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景丰
2025一开年,世界的画风,齐刷刷聚集到了AI上。
在中国的DeepSeek惊艳了全球科技界之后,顷刻间全世界似乎都在发大模型、建数据中心。
马斯克说,xAI也将很快发布自己的模型,甚至比DeepSeek更好;法国AI明星创业公司Mistral AI近日也首次发布号称全球最快的「AI超级助手」Le Cha,比ChatGPT还要快13倍;印度政府也宣布,在未来10个月内开发本土的大语言模型,以挑战DeepSeek和OpenAI。
大模型需要大算力。于是,一场围绕数据中心的全球竞赛也拉开帷幕。今年1月,特朗普上任后就宣布了一项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计划:未来四年投资5000亿美元,建设多达20个超大型数据中心。
与此同时,今年1月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也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人工智能机遇行动计划”,把英国打造成“AI超级大国”。为此,科技公司已承诺投入140亿英镑,创造13250个新工作岗位,其中包括威尔士和利物浦的重大数据中心项目。
英国的邻国法国,昨天刚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峰会前夕,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宣布,法国将投资超1090亿欧元(约1130亿美元),打造法国版“星际之门”。现在,法国国内已经确定了35个地点,用于建设数据中心。马克龙希望将欧洲建成人工智能(AI)领域的领导者。
印度也在大举投资AI。今年1月,印度首富穆克什安巴尼(Mukesh Ambani)领导的信实集团(Reliance Group)宣称,将在印度贾姆纳格尔建设一个全球容量最大的超级数据中心,总投资约200~300 亿美元。
而今年正在沙特举办的LEAP展期间,Datavolt与新未来城(Neom)签署了50亿美元协议,计划建设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之一。中东国家的人工智能建设也走上快车道。
大干快上的2025,真的会是AI改变世界的一年吗?
DeepSeek的爆火来得很突然。1月27日一早,DeepSeek在中国区和美国区苹果App Store免费榜上同时冲到了下载量第一,超过原先霸榜的ChatGPT。而半个月前,DeepSeek的App才刚刚上线iOS和安卓的应用市场。
这是来自中国产的应用首次实现这一成就。而且,一次就吓坏了所有人。
因为DeepSeek-R1的模型在各项能力上追平OpenAI o1,但总训练成本仅为557.6万美元;而GPT-4o模型训练成本约为1亿美元。
于是世界开始真正意识到,中国在AI大模型领域的爆发性潜质——即使在资源极其受限的情况下,中国也能通过调整大模型基础结构,创造自己的大模型。
随后,多个国家展现出“恐慌”的一面:澳大利亚国库部长吉姆·查默斯呼吁公民在使用DeepSeek时须谨慎,并且禁止中国人工智能DeepSeek在政府系统和设备上使用;韩国已经加强了对DeepSeek相关应用的监管,相关部门开始对使用DeepSeek的公司进行审查;法国和爱尔兰则以数据安全为由对DeepSeek进行问询;意大利则直接宣布禁用DeepSeek;而美国国会则以新法案规定,下载DeepSeek最高可判20年监禁。
恐慌之外,更多是的“惊醒”。
时至今日,ChatGPT仍是全球大模型的风向标,但在DeepSeek火爆后,它也不得不做出改变。1月24日,OpenAI将原来每个月200美元订阅价格的ChatGPT O3Mini版本直接免费。并且在2月1日,OpenAI还推出了其最新的推理模型o3-mini。跟DeepSeek类似,o3-mini也加入了联网搜索和展示思考过程的功能。而且在使用权限方面,ChatGPT也向所有用户免费开放了o3-mini模型,ChatGPT Pro用户可享受无限访问,而Plus和Team用户的消息限制从每天50条增加至150条。
马斯克最近在体验了DeepSeek后也表示,“你可以期待,中国会做许多伟大的事情,DeepSeek就是其中之一”。不过他似乎最想表明的是,由他创办的xAI也即将发布自己的模型,甚至比DeepSeek更好。这个新模型名为Grok-3,据称其预训练已完成,所用算力较Grok-2增加了十倍之多。xAI的数学家Greg Yang今年1月19日也在平台上展示了与Grok-3的对话。种种迹象显示,马斯克正在积极加入这场大模型战局。
今年2月6日,法国AI明星创业公司Mistral AI也发布了号称全球最快的「AI超级助手」Le Chat的iOS与Android版App。它能实时访问互联网,具备多模态能力,不仅免费,据说反馈速度比ChatGPT还要快13倍。仅仅几天,Mistral就狂飙登顶法国App Store。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也在一档节目中多次提到该款应用的名字Le Chat,化身“推销员”,还呼吁法国人“下载”。
受当下的AI热潮影响,今年1月30日,印度政府表示,计划在未来10个月内开发本土大语言模型,挑战DeepSeek与OpenAI。印度信息技术部长维什瑙称,随着基础工作已完成,印度政府目前正专注于打造一个符合印度独特需求的人工智能系统。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6家主要开发商推出基础AI模型。据印度媒体,印度政府已经批准了18项提案,旨在加速农业和气候变化等关键领域的AI解决方案落地。这些支持措施包括提供算力、数据和资金。
更早之前,2024年12月17日,阿联酋政府支持的技术创新研究所(TII)宣布推出Falcon 3,这是该所最新一代的开源小语言模型(SLM)。与大型语言模型(LLM)相比,SLM的参数更少,设计更简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和能够在资源有限的设备上部署等优点。也就是说,它可以在笔记本电脑等轻量基础设施上高效地运行。
当然,在此之前,英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以色列也都有了自己的大模型。而今天,这场竞赛到了新轮高潮。
沙特信息技术公司(SITE)高级研究、开发与创新(RDI)执行官穆阿斯·阿尔杜希希(Muath Alduhishy)用“主权AI”来概括这一发展趋势。这说明,当下AI事实上已经超过了技术、商业的范畴,成为一种“主权AI(Sovereign AI)”。
当下全球的AI,各国处在什么样的格局之下?
作为全球AI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府斯坦福大学,在2024年11月21日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实力排行榜》,通过42项指标,对36个国家的人工智能活跃度进行综合评估和排名。
全球人工智能活力排名:2023年前十名国家
在这里面,美国加权指数总分位居第一。在开发著名的机器学习模型方面,美国2023年达到61个模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OpenAI旗下的ChatGPT,Google旗下的Gemini等。此外,美国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自2017年以来共通过了23项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
中国位居第二。中国在研发、经济和基础设施方面表现突出。得益于庞大的市场,足够的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以及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能力提供的数据支撑,中国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大模型,既有像百度、阿里、腾讯、字节、华为、科大讯飞等大厂的大模型,也有像DeepSeek、Kimi、MiniMax等创业公司开发的模型。
此外,报告还称,中国在AI创新方面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在专利申请方面,AI专利授权数量几乎是美国的3倍。这也是中国的AI大模型能快速从跟随到突破原创的重要支撑。
英国得分排名第三,在研发、教育、政策与治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印度位居第四,阿联酋排名第五。法国排名第六,在政策与治理、教育、基础设施方面表现强劲。韩国排名第七,2023年10月韩国电信公司KT发布了该国首个AI模型Mi:dm,但韩国的AI大模型主要由大型财阀公司主导,缺乏活跃的初创企业生态。德国排名第八,是AI研究的重要贡献者,在产生著名机器学习模型方面排名第四。韩国与日本、新加坡一起跻身前十,凸显了AI在亚洲经济体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
斯坦福大学称,本次排名中,不同地区的表现凸显了AI的全球性,以及各国为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和部署而采取的不同战略。许多国家领导人已经意识到AI的地缘政治意义,并正在努力提高本国的AI发展水平。
2017年至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活力不断变化的竞争态势
上图则显示了2017年至2023年全球AI活力不断变化的竞争态势。它揭示了三个不同的竞争层次:第一层始终由美国和中国主导;第二层较为稳定,包括英国和印度;第三层则变化较大,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在此层中经常互换位置。
毫无疑问,美国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AI竞争的焦点,且后来者差距不断拉大。
法国投1090亿欧元打造法国版“星际之门”
2月10日-11日,全球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办。这次峰会,有约100个国家的代表出席,包括国家元首、商界领袖、科学家和民间社会成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全球治理问题。
在大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投资近1090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打造法国版“星际之门”。这其中,包括2月6日法国和阿联酋共同宣布达成的一项战略框架协议——在法国建设一座1吉瓦(GW)的AI数据中心,投资规模预计将达300亿至500亿美元。此外,加拿大投资巨头布鲁克菲尔德资产管理公司也计划在2030年前,向法国AI基础设施领域投资200亿欧元,以帮助欧洲在AI领域追赶中美。
马克龙认为,法国和欧洲如果不想在全球AI发展中被淘汰,就需要加速赶上,他希望欧洲成为人工智能(AI)领域的领导者,而首场战役就是“投资、投资、投资”。目前,法国国内已经确定了35个地点,用于建设数据中心。根据法国2030计划,法国政府将额外投资4亿欧元用于支持9个人工智能集群,包括雷恩、萨克莱、格勒诺布尔、图卢兹等。这些集群将承担跨学科研究,并提供额外培训。
美国投5000亿美元打造“星际之门”
“星际之门”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1月上任后提出的一项计划,被称为“史上最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项目”。
这项计划是,由OpenAI、日本软银和美国甲骨文公司,设立名为“星际之门”的合资企业,在4年内投资5000亿美元在美国进行AI基建。
实际上,自ChatGPT爆火以来,高性能计算需求和存储需求正不断增加,美国数据中心建设便持续火热,乃至成为美国最热门的商业地产。谷歌、微软、Meta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扩建。
中国4年前已开始数据中心“新基建”
而中国,更是早在2020年就提出了包含数据中心在内的“新基建”计划。此后,阿里云宣布3年投入2000亿元建数据中心、腾讯则5年投入5000亿元布局新基建、百度则在10年内将智能云服务器台数增到500万台。
为了统筹布局能源、数据等资源,国家也提出“东数西算”工程,以东部数据,结合西部能源优势,布开了一盘数据中心产业变革的大棋局。
印度投300亿美元建数据中心
作为此次巴黎AI行动峰会的另一主办方——印度,最近也在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大展拳脚。
1月31日,印度信实集团宣布,计划投资200亿至300亿美元,在印度贾姆讷格尔市建设全一个装机容量达到3GW的数据中心。如果该项目按计划实施,将成为全球容量最大的数据中心。
这一雄心勃勃的数据中心计划,吸引众多国际投资者的关注,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纷纷加大在印度的数据中心投资力度。例如,微软在今年1月初宣布,未来两年内向印度投资30亿美元,以建设新的数据中心和推动AI技术的发展;而亚马逊云科技在1月23日宣布,将向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云基础设施投资83亿美元,作为到2030年在印投资127亿美元计划的一部分。
过去,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数量上印度相对落后。截至2023年,印度只有大约18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而中国则有接近100个。不过接下来,印度的数据中心市场预计会显著增长。根据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的数据,到2026年,印度的数据中心容量预计将从目前的819兆瓦(MW)增加到1800MW。
如今看,随着大模型的竞赛拉开,全球数据中心的军备赛开始到白热化程度了。
沙特数据中心迎数十亿美元新投资
在巴黎AI峰会召开的同时,在沙特利雅得也在举办第四届LEAP展。今年的LEAP展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也成为最热门话题。会上,易达资本管理合伙人Cliff Chau联合马来西亚公务员退休基金(KWAP)首席投资官Hazman Hilmi Sallahuddin等多位嘉宾,展开了《亚洲-中东跨境投资:技术与数字基建协作》的讨论。实际上,沙特头部云服务提供商沙特云计算公司(SCCC)正是由易达资本、沙特电信与阿里云合资成立的。
LEAP展期间,多家全球科技巨头公布了在沙特的新计划:腾讯云宣布未来在中东地区投入超1.5亿美元(约 10.96 亿元人民币),用于基础设施、资源和相关投资建设,并在沙特建设首个中东数据中心;美国数据中心巨头Equinix宣布投资10亿美元,建一个100MW的AI数据中心;而Datavolt更是与新未来城签署了50亿美元协议,计划建设全球最大的AI数据中心之一。
在此期间,联想在利雅得的新制造基地也举办了奠基仪式,该工厂年产电脑、服务器达到百万台,并在2026年正式投产。
阿联酋在法国、哥伦比亚布局数据中心
同样在2月11日,2025年世界政府峰会在阿联酋迪拜拉开帷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成为峰会的核心议题之一。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与阿联酋AI部长奥马尔·苏丹·奥拉马进行了一场引人瞩目的对话。他提出,当下仍需对芯片、数据中心和云基础设施进行持续投入,用于打造更优秀、更智能的下一代模型。而奥拉马则表示,“期待在明年的大会上,所有车队都是由萝卜快跑支持的自动驾驶。”
最近一段时间,阿联酋也在密集布局数据中心建设,除了刚宣布与法国建的AI数据中心外,2月5日,阿联酋签也与哥伦比亚署合作协议,将助力哥在其北部城市圣玛尔塔市建立三个战略数据中心。
英国将数据中心列为“关键国家基础设施”
今年1月13日,英国首相斯塔默公布了英国政府人工智能行动计划。该计划将使英国成为该领域“世界领先者”。政府承诺,在2030年前将国家计算能力提升20倍,新建超级计算机以满足AI产品的算力需求。
伴随着这项计划公布,有多家大型科技公司承诺在英国投资共计140亿英镑(约174亿美元),建设英国所需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比如,总部位于伦敦的AI基础设施企业Nscale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向英国数据中心行业投资25亿美元(20亿英镑)。而去年10月,美国四大科技公司——ServiceNow、CoreWeave、CyrusOne和CloudHQ,就宣布将联合投资63亿英镑(约82亿美元)于英国的数据中心建设。
2024年9月,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大臣彼得·凯尔曾宣布,政府已将英国数据中心列为“关键国家基础设施”。英国在数据中心的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三,大多数数据中心集中在伦敦及M4高速公路沿线。但是这些地区的能源需求巨大,导致项目因电力容量不足而延误或停止。
仅上述公布的全球几大国家数据中心建设计划,就耗资7000亿美元。这场围绕AI领导角色的数据中心大战,可谓激烈至极。
尽管如此,巨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尽管数据中心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但数据中心并不是越多越好、越大越好。
本质上,数据中心卖的是电——在目前的数据中心运营成本中,IT电费占30%以上,环境电费(制冷、照明等)占比20%左右,两者相加占比已超过50%。甚至在一些老旧小散数据中心中,随着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越高,电费在运营成本中占比会超过60%。
而一区域的数据中心项目供给上限,取决于区域的电力设施配套,这是由电网规划所限制的。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数据中心主要分布在弗吉尼亚州北部。目前,该州的高压输电线路容量已达到极限,导致新的数据中心项目面临延误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弗吉尼亚州通过了一项法案,加快了6000万美元的输电项目审批,这一举措得到了包括亚马逊在内的多个行业巨头支持。
据工业信息资源公司(IIR)报道,预计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将从2022年的17GW增至35GW,翻一倍还多。
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数据中心运营商也在不断改进技术。比如利用先进的冷却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数据中心正逐步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还有许多数据中心开始使用风能和太阳能,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数据中心行业的迅猛发展还引发了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讨论。例如,微软的新项目预计会损失近8英亩的湿地和1600多英尺的溪流河道,这一情况引发了环保组织的关注和讨论。未来,如何在满足数据中心建设需求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议题。
在数年之前,中国的数据中心也曾因能源和环境问题遇到增长瓶颈。不过,自2022年起,国家统筹资源规划,实施了“东数西算”这一大工程,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创造性地将东部数据与西部能源结合,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反观海外国家,目前少有看到对数据中心进行统筹规划的行动案例。尤其是电力尚无法保持大量稳定供应的国家,盲然大建数据中心,可能会遭遇能源危机,并影响数据中心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数据中心最重要的价值,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然而,海外数字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盲目脱离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建设大型数据中心,很可能遭遇数据中心机房空置、上架率不足等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数据中心相关企业已经在加速出海。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等头部云服务厂商,数年前就已经开始在东南亚、中东等市场布局数据中心;此外,秦淮数据、世纪互联、光环新网、万国数据以及润泽科技等第三方IDC服务商,也纷纷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建设、运营数据中心。
相比于欧美数据中心巨头,中国的IDC企业正在新兴市场快速布局,并深入融入当地数据经济的建设,推动当地数字经济的发展。
可以预见,在全球AI竞赛中,中国的新基建经验将凸显更大的价值。
参考资料:
[1]斯坦福大学发布:《全球人工智能实力排行榜》,全球技术地图
原文标题 : 全球打响AI军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