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开始大冒险,“敢为天下后”还成立么?

芯流智库
关注

【摘要】截至2024年底,vivo以超230亿元重注AI手机赛道,却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泥潭,市场份额仍被华为、苹果、OPPO、荣耀紧咬。

生态战与高端化压力下,vivo在2025年开始宣发机器人和XR,复刻一场OPPO哲库式的豪赌——这两个十年长跑赛道,都考验着其手机基本盘的输血能力。

曾经的AI手机战略,也已经在去年有所调整。战略摇摆背后,是步步高基因的深层博弈:经销商“诸侯制”捆绑长期主义,“敢为天下后”的祖训与激进扩张形成对冲。

或许vivo需要的不是新标签,而是对于战略纠偏的钝感力。

以下为正文:

防守

整个2024年,国产手机品牌走向战略狂欢,vivo则试图用自上而下的决心拿下AI手机的领先身位。

战略实施上,vivo几乎比大部分手机厂商都要早。

2023年11月,百模大战前夕,vivo接连发布5款大模型,并发布了自研操作系统蓝河Blue0S、OriginOS 4等。随后,华为等企业才陆续发布了自己的AI战略。

2024年10月,时隔近一年,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又发布了全新的AI战略——“蓝心智能”,并展示了全面升级的自研蓝心大模型矩阵、OriginOS 5和BlueOS 2。

vivo从2017年开始由副总裁周围带队研发AI,此前据报道,公司每年用于大模型研发的投入是20-30亿元。截至2024年10月,vivo在AI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230亿元,且AI研究院的研发人员数量也从2019年的1000人增加至2000多人,是目前公开披露AI投入最高的手机厂商之一。

但截至今天看,AI虽然给手机行业带来了一些活力和新标签,但并未给消费端体验带来更多实质改变,vivo更没有从中实现弯道超车,其更加成熟的影像AI也还在照片保真还是留假的争议中飘零。

当华为小米不断膨胀自家生态,起的更早、投入更多的vivo一定是不希望还在和OPPO、荣耀乱战的。

从2024年IDC数据看,vivo位居第一的17.2%市场份额仍被紧随其后的华为和苹果咬住,渠道巷战的荣耀和OPPO两家仅比vivo低2%左右,整体来看,各家已经打成焦灼态。这个结果,是耗费这么多资源的vivo不想看到的。

眼下的问题,在于如何守住新一年的市场地位。

2025开年不久,vivo似乎又瞄准了新领域。

3月25日,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站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的演讲台上,宣布了vivo正式成立机器人Lab的消息。

同样在论坛上,vivo推出了一款全新的XR设备(扩展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一个真实与虚拟结合、可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vivo Vision,外形酷似苹果Vision Pro。

众所周知,vivo看上的这两个赛道,无一不是重资本、重技术、长投入周期的领域,连胡柏松也把正式推出“人们理想中的家庭机器人”的时间,预估到了10年以后。

在终极目标实现之前,vivo的手机基本盘,能否稳定为这个新赛道输血?很难判断。

更重要的是,故事讲到此刻,颇有几分OPPO与哲库的遗风,当年OPPO也号称要投入数百亿元啃下造芯难题,却在几年后戛然而止,更何况芯片还是一个与手机强联动的业务。

此刻的vivo,做了一个和OPPO此前一样大胆的决定。

改革

值得一提的是,vivo此时选择提高机器人、XR方向的声量,并不是在商业历史的某个普通节点纯粹寻找第二赛道。

其背后包含了手机公司本身青黄不接的尴尬处境,以及vivo全力奔跑多年后对于新业务AI的再一次减速。

机器人、XR更像是屡经改革后vivo经营风格的一次漂移。

在机器人和XR成为新风向前,vivo敢为人先的大模型训练重心已经在向端侧转移,据此前报道,云端的 700 亿参数大语言模型还在微调和优化中,暂停了该模型的预训练工作。

此前,vivo对AI大模型的云端性能更加重视,云端大模型负责承接用户对性能的机制要求和最优秀的智能化体验,我们当前在讲的端侧大模型则主要负责快速响应用户需求。

最初就想要靠AI弯道超车的vivo选择押注云端,但从实际体验看,蓝心大模型给到的效果却差强人意。

vivo内部的AI部门与OS部门存在部门墙,导致AI部门的研发无法与操作系统打通。

而荣耀、OPPO、小米等火线上的对手则早已融合AI语音助手与大模型功能,重资源投入的vivo反倒成了最后一名。

另一边,vivo应该也意识到了云端AI对消费端体验的提升微乎其微。用胡柏山的说法,AI大模型能力之于智能手机是一个渐进式的提升,不是0到1,对整个换机潮的驱动力不大。

故事又开始回到了“立项-重资本投入-受挫-调整重心”的“哲库”式循环。

这个看似亡羊补牢的故事,背后的驱动核心其实是步步高刻在vivo基因中的“诸侯制”决策机制。

早期的步步高(等同于vivo前身),员工、经销商和股东其实是三位一体的。做得好的员工可能会下到地方成为经销商,营销业绩好的经销商一步步成为股东,依靠业绩拿到利润分成。

如此一来,经销商实际在vivo所占股份颇多,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基于此,vivo的任何改革都绕不过一个坎——强话语权的经销商。

但对于企业来说,屁股决定立场,企业往往想锚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寻求战略领先,经销商则相对更注重利润的硬指标,两种立场冲突下,做好产品和卖好产品的利益点就出现悖论,一旦投身研发,势必要影响公司一部分短期利益,而经销商往往没有那么多耐心。

基于此,vivo一切的改革和战略漂移,都要综合权衡经销商利益、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考虑的复杂了,手脚自然也就不那么麻利。

本分

vivo的战略决策,传承自段永平的“本分”价值观。

《中国芯片往事》在第三章《重建秩序:段永平与步步高创业史》中将段永平的“本分”概括为四点:产品质量过关、对员工好、对代理商好、对股东好。

随着企业发展,当后三者合体共生时,vivo的一切决策都变成了产品和经销商之间的博弈。

博弈的结果随企业经营状况、领导人意志、友商的动作而摇摆不一,体现在决策上就成了快速的战略漂移。

实际上,决策无对错,贵在专一。无论是雷霆手段抓产品还是保持务实权衡性价比,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怕就怕在两面倒。

以一脉相承的OPPO为例,此前耗资百亿的哲库项目,本来承袭了高管层的改革意志,却因后续种种原因在一天内迅速关停。在此之前,类似的战略摇摆风格向来是OPPO这个亲兄弟表现的更加明显,vivo则保持不激进但相对专一的策略。

但近些年,vivo显然越来越不比OPPO好过到哪去。

高端化方面,vivo所谓的影像优势,不仅仍处于高端化的一小部分,而且尚未达成教育市场的效果。

与之对应的是苹果影像的特色,vivo提供的人像、光圈、夜景、流光快门、短视频、全景、超级微距,更像是被预制好的菜系模式,苹果的理念则是在原材料上寻求精致和高端,这也赢得了不少消费群体在视频和拍照上的青睐,至少苹果完成了市场教育的目标。

与此同时,大疆action系列运动摄像机的爆火,也挤占了一部分有影像需求的用户。

因此,vivo的影像高端化,实际上存在越来越多的平替产品。

华为在全产业链频繁打造高端化标签,小米的人车家生态逐渐完善,荣耀跃跃欲试有上市计划,在这样的环境下博弈,很难不急着给自己找一个新标签。

老一辈vivo人都熟知段永平的一句话:“敢为天下后”。这是段永平创建步步高之初在资本弱小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对标战略,彼时,步步高需要在一个自己能够把握的市场,总结先发对手的成败,一举拿出一款顶级的产品取得胜利。

用这个理论看如今的vivo,似乎更应该遵守这个理论的是手机市场,在业内已经吵的一片喧嚣的AI市场或是其他功能模块,苦练内功,一战成名。

相反,最新踏入的具身智能市场,不仅远未产生成熟的标杆,vivo也不一定有资本活水源源不断地支撑其换血(参考OPPO哲库的叫停)。

因此,思考在哪个领域敢为天下后,也许是当下vivo更紧迫的问题。

尾声

当“敢为天下先”的冒险与“敢为天下后”的祖训背道而驰,“诸侯制”基因里的博弈惯性,往往让每一次战略调整都像是多方角力的折中产物。

或许vivo需要的不是新标签,而是对于战略纠偏的钝感力。

坚持“先”抑或坚持“后”都不失为好策略,OPPO哲库在解散前大家也依然踌躇满志,唯独需要避免的是左右摇摆、举棋不定。

既然“本分”难改,不如用好“本分”。

- XINLIU -

       原文标题 : vivo开始大冒险,“敢为天下后”还成立么?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