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和谷歌对未来想到一起去了

互联网怪盗团
关注

百度刚刚公布了不错的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营业收入和扣非净利润均强于市场一致预期,核心非广告收入同比增长35%,其中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45%。受此鼓舞,百度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当天就上涨了14%,带动了整个互联网中概股的强劲反弹(当然,同一天公布的阿里财报也功不可没)。

相比起短期数据,以及未来一两个季度的业绩指引,我更关心另一个问题:百度对未来的战略思路是什么?再过5-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百度会在做什么,用户又为什么需要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耗尽、传统粗放式增长走到尽头的今天,任何互联网科技公司都有必要认真考虑上述问题,无论它们现有的核心业务表现如何。

在我看来,百度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明确的:不断增强对人工智能(AI)技术的投入,以此为基础发展云计算和自动驾驶业务。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消费互联网业务将继续扮演“现金牛”的角色,传统业务也可以成为新兴业务的孵化器和试炼场。有趣的是,这个长期战略思路与谷歌不谋而合,全球最大的两家搜索引擎公司想到一起去了。

2022年第一季度,百度智能云收入同比增长45%,谷歌云则同比增长44%;云计算业务增速均大大超过广告业务,成为这两家公司发展最快的业务。

2022年4月,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Robotaxi)服务“萝卜快跑”在北京获得了主驾无人许可;截至目前,“萝卜快跑”已经覆盖了全国10个城市,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运营规模最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与此同时,谷歌孵化的自动驾驶服务商Waymo实现了在美国多个城市的不间断载客服务,其中包括洛杉矶、凤凰城等大城市。自动驾驶成为了谷歌孵化业务当中发展最快的两个之一(另一个是无人机运输)。

如果你同时聆听了最近几个季度百度和谷歌的财报电话会议,就会发现双方管理层对新兴业务的看法惊人地一致:

“我们对AI云的独特地位充满信心。云和AI的结合,真的使我们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竞争优势,可以帮助客户显著提升生产力和运营效率,市场潜力真的非常大。”——百度CEO 李彦宏

“在整个云计算产业,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产品创新:数据分析、信息安全、开放混合云、办公套件,等等。因此我们将致力于发展这些创新业务,虽然它们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但是客户需求已经很强劲了。”——谷歌CEO Sundar Pichai

“萝卜快跑的数据一直呈几何级数增长……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经验。我们会逐渐拓展规模,单车的成本效益也会更高。在未来,我们会将萝卜快跑在更多城市的开放道路上运营起来。”——百度CEO 李彦宏

“我们对Waymo取得的进展感到高兴……我们致力于进一步提升技术,以尽早开展规模化运营。今后的一段时间,这将是我们的工作方向。”——谷歌CEO Sundar Pichai

百度和谷歌在战略上的殊途同归,绝不是一个巧合。搜索引擎是一项高度依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业务,从中积累的数据、锻炼出来的技术,可以在更前沿的业务当中得到良好应用。时至今日,搜索引擎的覆盖范围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图文,视频、音频和各种结构化数据的占比越来越高。我们都知道,百度拥有庞大的小程序生态,有爱奇艺、好看视频这样的流媒体平台,还有百度地图这样的LBS平台;谷歌也拥有安卓系统、YouTube和谷歌地图。既然它们具备处理复杂的多元化数据并将其分发给消费者的能力,就自然可以把这些能力带到企业端和创新层。

很多人至今还以为百度智能云的主要业务,是个人网盘之类的消费级业务——那是老黄历了。2022年5月,百度“开物”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了工信部公布的跨行业跨领域(俗称“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并且已经为超过18万家工业企业提供了服务。咨询公司IDC的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底,百度在国内金融云解决方案市场的份额已经位居前三。此外,在政务、汽车、农业等领域,百度智能云也有大量的成功案例,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毫无疑问,百度发展云计算的最大优势是“AI+云”;或者按照更时髦的说法,“人工智能即服务”(AI as a Service)、“机器学习即服务”(Machine Learning as a Service)。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数据、业务流程结合,打包成解决方案落地,就可以大幅提升这些行业的数字化效率。这与谷歌的策略也是一致的——按照谷歌管理层的说法,谷歌云最大的优势就是数据分析能力:“我们的统一数据云和AI平台正在帮助多个行业的客户更聪明地使用数据、提升客户体验、进行组织改革。”(引自谷歌CFO Ruth Porat)

交通是人工智能的应用重镇,而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行业应用的最高形式。所以,百度和谷歌才不约而同地将无人驾驶作为内部孵化的重点业务,并用运营倒逼技术,试图建立包括开放平台及自营服务在内的无人驾驶生态。不过,与谷歌相比,百度拥有两个独特的优势,在长期竞争当中可能被证明是不可替代的:

中国的城市道路环境非常复杂,而且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一样。在这种复杂环境中积累起来的数据和运营经验,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想象,如果一款无人驾驶车辆能够在北京或上海的繁华地段实现安全的商业运营,那它在全球大部分城市都能实现“降维打击”。

百度既拥有开放的无人驾驶软件平台,也拥有自主的整车业务“集度”,从而在这项业务上具备了完整性和灵活性。集度汽车量产之后,可以作为百度无人驾驶技术的标杆产品,鼓励第三方使用百度的相关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这样完整的产业链布局的厂商是不多见的(谷歌也不造整车)。

附带说一句,集度汽车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还在逆势扩招,今年年底的员工规模将突破2500人。6月8日,它将发布首款汽车机器人概念车;首款量产车则将于2023年问世。我很有兴趣看看集度的第一批产品会是什么样子,或许它能决定百度的未来。

无论如何,资本市场需要理解一点:新技术的应用和商业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场长跑。就拿云计算业务来说,亚马逊于2003年开始探索,十年之后AWS才实现盈利,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亚马逊最赚钱的业务;微软于2008年发布自己的云计算平台,用了七年才坐稳第一集团的位置,最终依靠云服务夺回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目前,百度智能云还处于亏损状态。不过,从最近几个季度谷歌云亏损率大幅收窄的情况看,只要规模足够大,云服务的盈亏平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无人驾驶的商业化则可能花费更长时间。要兼顾合规、安全、效率和成本,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百度现在还在造整车,这将带来较大规模的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但是,这是必须付出的代价——我们不能指望如此重要、可能彻底改变出行方式的新兴业务,在短短的一两年之内就实现规模效应。我们必须以五至十年为时间轴去评判它的表现。

基础研发离不开砸钱,而百度很舍得砸钱做研发。2021年,百度的研发费用率超过20%,在国内互联网大厂当中处于最高水平,也毫不逊色于许多“硬科技公司”。当年的百度是一家技术起家的公司,技术研发上的优势保证了它在搜索引擎市场的领先地位;现在的百度还是要依靠真金白银的研发投入,去赢得在新兴市场的领先地位。

话说回来,对于“百度的未来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公司的官方定位已经给出了回答:“拥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AI公司”。把互联网基础与AI技术能力结合起来,百度的路线图是清晰的,迄今取得的成果也是不错的。至于这个路线图能否在未来多年持续执行下去,就看管理层的韧性和组织执行力了。
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文标题 : 百度和谷歌对未来想到一起去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