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导读:从大众DSG变速器,到东风本田“机油门”……“升级”一词频现背后,却暗藏玄机。
随着东风本田CR-V1.5T发动机“机油增多”问题持续发酵,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包括长安CS75、北京现代全新途胜,以及东风日产劲客等车主,也开始反映自己的爱车,存在类似问题。
与此热门话题相伴的,是东风本田、长安汽车等车企给出的解决和召回方案中,频频出现了“升级ECU”的字眼儿。ECU的全称是Electronic Control Unit,译成汉语即电子控制单元,又称“行车电脑”、“车载电脑”。
按照中国人对“升级”一词的传统理解,“升级ECU”就是提升 ECU的性能,使其性能变得更强更好。但这种习惯性理解,套用到本次因“机油增多”而引发的“升级ECU”上,其真实结果可能会与字面含义大相径庭。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机油增多的原因是:喷入气缸中的汽油未经充分燃烧,而渗入了润滑系统。调整ECU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改变原本在出厂前已经设定好对喷油量、气缸燃烧条件等方面的控制,其结果或是减少喷油量,或是促进更充分的燃烧,甚至是降低缸压,减轻渗油压力。
凡此种种,都是为了让燃油少渗或不渗入润滑系统。但这样一来,该发动机ECU在出厂前设定的“最佳控制区间”,就被打破了。虽然机油液面可能不再增高,但发动机性能却同样有可能出现程度不同的负向改变,比如:动力性能降低、油耗增加、排放增高等等。
虽然这只是笔者对本次“升级ECU”的个人预判,但改变研发时反复论证设定的ECU“最佳控制区间”,会对发动机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则应该是确定无疑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看法,笔者认为,从避免让消费者产生误会的角度考虑,召回厂家应在正式发布的召回方案中,把“升级ECU”改为“调整ECU”。因为在汉语的习惯语境中,“升级”有明显的褒义,而“调整”则是一个中性词,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让消费者产生不适当的预期。
其实,像这样用“升级ECU”误导消费者的事例,在以往曾多次发生过,比如大众DSG就搞过类似的“升级”。而用“调整”替换“升级”,只是告诉了消费者一个事实,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应有尊重。
至于因“调整ECU”导致发动机性能降低进而导致消费者爱车价值贬损的问题,召回厂家该不该承担责任,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是另一个话题,笔者暂不在这里赘述。
对于此次东风本田“机油门”,厂家虽然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我们认为这依然是一个临时的过渡方案,而时至今日,主机厂和消费者只得等待质检总局的那只靴子落地。
不过,从此次事件,我们不难发现,车主抱团维权的手法,已经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常用模式,但这样大规模、全国性的产品缺陷,可遇而不可求,目前仍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
即便如东风本田“机油门”中维权车主数量如此众多,但也不算强势的一方。在东风本田那篇毫无诚意、措辞傲慢的回复方案里,除了承认机油增多,其他的要么在讲东风本田产品不存在故障,要么是我们会修改产品说明书和机油标尺,对车主倒打一耙;要么就是说以“客户满意度第一”的片汤话。
在强大的汽车厂商面前,众多能够买得起二十几万元的车主,他们有小老板、有企业白领······但他们的控诉也有螳臂挡车之感。
无论大家怎样看待这些车主的维权意愿,现在也要认清一个基本事实:企业对于日常经济生活的渗透和影响力,远远比成千上万的车主要大。这正是人们担忧和警惕的,虽然车企不是政府部门,但它们却掌握左右消费者汽车生活的各项权力。
所以,像东风本田这样的汽车企业,既不诚恳调查问题根本原因,也没有力的说法和证据,就敢撇清责任,都不在乎自己在中国市场吃相有多难看。那么,下次相关部门调查结果出来的时候,东风本田还能硬气多久?这对上市公司——东风集团和本田汽车而言,也不是什么长脸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