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背后的巨痛:巨大投入
尽管在孤注一掷的投入之下,猎豹移动在AI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远远不够。
在猎豹移动整个惨淡的一季度财报中,唯一可圈可点的只有移动AI业务方面。在一季度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猎豹移动AI业务收入仍逆势上涨至3176万元,环比增长12%,成为最亮眼的业务板块。
并且在疫情期间,猎豹移动的两款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表现优异,让大众看到了人工智能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优秀表现,也让猎豹移动在AI机器人方面的实力得以体现,并突破了医疗场景的落地。
当然除了在医疗场景的突破,在新零售场景猎豹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猎豹移动商场机器人大屏网络在全国33个城市,823家商场部署了近6300台智能服务机器人。
而新零售场景,也是猎豹移动实现AI机器人变现的重要场景。傅盛表示猎豹移动正在搭建一个在线系统,使得商家可以实时填写和更新商业数据,并且尝试给予一些商家流量倾斜,实现流量变现。
尽管猎豹移动一直致力于AI落地并且大力推动其AI机器人实现变现,但是设想总是美好的。AI领域的烧钱众所周知,猎豹移动通过变卖家产获得的充足现金流在这个注重投入的领域能支撑到何时还是未知。
而从财报数据可知,猎豹移动的AI业务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巨额的亏损。2019全年猎豹AI业务收入1.43亿元,同比增长72%,运营亏损却有3.60亿元,使得全年亏损率高达251.3%。而在者一季度,AI业务的收入上涨,但却亏损1.49亿元,亏损率达到468.9%。
落实到具体场景中,在商场中提供服务的机器人,更多的是被顾客用来寻找商场内的厕所和电梯等特定需求,而对于没有特定购买需求的顾客而言,服务型机器人的存在略显鸡肋。这使得猎豹想要借助服务型机器人实现流量变现的设想还有待完善。
而且在同样的服务型机器人领域之中,京东也有不少相关产品,并且已经取得不俗成绩。京东数科在B端服务场景探索多年,在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医疗等领域都有其自主研发的多款AI机器人。
这些产品都和猎豹的机器人产品构成直接竞争,而面对背后有充足资金支持和技术壁垒的京东,仅仅只有服务型机器人的猎豹移动,在面对更加强劲的对手时,赢面并不大。
人工智能是未来趋势,也因为新基建释放出不少红利等待着参与者去挖掘。昔日主营业务的频频没落,让猎豹移动只能全面押注人工智能去参与未来市场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