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凯:倾全公司之力打造高阶智驾标杆产品。
作者:肖莹
编辑:肖莹
城区智驾表现惊艳,堪比第一梯队选手,地平线打造的高阶智驾正式亮相。
8月28日,地平线举办高阶智驾技术开放日,难得的是,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也亲自到场。
他在现场发言时定调称:地平线要打造的是全世界范围内“捅破天”的智能驾驶标杆。
这句狠话背后,有野心,也有决心。
要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地平线要快速追赶,甚至是超越现有的赛道头部选手。
当前,中国智驾赛道风起云涌,有野心的不止地平线,蔚小理等创新车企无一不是鼓足了劲,要在智驾赛道拔得头筹。
但要跑赢高阶智驾,只有野心还不够,通向全场景自动驾驶的终局,还要有持续投入、持续吃苦的决心,以及对技术趋势的前瞻洞察、产品打磨逻辑的清晰认知。
在地平线的决心方面,余凯用一句话进行了概括:“地平线在这件事情上面倾全公司之力”。
根据余凯介绍,地平线目前智驾项目已经投入超过1000人,年度研发投入高达二三十亿元。他评价自己的团队,虽然公司已经成立9年,但依然是一个嗷嗷叫、贼能打的状态。
对于自动驾驶的实现逻辑,地平线也有着不同于其它智驾公司的深度思考,地平线认为,做智驾不能仅凭技术狂热,而是要从产品的维度精细打磨。
“要以产品思维来做自动驾驶,而不是技术。产品思维最终要以人为出发点,就是要关注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和感受”,余凯谈到。
他认为,最近各家企业都在讲端到端、BEV、Transformer,各种概念满天飞,但这些都不构成一个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自动驾驶的真正护城河,从来不是高深莫测的学术理论,而是要靠大量工程师在大量细节场景里面,去做好那些苦活、脏活、累活。
“只有真正从泥泞中走过,才能成为一家非凡的公司”。
看到了地平线的野心和决心,你可能还是会有疑问:
作为一家前期看起来更专注于硬件的公司,地平线为什么要布局高阶智驾?地平线凭什么能做好高阶智驾?以及要干好这件事,地平线的方法论是什么?
余凯和地平线高管们一一解答了这些疑问。
01
要用足够高的天花板,撑起地平线商业生态
一家企业制定战略目标,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赛道发展前景,以及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等多个维度。
先上个价值,从社会意义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自动驾驶对于人类出行的意义将是颠覆性的,让智驾普惠更多的人,这个目标并不空泛,一旦突破技术拐点,将会带来更高效、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推动社会进步,对于一家科技创新公司来讲,无疑是最具有鼓舞意义的。
在自动驾驶的商业价值层面,地平线也保持了非常积极的判断。余凯认为,未来3-5年,全场景智能驾驶将搭载至十几万元车型,甚至能够成为标配,地平线将是重要推动者。
而从企业战略角度来讲,随着产业的发展,自身的成长,地平线的产业身位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一方面,在辅助驾驶赛道,今年上半年,地平线在中国市场份额已经超越Mobileye,成为赛道第一名,而且可预见的是,这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
根据高工智能研究院数据,2024年上半年,地平线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市场,份额占比已经达到33.73%;同时,在自主品牌乘用车智驾计算方案市场份额达到28.65%,两大细分市场均位列赛道第一。
另一方面,高阶智驾竞争局势也日渐清晰,软硬一体、全栈自研成为行业大趋势,地平线若想在高阶智驾赛道打开局面,就必须做全栈布局,而且要做就要做到最强。
“如果地平线不能够撑起一个非常非常高的天花板,那整个地平线的商业生态是撑不起来的”,余凯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再从自身资源禀赋来看,尽管地平线更多被外界认知是一家计算硬件公司,但地平线对于自身定位的阐述,一直都会加一个前提:一家“有软件基因”的硬件公司。
软件基因如何体现,一个最直观的数据,可以说明一切。
“到目前为止,地平线累计交付了超过600万套的辅助驾驶、智能驾驶计算方案,基本上没有只是硬件交付的”,余凯谈到。
九年积累、600万套软硬件系统交付,地平线获得了宝贵的工程经验积累。
以纵向控制为例,因为过去交付的每辆车都有纵向控制功能,地平线相当于是吃百家饭,积累了全行业经验,纵向场景的数据库,要超越任何一家单一主机厂。
在近期地平线组织SuperDrive的试乘体验中,让余凯最自豪的评价就是:你们是懂车的,底盘调节非常细致。
余凯总结地平线的企业特质:
地平线是一家非典型计算硬件公司,一家软硬结合的公司,在计算硬件公司里最懂软件算法,在软件算法里最懂计算硬件,在做软件算法+计算硬件的公司里面最懂车规。
02
端到端只是兵器库里的一种称手武器
有了明确的顶层战略目标,打造标杆式智能驾驶,还需要一套清晰高效的方法论,地平线将之归纳为智驾“铁人三项”。
地平线副总裁吕鹏对此进行了阐述,“我们认为要想实现城区智驾,有三个缺一不可的核心要素:技术需要引领行业、工程需要千锤百炼、产品需要以人为本”。
不同于很多智驾公司的技术狂热,地平线更看重产品的精细打磨。不同认知逻辑,也决定了不同企业的做事逻辑。地平线不是把智能驾驶仅当作一套技术方案去打造,而是一个成熟可感的产品来打造。
以地平线专门为智驾产品打造的HMI(人机交互界面)为例,SR对于真实世界进行了高度还原,有着非常丰富信息的画面渲染。不仅有路面上的交通流、行人,甚至连路侧的树木、立交桥都进行了渲染。
SR界面的精细化处理,对于车外世界的真实还原,可以让舱内乘客实时感知车辆与外部交通参与者交互状态,大大提升安全感,提升产品体验。
余凯说,要做好一件事,就要长在里面,这样才能真正看清别人看不到的“门道”,才能把细节打磨好,成为真正的竞争力。
他自己几乎每天都会体验自家的智驾产品,并开玩笑称自己已经成了地平线高阶智驾系统的金牌讲解员。
吕鹏解释称,地平线不是唯技术论,但这不代表地平线不重视技术,相反,正是因为地平线在技术上的积累先行于产品,才能够摸清楚每一个新技术对于产品的收益是什么,再去推进布局。
做产品的第一步,是进行产品定义,任何好的产品都有自己的性格。地平线赋予SuperDrive这套系统的性格定义是:优雅不怂、从容笃定。
在这个定义下,地平线所有技术开发都围绕着这八个字去展开。
对于高阶智驾的能力进展,地平线一直关注两个维度。一个是Scale up的维度,一个是Scale out的维度。
地平线智驾系统架构师刘景初解释,Scale up指的是系统的能力上限,也就是可以处理各种极端环境和复杂交通流,提升系统处理hard case的能力。
Scale out则是系统泛化能力,即覆盖更多场景,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环境、不同城市都可以有很好的表现。
当前,端到端被看作是高阶智驾的破题路径。但地平线刘景初认为,端到端其实没那么神秘,它只是若干兵器库里面的一种技术手段。放眼未来,其实还有很多路径可以去走,尤其是从更精细化、工程化的角度去思考。
他谈到,端到端系统虽然将上限抬了很高,但同时又拉低了下限。这是因为端到端是一个黑盒系统,它的逻辑是通过神经网络模拟人类行为,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概率模型总结出来的驾驶策略,这也就意味着,它也会存在出现问题的概率,而一旦出现问题则将非常严重。
那么,要如何选出一条合适的技术路径?他认为,答案应该是系统的拟人化设计。地平线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方案,来同时解决Scale up和Scale out的问题。
在Scale out层面,地平线引入了世界模型(World Model)。刘景初解释称,大家可以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增强版的感知,但它又不是感知。
世界模式会让智驾系统像人一样,只需要输入导航信息的轻地图,即便是去到从未去过的陌生路况,它也能通过感知系统、通过对交通场景的认知体系,合理地规划出通行路径。因此,世界模式的主要作用是让系统去认知和理解世界,进而达到Scale out突破。
在Scale up层面,主要有两种技术突破路径,Rule-based(基于规则的)和End-to-end(端到端)。
此前,为了达成 Scale up,智驾公司基本都是通过规则堆叠来实现的,这花费了工程师们大量心血,把系统下限兜得很稳。
而地平线的做法是基于世界模型的认知能力和交互博弈能力提升Scale up上限。通过引入了交互博弈模块,可以把它理解成PNC(Planning and Control / 规控)模块,利用了当前上限最高的神经网络技术作为它的核心,进而保证拟人化。
同时,为了进行更加精细地安全兜底,地平线还设计了少量安全兜底规则。
最终行驶轨迹或者决策会不会执行?并不由端到端来决定,而是由底层混合的Planner来做决定,根据比较明确的验证规则来决定是否向下游释放,从而进行安全兜底。
通过这样的双擎驱动,SuperDrive在Scale up方面有很好的表现,既充分利用了端到端的技术,提高上限的同时,还把下限给兜住了。
这套系统解释起来逻辑上非常清晰,但实际并不容易达成,非常难调教,如何配合做好安全兜底,是一个很难的技术问题,也是需要后续不断打磨、不断进行优化的地方。
03
百万量级工程积累,地平线的“硬”实力
如果说智驾能力是高楼广厦,那么计算硬件则是地基,这也是地平线相对其它玩家的核心优势领域。
打通高阶智驾,离不开软硬结合、全栈自研,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这也是为什么,在最近一段时间,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智驾公司开始加入造芯大军。
相比刚刚入局造芯的企业,地平线的优势正在于几代计算方案研发量产、工程上车带来的经验积累,找到了性能和成本最佳平衡的方法论,并且还是面向智能驾驶的专用计算方案。
地平线产品规划与市场总经理尹凌冰认为,要做好计算硬件,背后有两个关键know-how:一个是STCO(系统技术协同优化),一个是DTCO(电路设计与工艺协同优化)。
他解释称,芯片是工程系统,而且是迭代周期很长的硬件工程系统,里面涉及非常复杂的工作,例如,如何将硬件系统散热、PCB层数做得更好,如何把集成度做得更好,如何把计算单元跟总线结合起来等等,这些都是考验。
地平线已经做了很多的探索和积累,一开始走的就是软硬件Co-Design路线,形成了一系列具备竞争力的产品。
截至目前,地平线已累计交付达到600万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百万量级交付的基础上,今年4月,地平线重磅发布最新征程6系列。
征程6系列共有六款产品,包括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六款产品拥有同代一致、代际兼容、系统最优等特性,覆盖了从低到高全阶智能驾驶场景。
征程6系列的到来,为地平线打造高阶智驾做好了硬件准备。地平线高阶智驾系统SuperDrive正是基于征程6P打造,计划将于明年三季度量产。
基于征程6系列的软件研发和量产效率相比前几代产品有着进一步的提升。目前,征程6E、征程6M两款中阶产品,已经开始赋能合作伙伴。尹凌冰介绍,这两款产品已经与客户进行了一系列从研发级别到量产级别的紧密合作。
中国智驾计算硬件赛道的创新公司不少,但具备百万量级产品量产能力、具备如此强大产品迭代能力的公司,仅地平线一家。
可以看到,从硬件到软件,从研发到工程,从技术到产品,围绕高阶智驾赛道,地平线已经建起堡垒、展开攻势,势必要在高阶智驾赛道搏得一席之地。
天时、地利、人和,面向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革命风口,立足于广袤的中国汽车市场,手握一支战斗力满满的团队,余凯和他的地平线决定放手一搏。
原文标题 : 目标、战略、打法,解密地平线高阶智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