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走,不能一直跟着亏!
而现在,老刘说,现任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袁小林非常强势,过多关注前端销量而忽视了健康发展。
销量在增长,但库存同时在增长,经销商高于两倍的库存并不算高,而厂家给出的旨意还是“提车提车再提车”,丝毫不管终端库存的积压。
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
沃尔沃的销售结构不平衡,以广汇、中升、正通为主的三大经销商集团,包揽了沃尔沃全年三分之一的销量。
而这样带来的风险是:
一、三大经销商集团完全可能反向“绑架”厂家,未来定价、策略厂家都要看经销商的“脸色”;第二,沃尔沃本身求量的心态,以及现有销售政策,使得大经销商集团不得不以价取量,为了拿到更多的厂家返点,进一步降低价格销售,三大以外经销商的日子越来越难过,竞争力越来越弱,有些干脆就不玩了,销售集中度越来越高,新进入的也难以有翻身的时候。第三、三大虽然表面看起来光鲜,但增产不丰收,大幅降价带来的盈利不佳的心酸,也唯有自知。一旦有一天,三大也撑不下去了,只要其中一家退出,对沃尔沃将是严重打击。
反思、自省迫在眉睫
毋庸置疑,2015年以来,豪华车的竞争环境也大不如从前。从2015年首次豪华车销量出现下滑以来,豪华车厂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从BBA到凯迪拉克国产以价取量到捷豹路虎国产,二线品牌的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
只是在这一轮中,沃尔沃落后了。
一度于2015年冲进二线豪华车第三名的沃尔沃,又回归到二线豪华车第四名,且与昔日平起平坐的凯迪拉克距离越来越大,甚至连尚未国产的雷克萨斯,也把沃尔沃甩了几条街。
销量是衡量一个企业和品牌的一个方面,更加严重的是沃尔沃在管理上的无序、体系上的缺失、品牌建设上的滞后。
除了与经销商之间紧张的厂商关系,沃尔沃经销商因为亏损不停退网和集体维权,而在终端,沃尔沃对待消费者的处理能力也在每况愈下。
以双离合变速箱缺陷为例,沃尔沃至今没有拿出让消费者满意的方案,16万公里7年保修的处理方案,仍未能让消费者满意,显然,最终将伤了消费者的心也伤了品牌,可以看到的是:每次沃尔沃有公开活动,都会有客户拉着横幅来维权的。
消费者的心伤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受损了,豪华品牌的高度如何来维系?
我们看看奥迪怎么做的。奥迪也要降价扩大市场,但厂家承诺经销商托底补贴政策,亏本卖的厂家来补,保证经销商有两个点的净利。
而雷克萨斯对库存管理一直非常重视,库存在合理范围,就不会有恶性价格战,经销商的利益也就有了保障。
凯迪拉克以价取胜是策略,虽然终端价格低了,但厂家的补贴也更多了,良性循环也走得更快。
降价求量是凯迪拉克国产后的策略,而对于沃尔沃而言,无论从吉利集团的整体战略布局,还是沃尔沃自身稳健发展的需求看,首要的任务并非量而是品牌的豪华度和体系的健康运营。
沃尔沃一旦有了品牌的高度加上适合的价格,在本身产品力的带动下,更多市场份额的争夺并非难题,而如今,如果各个环节与豪华品牌脱节,品牌豪华度走下神坛、经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心被伤了后,再东山再起就更加难了。
这几年是产品大年,老刘感概,沃尔沃产品增加了一倍,销量却没增加多少。
而如果沃尔沃听之任之继续下去,未来是什么?可以想象,销售目标完不成、品牌高度达不到,瑞典总部看到这样的局面,一定会更加收权而不是放权,而对豪华品牌而言,中国豪华车消费者与海外的差异性使然,越收权越难行。
愉观车市认为,与其等到那一天,沃尔沃中国不如趁早自我调节,作出改变。这个改变必须是以袁小林领导的团队,从内心发出的改变、自省、反思。
有了好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策略去推动,把产品和品牌的优势,通过持续不断的落地措施去推动,扎扎实实把品牌和口碑树立起来。
公司内部不是靠官僚的拉帮结派溜须拍马而封官授爵,而是要组建专业高效的团队,通过绩效去考核,真正留住人心激发积极性,而不是离职潮一波波不断。
经销商和消费者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与之的关系不是车企高高在上,而是深蹲下去,切实解决问题,营造融洽关系。
这里插一句吉利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常说的一句话:“打造高端品牌,不是要高高地端起来,而是要深深地蹲下去。”
总之,愉观车市认为:虽然随着产品大年过去,2020年目标打水漂也成大概率,但是,如果一个企业能健康发展,品牌高度能持续向上,至少在下一个产品大年来临前,不会再错失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