶尖氢能产品存在一定差距,比如高压储氢、双极板、膜电极等,需要攻关的部分还有很多。但这些技术层面的差距只要国内企业脚踏实地的往前走,可以追赶上。
比较好的消息是,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有望迎来较大提升。纯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培育、发展案例就是见证。
OFweek氢能:中船重工在氢能产业如何平衡军用和民用产业化的关系?
丁奉: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国家战略,中船重工军民产业都遵循“技术同源、生产同线、试验同台”的原则,两者同步发展,实际是互为补充支持的关系。
军品量小但要求高,民品量大但技术要求不及军品,民品的规模化生产为军品生产保线提供支撑,而军品则对技术始终提出高要求,反应到民用品上,我们的产品可能同类市场竞争中呈现出更好的品质和更强的竞争力。
OFweek氢能:现在国内氢能产业化推广的难点在哪里?
丁奉:现阶段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是基础设施,出现买得起车但可能没地方加氢的情况;其次是氢气较为昂贵,在成本上难以支持大规模商业化。
这也是接下来国内需要聚焦发展的两个问题,在氢能基础设施上一定要有布局,加氢站建设标准的出台要求会很迫切,否则会制约基础设施的发展。
当然国内发展氢能不能只紧盯着单一的陆上交通运输应用方向,在长江大开发大保护的背景下,内河运输船舶也会是有价值的氢能应用领域,包括旅游船、摆渡船、轮渡船和小型货运船舶。
同时,建在江边的加氢站不仅可以给船加氢,还可以兼顾周边车辆加氢,沿江加氢站建设的完善会带活城市氢能应用,实现从点到线再到网络的氢能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