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平权高阶战之城市NOA:既要华为性能、又要特斯拉成本

赛博汽车
关注

作者 | 章涟漪

编辑 | 邱锴俊

“普及智驾最大的障碍就是高昂的价格,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所以比亚迪要做全民智驾”。今年初比亚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全民智驾攻势”,瞬间把智驾由高端车市的局部战争,升级为涉及各大细分车市的“世界大战”。

随后,吉利、奇瑞、长安、广汽等车企集团快速跟进,加入战局,高速NOA几乎全系普及,家家标配。

而零跑汽车,以12.98万的预售价格,标配激光雷达、200TOPS+算力、端到端智驾模型、全场景无图NOA……将配置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车型价格拉低至新低。

智驾平权时代的白热化,车企与智驾供应商们集体迎战,全民智驾战的升级,高阶智驾的快速渗透,谁将会是最大受益者?

01

智驾战二度升级,城市NOA已下探至15万级

新战场开启,自然因需求所致。

截止到去年,智驾,哪怕是只有高速NOA,还都是“人无我有”的好噱头。

谁料想2025的“全民智驾”呼啸而来,在绝大多数车企已经完成了高速NOA部署后,高速NOA不再具备竞争力。很多人说,“大家都有等于大家都没有”,因为要证明“人有我强”,还是有难度的。车企们发现,比拼“人有我强”已经红海,不如赶紧卷起“人无我有”。

而门槛更高、用户体验更好的城市NOA成为了智驾竞争的真正的破局点。到了今年,在比亚迪、小鹏、零跑等车企的带领下,标配城市NOA车型价格甚至来到了15万元。今年下半年,还将有更多款配置激光雷达、城市NOA功能、定位15万元及以下车型上市,高阶智驾市场提速,市场面临爆发。

02

车企上城市NOA都要算一笔经济账,成本优势成杀手锏

虽然国内智能驾驶已发展十年有余,但真正做到城市NOA有成熟量产方案的,仅余三股势力:理想、小鹏为代表的极少数自研车企、华为和Momenta。其他智驾供应商和相当一部分的车企自研几乎都在城市NOA的战场上折戟。自2021年后,市场上甚至再无新的智驾公司成立,这亦是市场竞争下优胜劣汰的选择。

纵观三大阵营:自研阵营以新势力理想、小鹏为旗手,复制特斯拉FSD的路径,以智驾能力为核心卖点,快速与传统车企拉开身位。

华为则主要利用品牌优势,树立了“问界”标杆,最新的智驾技术也主要供应几个“界”字辈自家孩子。而另一个具备成熟量产方案的供应商Momenta则出现在年初大热的比亚迪天神之眼、日系多款车型如铂智3X上。

华为通过全栈自研,其全场景智驾能力一直是国内遥遥领先的存在。但这也造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成本过高,华为高阶智驾硬件成本超过15000元,因此,30万以下高阶智驾车型含华量几近为零。

车企一方面追求华为的性能表现,另一方面也在对标特斯拉,算着一笔经济账。由于采用了纯视觉方案,特斯拉可以摒弃昂贵的激光雷达,依靠强大的模型算力,仅用8个摄像头就撑起了FSD。据业内人士拆解发现,目前FSD套件成本仅1000美元左右。相比之下,华为智驾方案高企的成本,显得尤为刺眼。

尤其在城市NOA卷到15W车型时,车企们既要抓紧城市NOA的卖点,摇旗呐喊;一方面又不得不打响算盘,极限控制成本。现下可行的策略是:复制特斯拉FSD,去掉激光雷达等昂贵设备,采用纯视觉方案。比如小鹏的Mona03、比亚迪的天神之眼C,均从成本层面向FSD看齐。

Momenta早期承接了大量OrinX的高阶智驾车型,是在OrinX芯片上量产能力最成熟的供应商。软件能力得到认可后,Momenta着手布局硬件,计划通过自研芯片来巩固自身优势。有行业消息透露,Momenta自研芯片算力超过OrinX的254Tops,成本只有OrinX的30%,让车企拥有成本对标特斯拉的方案。若Momenta的智驾方案进入软硬一体模式,将更有利于车企在控制成本的同时,拉升城市NOA的体验,产品竞争力会进一步加强。

03

淘汰赛开战,强者恒强效应越发明显

从智驾上车,到智驾平权,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智驾战役已经到来,智驾圈竞争也会更加激烈。过去几年,高阶智驾功能的定价格局经历了明显变迁。

2022年,在华为、Momenta等企业的带领下,智驾技术上车被视为提高车型格调的象征,成功树立了包括阿维塔、智己、仰望等一系列全新智能汽车品牌,跟蔚、小、理一起和特斯拉抗衡。

在此带动之下,2023年,智驾市场呈现阶梯式分化。一方面向50万元以上的旗舰车型延伸以强化技术标杆地位。当年底,被余承东称为“1000万元内最好SUV”的问界M9上市,售价区间为46.98~56.98万元,连续多月蝉联中国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量冠军,也让外界看到智驾的溢价能力。另一方面快速下沉至20-25万元主流区间,并且城市NOA功能量产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当年6月,小鹏G6上市,售价20.99万元起,其中包含高阶自动驾驶功能的MAX版本的车型售价22.99万元起,这款车型也一跃成为20万级国产纯电SUV销冠,智能驾驶价值加持作用明显。

进入2024年,智驾已经成为车企发布会“常客”,可谓“无智能、不发布”。也是在这一年,随着无图、大模型等技术的加持,以及规模化效应初显,高阶智驾持续下沉、加速渗透。根据佐思汽研数据,2024年1月,20-25万元价位段汽车的城市NOA搭载率仅有2.1%;至2024年10月,该值则升至24.7%。这一变化标志着城市NOA正加速普及,20-25万价位段已成为车企及第三方智驾厂商竞争的前沿阵地。

L2+级别智驾渗透率预计稳步提升。数据来源:佐思汽研

2025年开年,大战即起。伴随各大车企及第三方智驾厂商在智驾配备和智驾技术上的持续发力,2025年搭配高阶智驾的低价位段车型会进一步提升。而由于此部分车型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因此预计智驾市场有望迎来爆发。

基于此,智驾供应商也会出现产业分化,头部企业将享受技术落地带来的红利,而中小玩家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受到压缩。最终呈现强者恒强局面。一方面,具有量产第一梯队将不断迭代算法稳固优势,智驾规模效应更加显著,不仅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硬件成本,同时数据迭代算法降硬件依赖度并提升用户体验,起量后的规模效应,降本及数据迭代,算法飞轮一旦开启正向循环,将逐步扩大领先优势。另一方面,平价智驾将加大阵营分化,平价智驾更加走量,不同阵营车型存量差距扩大导致数据获取量差异更加明显。

显然,智驾平权战役,亦是一场智驾淘汰赛,对于供应商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最终鹿死谁手,时间会给出答案。

       原文标题 : 智驾平权高阶战之城市NOA:既要华为性能、又要特斯拉成本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