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新分水岭,摩尔定律的失效和“李彦宏定律”的生效进行时

遇见人工智能
关注

总有一条曲线让人着迷和好奇,比如下面。

▲图注: “摩尔定律”半年的百度指数

一个突然的拉升,促成了“摩尔定律”在半年内的一个最高关注度,即便时间拉长到几年,同样是制高点。

这背后发生了什么?

笔者试图去分析这条高起的曲线背后的原因: 4月到5月期间,正值某公司被制裁从而掀起了国民级国产芯片大讨论,而提到芯片就很自然的想到了摩尔定律,从而导致搜索量和关注度随之大涨。

但更值得关注和思考的是,与这条陡然上升的关注度恰好成相反态势的是业内人士及整个行业对摩尔定律的忧虑和价值考量。

例如英伟达CEO黄仁勋:摩尔定律已过时、“芯片大王”张忠谋:摩尔定律将不再有效, 还有诸如传说中的光子计算机将直接击溃摩尔定律、AI计算力6年增长30万倍远超摩尔定律。

不可否认的是,那句标志性的“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的摩尔定律,从提出到后面长达五十年的时间,前瞻性的预判着这个行业的走向。

但以上大佬言论观点结合自身经验毫不客气的让摩尔定律黯然失色,这是一个绝对的事实,也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规律。

那问题来了,摩尔定律失效走下神坛,下一个接棒的又会是什么定律或理论?

恰逢其时,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声音或者答案:

近年来,业界都在讨论摩尔定律的终结,但实际上,传统计算硬件是还在发展,只是速率慢了。

同时,我们发现,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崛起,需要AI运算处理的数据,差不多每24个月就至少增长一倍,建构模型的复杂度是原来的五倍,与之相关,就需要计算能力强大十倍芯片能及时跟上。

这一计算能力的提升,需要算法、软件和硬件工艺相互配合共同来完成。

每两年超过两倍的数据增长,意味着超过5倍的模型建构,需要超过十倍的算力提升——这就是AI时代的新摩尔定律。

我们暂且先不说这个定律的出处,能提到以上洞察和观点研究的,一定是站在AI领域金字塔顶端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如此高度加上对整个人工智能时代的深度思考总结出这样的新规律新定律。

▲图注: 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来自百度官方)

而当我们得知这个定律的提出者后,对这个观点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又大大加分。

这个提出者是李彦宏,正是那位AI领域旗帜性的公司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我们当然也有理由去将上述AI时代的新摩尔定律称之为“李彦宏定律”。

“李彦宏定律”的成熟进行时

作为全球AI领域标杆性公司百度的灵魂人物,他的思想和观点指引者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图注: 李彦宏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

先看今年年初,李彦宏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的封面,并用"创新者"来定义了百度CEO李彦宏,并用内文标题解释了选他做封面人物的理由:《百度李彦宏正在帮助中国赢得21世纪》,可以肯定的是他帮助中国赢得21世纪也正是人工智能。

我们从李彦宏在多个场合也提到的关于人工智能的观点也能感受到其高度和价值:人工智能堪比工业革命、中国经济将更依赖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是未来而是现在、人工智能是互联网下一幕,将颠覆更多行业。

这是他对人工智能长期理性、建设性的思考而得出的。

以上,这一切理论观点,也在某种程度上潜移默化的催熟着一个更高理论的诞生,让李彦宏定律的问世变得更加水到渠成。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