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看来,虽然行业火爆,但是国内机器人企业仍然前路漫漫。他表示,中国巨大的市场却并未孕育出中国自有的可与工业机器人领域“四大家族”(发那科、安川、ABB和库卡)比拼的机器人企业。
由于高端市场迟迟无法突破,目前国产机器人行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利润正在收窄。其中的原因,据了解,这主要是因为以前国产机器人企业靠价格优势占领产业链低端的生态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在核心技术尚未赶上“四大家族”的同时,快速下降的机器人制造成本正在威胁着中国机器人企业之前的立足之道。
据了解,工业机器人在10年前销售均价在50万左右,现在价格是四大家族机器人售价在15万~20万元,埃夫特、埃斯顿等国产机器人价格略低于四大家族,经济型的纯国产机器人终端销售均价约8万元。
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减速机等零部件国产化,工业机器人均价估计会降到5万元以内。可注意到,国内机器人企业强调自身的优势更多还是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考虑。
双环传动机械研究院院长张靖讲到,考虑到进口关税、运输以及生产等成本,该研究院生产的减速机价格相较于国外进口的大概可以减少20%~30%。显然目前大部分国产机器人企业仍以组装和代加工为主,靠“性价比”而非核心技术来打开市场,处于产业链较低端的现状。
《2017-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显示,虽然我国机器人行业的营收和净利润增长势头明显,但是毛利率和净利率近年来都有走低趋势。其中毛利率在2010年到2016年之间从40.89%下滑至34.53%,而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毛利率为31.65%。净利率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净利率仅为12.34%,而反观2010年的净利率却高达23.24%。
库卡工业徕斯机器人(昆山)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邹涛曾表示,由于在减速器、伺服机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上的差距,国内厂商往往对国际厂商的依赖度非常高,采购溢价十分严重,这直接束缚了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进一步突破。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认为,目前工业机器人产能方面的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高端能力不足,低端领域低水平重复建设、盲目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表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特别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乏,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些企业依靠补助用于发展倒也是有情可原,有的企业则出现了“骗补”行为。今年5月份,曾经的机械行业龙头企业常林集团宣布破产。据悉,2010至2016年,常林集团至少申报了30个项目。其中,获得国家专款资助项目至少13个,累计获得国家专款支持资金近15亿元,年均2.5亿元。管理不善也许是一部分原因,但是其“偷梁换柱”、骗补之举等,却也给企业敲响了警钟:扶持只是一根拐杖,真正能走多远,还是看企业自身。
早些年,机器人行业遭到众多媒体口诛笔伐,如英文版《南华早报》指出,中国机器人行业“企业靠着‘诈骗行为’和‘非法关系’取得地方政府大量补贴情形普遍,根本就是补贴吹起的‘大泡沫’”。
业内人士义愤填膺,更是直言“一个公司每年或可申请10台(套)补贴,企业卖出100台赚的钱不如人家补贴10台的”。结果,机器人行业出现“机器人产业重复建设”,“机器人产业高端不足、低端化严重”,“国内机器人产业市场份额低、利润低”等一系列问题。浪费了有限的财政资源。
对于部分地方“过火”情况,国家也早已觉察,采取了一系列行动。早在2014年国务院即发布通知,要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还有诸如工信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财务部的《关于规范机器人产业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不是恶意竞争打乱仗,更不能用承诺‘好处’收买拉拢企业,这样做百害而无一利,也是不可持续的。”有专家也指出,税收优惠清理规范之后,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转变思路,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上多下功夫,以此吸引和留住企业。这样,市场的“手”与政府的“手”才能形成合力,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诚然,机器人企业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则要“居安思危”,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倘若出现行业洗牌时,方能毅力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