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规模的整车企业,一年与中汽研的合同数目基本都在3-5亿之间,另外还有中国汽车研究院(原重庆汽车研究院)的合作项目,主流整车厂每年也有数亿合同。粗粗一算,国内120家整车厂,每年围绕碰撞测试产生的合同费用至少百亿以上。
国外保险公司协会成立的碰撞机构,是针对性研究事故后提出碰撞要求,通过碰撞测试评分,给予安全性高的,未来理赔少的产品高分,减少理赔。而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CIRI简单的“拿来主义“根本起不到减少理赔的作用。可以预计,非盈利性,也只能是个暂时的幌子。
一次惨烈的帕萨特25度偏置碰撞,将神车拉下了马,也让中保研这家名不见经传的机构出尽了风头。这家由8家保险公司联合,打着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从市场自行抽检最低配来进行碰撞测试,并扬言要将碰撞结果与保费挂钩的机构,一时间成为车企的心头之患。
在中保研2019年测试的27款车型中,大部分车型的成绩都不好。没有一款车型是获得G级优秀的评价。只有3款车型获得了A级良好的评级,有5款车型获得M级一般的评级,至于剩下的19款车型则是P级的较差。获得A级良好以上成绩的车型占比不足11%。
中保研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苛刻的标准,去强化自己的行业威信。
这也迫使国内碰撞测试霸主中汽研旗下的C-NCAP紧急应对,2021年C-NCAP测试标准要变。据车企技术高管透露:“增加了很多新的测试内容。”与此同时,中保研也不甘示弱表示:2022年测试标准也要有所变化。
因为有了突然闯进来的“野蛮人”,在国内汽车碰撞测试领域产生了“鲶鱼效应”,正在进行一场你争我夺的“装备竞赛”。
如果是真正的有实力的竞争者,那对推动中国汽车产品安全升级肯定是有效的,但如果是胡搅蛮缠的非专业竞争者呢?那对整车企业而言,无非就是多了个“婆婆”,增加无谓的成本,而成本总要有人买单的,最终为此付出代价的还是消费者。
用苛刻的标准树威信不是正道
“针对每一个碰撞标准,都有测试方法,因为考察的内容不一样,所匹配的配置也不一样。”某整车厂技术高管对愉观车市表示,整车厂担心不是测试标准,而是测试标准的不统一。
我国C-NCAP一直参考的是欧洲Euro–NCAP(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的测试标准。而中保研的标准采用的是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标准,是另外一套体系。
有人说:“会答全国卷不会答上海卷,也是没有学好。”但是针对性重点不同,成绩肯定会有所差异。
欧标和美标是两套测评体系,因为这两套标准都是针对当地不同的情况制定的。每个国家道路设置、驾驶习惯不同,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碰撞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欧洲的测试侧重低速碰撞,美国则侧重高速碰撞,这是由两国分别的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不同来制定的标准。
欧洲的车拿到美国去卖,或美国的车拿到欧洲去卖,都要在安全配置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所以,汽车公司会有欧版和美版的车。
为了满足不同的测试标准,安全气囊的形状、用来测试的假人都是不一样的,假人也是根据当地人的体格制定的。
欧版的车要达到美国的安全碰撞标准,需要加配置,同样,美版的车,需要达到欧洲的标准,也需要加配置。
某车企技术高管透露,正常情况下,一辆满足欧洲标准的车,如果同时要满足美国标准,需要加4000元左右的费用,并且,这还是要在车身结构可以同时满足欧标和美标的基础上。
除了成本的问题,还有个问题是,产品是否有必要同时满足欧标和美标?
车辆碰撞测试目的是为了保证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和行人的安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欧标还是美标,其本质上都是研究当地的驾驶事故后制定的碰撞标准,而即便欧标和美标全部满足,拿到中国,也不一定是最完善的标准,因为道路状况不同,交通事故不同,驾驶习惯不同,甚至中国人的体格不同。
中保研简单引进IIHS(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标准,虽然从表面上看,使得之前在C-NCAP碰撞五星的产品纷纷露出“马脚”,感觉上是对现在碰撞规则的一次大挑战,对本来就已经是“五星批发部”的C-NCAP权威的挑战,但从本质上来说,仍然没有解决中国汽车碰撞标准的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