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遇上金融,百信云&百信银行零度实验室揭牌

趣味科技
关注

Open Banking是中国金融科技业最近几年热点关注的话题。那么,Open Banking是颠覆还是炒作?会给监管带来哪些挑战?2019年,Open Banking的发展与趋势是什么?

11月19日,“百信银行&百度云 AI+Bank金融科技思享会”在京举办。大会以“Open Banking——银行开放求‘生’”为主题。百度公司副总裁张东晨,百度云副总经理李硕、张志琦,谢广军,以及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副行长兼CIO寇冠等出席现场并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为更好的加强科技公司与银行间的合作,“百信银行&百度云联合创新实验室——零度实验室” 在会上揭牌成立。百度云与百信银行将通过更深层次的协作构建金融科技新生态,探索实现系统、数据、业务等层面的开放共享,迎接Open Banking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来自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清华大学、人民大学、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大连银行等众多行业协会、高校及银行的高管代表与参会嘉宾现场共同见证了实验室的成立。

百度公司副总裁张东晨,百信银行行长李如东代表双方出席揭牌仪式

银行需与金融科技企业加强合作 协同开放

在建信金融科技公司总裁雷鸣看来,信息时代,新技术通过对生产工具的改变,改变了生产力,同时,也改变了客户与客户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及企业运营模式,实现了行业的革新与进步。

对金融行业而言,驱动行业变革,同样需要新技术的支撑。在新的革命浪潮下,为了取得行业竞争力,传统银行可通过与金融科技或者大型企业开源结合来实现自身变革,推动传统银行向Open Banking转型。

Open Banking是指通过现代化、开放式、科技型经营战略来改革金融服务业。Open Banking营商模式正在快速塑造着新一代的金融模式。

过去,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开放度不够,就数据层面而言,因封闭造成数据孤岛,大大降低了数据利用价值。从银行层面来看,数据封闭将会使银行错失利用共享数据和科技公司创新技术的机会,在客户提供更加多元的产品和服务上遇到瓶颈。

对于金融科技企业而言,因行业数据壁垒,他们无法获得含金量高的银行金融交易数据,在技术落地金融领域的过程中受阻,空有一身本领而无用武之地。

百度云ABC为Open Banking提供技术支撑

金融行业和其他传统行业一样,越早拥抱开放、变革,才能更早的在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百度云副总经理、AI商用业务负责人李硕认为:“在科技革命与信息革命浪潮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不仅提升了各行业的工作效率,而且ABC等技术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在他看来,ABC在为行业带来变革的过程中,更有意义的是在更多行业中能够找到新的场景加以落地。对于金融业而言,ABC在传统银行落地应用,可助力传统银行向Open Banking转型,协助合作伙伴在行业竞争中率先卡位。

传统银行自研改造现有的系统、产品和服务需要花费极高昂的成本。相比较而言,银行与金融科技巨头跨界合作一方面可以省去研发成本并得到可靠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共享数据能力,有利于科技企业的技术迭代,形成合作共赢。

以百信银行为例,通过引入百度云大数据技术,共建大数据平台基础设施,并对平台的数据架构做设计合规划,在自身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实时监控和策略干预上发挥了重大作用。“针对每一个用户每一次授信,都能够有很高实时的计算,这样可以让经营力度和经营的灵活性变得更高。同时对经营策略,也能避免以前的一刀切,可以为不同的区域甚至不同的客群来定义灵活的经营策略“李硕说道。

他还举例说,利用云计算、实时计算、流式计算的技术,可以把以前一个企业的经营报表从以周或者以天为单位的维度,给它拉升到以小时以分钟的维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经营决策可以做到更细的力度。在跟某一家具体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它实现小时级的信息获取与决策,更快更准的进行产品投放和推广。

百度云副总经理、AI商用业务负责人李硕现场发言

通过百度云承载的110+AI能力,百信银行与百度云共建百信金融大脑,打造智能账户、智能风控、智能服务等核心能力。以智能账户为例,用户在下载百信银行APP之后,只需要通过手机相机扫描身份证的正反面,基于百度OCR和人脸活体检测等技术,半分钟内便可实现开户,大大简化用户的操作流程,节省用户业务办理时间。

目前,中国的Open Banking接受度还不算太高,但无论是业务需要还是市场竞争压力都为其规模化推广提供了动力。同时,ABC技术成熟则能为其提供技术可能性。随着百度等科技巨头与百信、农行、广发、中国人寿等众多金融企业的深入合作以及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的成立,将为未来普通生活化的金融场景提供切实助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