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按键减少、屏幕变大、交互方式增多并非意味着智能座舱变得更智能,用户使用更便捷;
2、智能座舱正处于2018年到2023年的情感连接时代(3.0时代);
3、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系统应像一阵悄无声息的春风,润物细无声地满足用户的每个需求。
智能座舱的交互形态又有了新的突破。
8月26日,在仙豆智能举行的智能座舱公开课上,仙豆智能用户体验设计专家于吉良坦言,如同智能手机,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同样是硬按键越来越少,屏幕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语音、眼球、面部追踪、触控、手势、AR虚拟现实技术的引入,致使人机交互方式在不断增加。
但是,按键减少、屏幕变大、交互方式增多并非意味着智能座舱变得更智能,用户使用更便捷。仙豆智能认为,智能座舱设计的方向不在于取舍大屏和按键,而在于减少用户繁琐的交互,降低对屏幕和按键的依赖。
例如,很多驾驶者在驶进隧道前,会将空调切到内循环,以此隔绝隧道内空气的损害。因此,如何让车机判断车辆是否进入了隧道,并自动将空调切换到内循环,是仙豆智能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
同济大学人车关系实验室研究与项目负责人龚在研介绍了智能座舱的三个发展阶段:
2000年至2012年,智能座舱进入功能拓展时代(1.0时代),这一时代的智能座舱具备彩色显示屏和密集按键,功能较为丰富。
2012年至2018年,多模交互时代(2.0时代)来临。彩色显示屏升级为大尺寸触摸屏,加入了语音功能和多场景生态系统,并可实现OTA在线升级。
目前,智能座舱处于2018年到2023年的情感连接时代(3.0时代)。这一时代的特性是注重直觉化交互,凭借人工智能系统,车机在很大程度上已了解到用户的想法,因此用户无需把所有问题或操作一步步地告诉车机。
智能手机已无法成为汽车的“灯塔”,这是步入3.0时代的智能座舱和前两个时代最显著的区别。
如果说1.0时代的智能座舱对应的是诺基亚塞班系统智能手机,2.0时代中对应的是苹果iphone,3.0时代则没有手机可以对标。
车机已进入到一个与手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
首先,手机的APP生态无法适应驾车场景,智能汽车需要以车机地图或媒体中心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来打通各种生态。同时,手机的尺寸制约了其具备沉浸感,而这正是车机未来的发展方向——移动私人空间所最需要的特性。此外,智能汽车发展至今,用户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行业更了解汽车用户。
失去灯塔,智能座舱的未来在哪里?仙豆智能勇于做减法,提供用户适合的、而非华而不实的界面。
为此,公司打造了“服务即桌面”的产品理念,通过小窗口、多任务、快触达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易上手的交互体验,轻松实现盲操。
仙豆智能的目标是打造可成长型汽车,其基本配置是能够升级迭代,以及人性化的引导学习。此外,通过打造围绕用户的交互框架,使车机具备生命力,并能够与用户互动和提供智能推荐,以此不断提升产品价值。
“无打扰,即来即走。”仙豆智能认为,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系统应像一阵悄无声息的春风,润物细无声地满足用户的每个需求。
作者: 程天琦 来源:亿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