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AI大招首秀,下一代iPhone能赶上安卓AI手机吗?

雷科技
关注

Ai Phone何时到来?

126739e6fa35ace5ddcb770c5ec1f6bc_a4198e39d6f74676af20b75cb64ad60c.jpg

一年一度的科技圈春晚开始了,AI 毫不意外成为了这场晚会的重中之重。

北京时间 6 月 11 日凌晨,苹果进行了 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长达 1 小时 43 分钟的主题演讲,演讲的后半段基本给了「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简称 AI),在近 40 分钟的时间内,苹果差不多提了 60 次 Apple Intelligence:

属实真 AI 了。

苹果营销团队也真的绞尽了脑汁,并没有和其他厂商一样使用「人工智能」或者「机器智能」的说法,而是取巧用了「Apple Intelligence」一词,既能让用户明白这是 AI,又能与其他 AI 系统区分开来,毕竟这是「A」pple 的 AI。

不过这些更多还是表面功夫,可以让人更容易记忆,但能不能让人「留住」还要看实际的功能和表现。

好在……相比已经上马的一众「AI 手机」,苹果好像也没有带来多少惊喜?

iOS 18 平淡升级,大模型压轴登场

作为 WWDC 最重要的平台,iOS 的每一次迭代都可以说牵动无数 iOS 开发者以及 iPhone 用户的心。在最新一代的 iOS 18 上,苹果可以说做出「违背祖宗的决定」,用户可以对主屏幕的应用进行自由放置,同时还支持了批量移动——国产安卓又领先了几个版本。

此外,iOS 18 还支持了 Material You 配色设计。好吧,这是谷歌(从 Android 12 开始)的,但总之 iOS 18 支持将所有应用图标「重绘」成统一的颜色,可以根据壁纸智能取色,也可以自定义。

当然,iOS 18 还对照片 App 做了大幅度的改造,开放更多小部件的入口,新增游戏模式、离线地图等,更具体的可以看看雷科技凌晨肝出来的《iOS 18 发布,就这?》。

实际上,比起常规更新,iOS 18 或者说这届 WWDC 最让外界期待的还得是 AI。

 

Screenshot-2024-06-10-at-13.42.13.jpg

图/苹果

苹果也确实按照观众们的设想,在主题演讲的后半段端上了一桌的 AI 大宴,介绍了 Apple Intelligence 如何改变 iPhone、iPad 和 Mac 平台上的体验,还有跨平台、跨 App 操作的潜力。

最典型的一个改变还是发生在 Siri 上。

和其他厂商改由大模型驱动的 AI 助手一样,至少苹果宣称 Apple Intelligence 让 Siri 变得更聪明——能够更准确地理解用户的提问和需求,更深度地整合 iPhone、iPad 以及 Mac 上的邮件、照片、短信、地图、日历以及当前屏幕上的信息,更智能地执行操作和回答问题。

对了,Siri 还整合了 OpenAI 的 GPT-4o 模型,在遇到复杂问题时 Siri 会提示是否使用 ChatGPT 进行回答,如果同意则会通过 GPT-4o 进行免费输出。

Apple Intelligence 驱动的 AI 写作助手也来了,几乎支持所有涉及文本输入的原生和第三方 App,理论上用户在微信输入框也能用。但相对应的能力有一定限制,只能进行重写、润色和校对,而不能从零生成文本。

SCR-20240611-nkyy.jpeg

图/苹果

还有 AI 生成图片和 Genmoji 的功能,同样覆盖支持几乎所有原生和第三方 App。此外,苹果也在 iPhone、iPad 以及 Mac 平台上实现了 AI 整理通知、AI 通话转录和摘要功能。

不过要指出的是,Apple Intelligence 支持的机型不算多,而且不同于搭载 M 系列芯片的 iPad、Mac 产品几乎全线支持,支持 Apple Intelligence 的 iPhone 只有最新搭载 A17 Pro 芯片的 iPhone 15 Pro 系列:

iPhone 用户不 AI 了。

Apple Intelligence 和 GPT-4o,苹果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 AI 之路

严格来说,Apple Intelligence 其实是一款深度集成到 iOS 18、iPadOS 以及 macOS Sequoia 中的个人智能系统,由多个生成模型组成。但在大体上,你可以将这些模型分成端侧(设备端)和云端(服务器端)模型。

换言之,综合考虑成本、能耗、性能、隐私、安全和个性化优势之后,苹果也选择了混合 AI。这一点并不意外,因为这是也几乎是全球个人设备厂商的共识,从海外到国内,从顶级巨头到主流厂商,概莫能外。

不过苹果到底还是苹果:

 

hero-image.png

图/苹果

在 Apple Intelligence 的架构下,设备端的语义索引会整理和提炼各种 App 中的信息,用户的提问首先会通过语义索引进行分配和操作。大多数涉及个人数据的模型都在 iPhone、iPad、Mac 等设备内本地运行,更大、性能更强的模型则运行在苹果基于「私有云计算」技术自建的数据中心内。

没错,就算是放在云端运行苹果也要强调隐私,苹果官方甚至还单独发布了一篇博文详细介绍「私有云计算」这一技术。简单来说,私有云计算不会储存用户数据,作为服务器方的苹果也无法访问,同时用户掌控服务器对话权限。

除此之外,苹果还有一层普遍意义上的云端模型——GPT-4o。

虽然今天的大模型各种各样,但 GPT-4o 依然是当下最顶级的模型,代表了最聪明的 AI。根据演示,GPT-4o 至少被集成在了 Siri 以及 AI 写作功能中,可以输出更好的回答,以及从零生成一段文本和图片。至于 GPT-4o 会不会被集成在更多地方,我们可能还要等秋天正式上线时才能确定。

相比之下,其他手机厂商采取的策略也各有不同。荣耀的思路是试图打造一个大模型平台,尽可能接纳更多的通用和垂直大模型,更多场景是用端侧模型分析用户意图,进而调用第三方大模型实现。

OPPO 的思路则相反,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分为三个等级,包括设备端的 Tiny 版本,服务器端的 Turbo 以及 Titan 版本,同时也自建了数据中心,更专注于垂直的能力,只在智能体的层面开放给第三方。vivo 在大体上也是这个思路。

Photo Dec 27 2023.jpg

OPPO 安第斯大模型,图/雷科技

当然,现在还很难说哪种路线能够走得最远,但苹果确实选择了最符合自身情况的应对策略。

同时在体验上,苹果主打的也是在系统层面提供更全面 AI 体验,将大模型的能力拆解成一个个 API(应用程序接口)和功能模块,让用户可以用到全局的 AI 功能之余,也让开发者可以用上 Apple Intelligence 的能力。

下一代 iPhone:A iPhone?Ai Phone?

AI 会改变手机吗?对很多人来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 AI 会如何改变手机?恐怕没有任何人和厂商能够笃定。

在 WWDC 的主题演讲中,苹果其实也演示了 AI 如何改变 iPhone、iPad 以及 Mac 的使用体验,尤其强调 Apple Intelligence 的运行基于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情境。比如简单情境下的「调出上周 xx 发给我的文件」「看看妈妈和我的所有照片」「播放前几天我太太发给我的播客」等。

又比如,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 Craig Federighi 就举了一个相对复杂的情境,即在会议推迟的情况下询问能否赶上女儿的演出。此时,Apple Intelligence 将从设备上找出主体(女儿)的演出相关信息(时间、地点),以及会议的时间、地点,再依据常用交通方式和预计时间给出最终的回答。

SCR-20240611-npci.png

图/苹果

这种想法并不稀奇,很多厂商在给 AI 手机画饼的时候其实也不少谈到「个人数字助理」的美好畅想,但实际根本没做到。

假设,苹果真的能够做到真正的个人化智能,依据散落在设备各个地方的信息和服务,给出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回答,那无疑会是 AI 手机的一次重大转折,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下一代 iPhone,到底是一台:

A iPhone?还是 Ai Phone?

时间上,Apple Intelligence 目前还没有实装,按照苹果的计划,今年夏天开始测试美式英语版本,秋天正式上线。换言之,iPhone 16 应该会直接预装 Apple Intelligence,iPhone 15 Pro 系列以及搭载 M 系列芯片的 iPad、Mac 可能会陆续支持。

不过这仅限美式英语版本,中文以及其他语言版本的支持还要等到明年,目前暂无更具体的时间表。而且对国行中文用户来说,Apple Intelligence 注定要大打折扣,包括可免费使用的 GPT-4o。

另外从时间来讲,苹果的上线速度也着实慢了,也再一次说明了苹果的仓促上马。甚至在演讲中,苹果也只是反复强调 Siri、Apple Intelligence 以后会有更多/更好的功能,说是「画饼」都有些空洞。

总的来说,我倾向认为苹果可能自己也没想清楚 Apple Intelligence 的路线图。

苹果会重新定义 AI 手机吗?

不谈过去厂商宣传的 AI 手机,真正意义上引入端侧生成式 AI 的手机,可能也就追溯到今年 1 月发布的 Find X7 系列上。除了新的 AI 助手、AI 生成图片等,Find X7 系列上包括 AI 消除、AI 通话/文章摘要等更具实际价值的 AI 功能,也开始逐渐普及各家的系统之中,走向大众消费者。

2024 Jan 08 Photo.jpg

AI 通话摘要,图/雷科技

单就功能来说,苹果几乎没有带来全新的 AI 功能。包括 AI 写作辅助、生成图片、转录和摘要等,这些我们都在各家的旗舰手机上看过了。但和其他手机厂商相比,苹果也确实选择了不太一样的设备 AI 化路线,在系统架构上,也在多设备和多应用的场景实现上。

包括从开发者的角度,也只有苹果真正准备好面向第三方 App 开放 AI 能力,而且是从 2017 年的 Core ML 框架就开始了。

从这个角度,Apple Intelligence 可能将彻底改变现有第三方 AI 应用散乱、无序的开发生态,甚至通过 iPhone、iPad 以及 Mac 影响 Android、Windows 的开发生态。

但问题是生成式 AI 的时代,还会是以应用为中心的时代吗?不知道,但以 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 AI,实际上已经衍生出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交互方式和生态,而且随着大模型的进步随时还可能发生改变。

从这个角度,苹果会如何重新定义 AI 手机、AI PC 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OpenAI 和 GPT 大模型会如何定义人与机器的交互方式。

来源:雷科技

       原文标题 : 苹果AI大招首秀,下一代iPhone能赶上安卓AI手机吗?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