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盈利问题是“硬伤”
为服务科技企业而设立的科创板,如今却上演了独角兽“扎堆撤回”剧目。
继面板行业独角兽柔宇科技撤回IPO申请后,AI语音独角兽云知声、激光雷达独角兽禾赛科技相继终止上市步伐。3月11日,被称为“AI四小龙”之一的依图科技亦主动要求中止IPO审核。
能成为新兴领域独角兽,这些企业的科技属性毋庸置疑。但“硬科技”的另一面,过不去的盈利关成为独角兽企业共同的“伤痛”。
柔宇科技的例子最为典型。
成立6年,柔宇科技经历7轮融资,曾创下“3年29.5亿”的融资速度。与之对应的,则是“3年亏损32亿”的烧钱速度。
烧钱的需求,源于前卫的技术。
柔性屏幕,相较于目前主流技术,弹性高、响应速度快,颇具想象前景。然而,有记者在走访了柔宇科技的多家经销商门店后,却被一致反馈“品控太差”。门店人员表示,在其屏幕多次折叠后,甚至会露出里面的零件。由于质量不佳,许多经销商已不再与它合作。
柔宇科技折叠屏,图源柔宇科技官网
匮乏订单,使得柔宇科技大部分产品成了存货。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其全柔性显示屏实际产量4.8万小片,销量只有2.2万小片,不足产量的一半。
据AI芯片社报道,目前公开承认与柔宇科技合作的厂商只有中兴一家,但自去年3月两者达成战略合作后,再无新消息放出。
还有一个插曲是,在小米展示了一款双折叠手机后,柔宇科技高管点评,“屏幕核心技术专利、产线啥都没有的手机组装公司”。随后小米激烈回复:“我们无法理解同业内有人为何罔顾业内常识,悍然碰瓷、误导公众。”
技术不成熟,却先与巨头结下“梁子”,或许唯有柔宇科技创始人刘自鸿的比喻,才能描述其当前处境——“豆腐上盖大厦”。
除了柔宇科技,另外几家撤回IPO申请的独角兽企业,境遇多半类似:巨额研发投入、巨额亏损,与此同时,由于产品创新,营收规模很难做大。
四家企业中,除了禾赛科技,其他三家研发费用均超过100%。换言之,每创造1元收入,就要付出1元以上的研发代价。
重研发下,企业难盈利。2020年上半年,依图科技巨亏13亿,2019年,其亏损更是高达37亿。柔宇科技、云知声上半年亏损分别为9.61亿、1.06亿。
对比之下,各企业的营收规模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亏损13亿的依图科技,营收仅为3.81亿,亏损上亿的云知声,营收仅8500万。
科技独角兽扎入“硬科技”,为此投入研发,付出大幅亏损的代价。另有一些缺乏硬科技的企业,却为了戴上“科技”的帽子而想尽办法。
3、绕不开的“科技属性”
2000亿市值的“超级独角兽”京东数科,饱受另一个极端的困扰——科技属性不足。
尽管京东数科一再强调科技属性,招股书中反复提及“数字科技”,但从营收结构看,京东金条与白条贡献的超过40%的收入占比,还是难掩其“金融属性”。
与此同时,不足15%的研发费用、将近30%的销售费用,进一步暴露了京东数科科技属性不足的硬伤。
回顾以往,蚂蚁集团的经历仍历历在目。IPO暂停、四部委约谈、成立整改小组,曾是万亿估值的“庞然大物”,在强金融监管面前,仍然前途未卜。
有蚂蚁的前车之鉴,京东数科于近日撤下IPO申请。同一时间段,京东集团将京东云和AI业务剥离给京东数科,转让业务总价值为157亿元。
目前,京东数科官网显示,已更名京东科技集团。官网公告称,已整合原京东数科、原京东云与AI事业部为京东科技子集团。原京东数科、京东智联云品牌不再适用,统一品牌为京东科技。
京东数科官网改名声明,图源京东数科官网
业务整顿、改名,种种动作下,京东数科弱化金融而强调科技属性的动机昭然若揭。
强如京东数科,也会受“科技属性”之困,而不得不撤回IPO申请,其他很多企业,亦倒在了“科技属性不足”这一拦路虎面前。
佛朗斯,一家定位于“物流设备租赁”的公司,在短短一年历经曲折。
2020年,佛朗斯在科创板被两轮问询。在一连串关于研发能力、技术水平的反复追问面前,佛朗斯拿不出很好的答案,只得主动退场。
折戟科创板后,佛朗斯转战创业板,却还是面临证监会的老问题:“请结合科技、创新能力,谈谈公司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规定”。由于再次答不出来,佛朗斯在2月底再次撤回申请。
那么,佛朗斯科技属性究竟几何?
从最直观的研发费用看,2016至2020年上半年,其每年研发费用率仅3%;
相对应的,其研发人员仅占总员工的9.47%,其中,本科以下的人员占比高达87.93%;
最核心的专利方面,截至2019年末,佛朗斯只有3项实用新型专利、0项发明专利。
更蹊跷的是,佛朗斯在科创板申报前一个月,突然增加了机器人相关业务。
如此煞费苦心地“包装”,只是为了打上“高科技”标签,结果自然过不了问询关。
佛朗斯的问题并非个例。科创板创立之初,对“硬科技”属性有着严格要求,如常规指标中,要求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占5项以上。据《科创板日报》报道,2021年,IPO撤回潮下,科创板上市规则正酝酿修订,将进一步明确科技属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