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自动驾驶技术那可是一路狂飙,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试点无人驾驶。但你们知道吗?在这看似酷炫的自动驾驶背后,有两个关键角色,Tier1(一级供应商)和Tier2(二级供应商),它们就像两个神秘的武林高手,在幕后操控着整个局势。今天,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就来好好扒一扒它们的故事。(参考阅读请点击:《美国加州发布自动驾驶卡车法规草案,未来道路安全和供应链弹性的重要一步》)
一、Tier1与Tier2:汽车圈里的“导演”与“特效团队”
Tier1供应商是直接向整车厂(OEM)提供完整产品或服务的企业。Tier2供应商主要为Tier1提供技术支持、零部件或原材料。
如果把造一辆自动驾驶汽车比作拍电影,Tier1就是那个拿着剧本指挥全场的导演,而Tier2则是躲在幕后、把导演的疯狂想法变成现实的特效团队。
举个例子: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FSD,看似是马斯克在台上吹牛,但背后藏着博世(Tier1)的域控制器和英伟达(Tier2)的Orin芯片。
——博世负责把芯片、传感器、算法打包成整车厂能用的“全家桶”,而英伟达则专注把芯片算力从PPT吹的“200TOPS”变成实际能跑通复杂路况的真货。
1. Tier1的生存法则:既要当保姆,又要当背锅侠
Tier1的日常就是被车企往死里卷。
比如某新势力汽车品牌推新款L9,要求德赛西威(Tier1)在3个月内把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塞进一个巴掌大的域控制器,还得保证零下40℃不罢工。
德赛西威的工程师一边熬夜改设计,一边疯狂call Tier2:“老哥,你家的激光雷达芯片功耗再降5%行不行?”
更惨的是,车企现在连“黑盒”都不让用了。
以前博世卖ESP系统,车企根本不管里面代码怎么写,能用就行。现在蔚来搞全栈自研,直接对Tier1放话:“把底层代码给我扒开,我要自己改刹车逻辑!”
逼得博世连夜成立“开放合作部”,专门给车企递螺丝刀。
2. Tier2的逆袭:从备胎到甲方爸爸
Tier2曾经是供应链里的“小透明”,但自动驾驶时代彻底改写剧本。
比如激光雷达公司禾赛,原本只是给Tier1供个激光发射模块(Tier2),结果发现车企宁可绕开Tier1直接下单:“别整那些中间商了,我给你10万台订单,但价格必须砍30%!”
最狠的是芯片厂。
英伟达靠着Orin芯片横扫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市场,2024年全球市占率冲到67%。
车企排队上门求芯片,甚至愿意签“不平等条约”——提前18个月打款,还不准催交货期。
一位新势力采购总监吐槽:“以前我们挑芯片,现在是芯片挑我们,英伟达销售的朋友圈都透着凡尔赛!”
二、供应链战争:特斯拉掀桌子,华为搞偷袭
1. 马斯克的“砍刀哲学”:干掉Tier1,我自己来!
特斯拉Model 3的电子电气架构只有3个域控制器,线束长度从Model S的3公里砍到100米。
怎么做到的?
答案简单粗暴:把原本属于博世、大陆的活全抢了!
比如热管理系统,传统车企买Tier1的打包方案要2000美元,特斯拉自己设计+找Tier2代工,成本压到800美元。
马斯克甚至得意洋洋晒账单:“我们的供应链成本比丰田低40%,秘诀就是让Tier1滚蛋!”
2. 华为的“农村包围城市”战术
当博世还在纠结要不要开放代码时,华为直接掏出“全家桶”:激光雷达(速腾聚创Tier2供货)+MDC计算平台(自研)+鸿蒙座舱(整合国产Tier2)。
最骚的是商业模式——不卖硬件,按自动驾驶里程收费。
比如某界,每跑1公里华为收0.1—0.5元,车企瞬间从“买设备”变成“租服务”。
一位传统Tier1高管哀叹:“这玩法简直降维打击,我们仓库里堆满卖不出去的毫米波雷达!”
三、血腥案例:Tier2熬成婆,Tier1哭晕厕所
案例1:华安鑫创的“备胎转正记”
这家曾经给Tier1打杂的屏幕厂(Tier2),靠着绑定京东方疯狂内卷:
别人家车机屏卖500美元,它直接砍到200美元,还附赠“沙漠高温不黑屏”的Buff。
华安鑫创2024年拿下比亚迪百万订单,股价一年涨了300%,气得老东家华阳集团在厕所抹泪:“当年的小弟,现在比我还会舔车企!”
案例2:Mobileye的“屠龙少年变恶龙”
曾经Mobileye的EyeQ芯片垄断L2市场,Tier1们跪着求合作。
结果2023年它突然翻脸,绕过Tier1直接找车企:“亲爱的蔚小理,买我的芯片送算法哦~”
Tier1博世当场傻眼,仓库里价值10亿欧元的自研算法瞬间变废纸?
四、未来战场:没有永远的Tier1,只有永远的“真香”
1. 车企的“渣男”逻辑:既要又要还要
某新势力汽车最新招标文件暴露野心:要求域控制器供应商(Tier1)必须用国产Tier2的芯片,同时开放所有接口供自研算法接入。
一位参与竞标的工程师吐槽:“这相当于让我媳妇和我室友同居,还得保证孩子长得像我!”
2. Tier0.5的崛起:卷出新高度
当Tier1和Tier2还在撕逼时,地平线这类“超级供应商”直接化身Tier0.5——既给车企做芯片(Tier2),又帮Tier1写算法(抢Tier1饭碗),最后还要抽成自动驾驶服务费。
业内人士戏称:“这哪是供应商?简直是供应链里的拼多多,砍完一刀还有一刀!”
3. 终极预言:2030年供应链图景
Tier1:要么转型成“车企代工厂”(比如富士康造车模式),要么沦为“系统集成外包商”
Tier2:核心技术派(如激光雷达芯片厂)将直接与车企联姻,剩下的沦为“白菜价血汗工厂”
车企:全行业上演“马斯克模仿秀”,自研比例从30%卷到80%,然后集体发现——“原来最赚钱的还是卖保险!”
五、结语:供应链没有童话,只有“真香”与“活该”
当华为车BU员工晒出百万年终奖时,博世苏州的工程师正在为裁员名单失眠。这场自动驾驶供应链战争没有温情脉脉,只有赤裸裸的性价比搏杀。
但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血腥竞争,让中国车企用上了全球最低价的激光雷达、最卷的车机芯片。
下次当你感叹自动驾驶真便宜时,请记住:每一个省下的5000块,都是Tier1的泪和Tier2的肝!
总之,无人车来也(公众号:无人车来也)认为,自动驾驶时代,别问Tier1和Tier2谁更重要,就像别问倚天剑和屠龙刀哪个更锋利。在这个算力即权力、数据即石油的时代,唯一确定的是:今天捅刀子的人,明天可能要和你喝交杯酒!亲!你说呢?
原文标题 : 自动驾驶供应链内幕:Tier1与Tier2,谁是幕后黑手,谁在躺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