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形撤退到水下进击,朱啸虎投了个水下机器人

Ai芯天下
关注

前言尽管朱啸虎的看法并未得到业界的普遍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引发了人们对于某些问题的重新思考:机器人的终极形态或许并不必然呈现为人形。

作者 | 方文三图片来源 |  网 络 

     朱啸虎从人形撤退到水下进击 

近日,世航智能公司宣布成功完成天使+轮和Pre-A轮共计五千万元的融资。天使+轮融资由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启航资本领投。

Pre-A轮融资则由金沙江创投和云泽资本联合领投,昆山天使基金作为老股东继续跟投,同时吴中金控和鞍羽资本也参与了跟投。鞍羽资本同时担任公司的长期独家财务顾问。

世航智能专注于水下通用机器人及智能无人装备解决方案的提供。

虽然相较于当前市场上动辄上亿融资的人形机器人项目,此次融资金额并不显眼,但其资方构成却汇集了产业资本、财务投资者以及地方政府资金,显示出其独特的吸引力。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朱啸虎在公开场合表示将退出人形机器人投资后,却转身领投了一家专注于水下机器人的企业。

世航智能自主研发了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传感系统、导航系统、防水密封系统以及动力布放系统等六大系统;

并开发了全自由度姿态控制算法,能够适应3节及以上的海况作业,并具有强大的抗流能力。

该公司的机器人能够突破深海、远距离、长时间以及恶劣环境的极限,适用于从0米至1万米的海洋作业,应用于无人船舶、运输、清洗、资源勘测、基建维护等多个水下场景。

公开资料显示,世航智能以水面/水下通用机器人为核心,拥有水面/水下无人装备研发制造、水体及其资产维护两大业务板块。

在产品方面,世航智能自主研发的水下通用机器人[虎鲸],在智慧港口、绿色航运、环境安全、水利水电、水体监测、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产业链中位于中游承上启下作用 

深海科技产业链涵盖从上游的材料、核心零部件以及基础技术,到中游的深海装备制造,直至下游的应用服务。

上游包括原材料、零部件以及通信系统。鉴于深海环境的高压和高腐蚀特性,钛合金成为核心材料;电源、电机、连接器、电缆、锚链等零部件,均用于深海装备的制造。

由于深海环境的特殊性,这些技术要求均较高;通信设备则包括声呐、水听器、信号处理机等。

中游涉及深海装备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潜水器(ROV/AUV)、海工船、深海机器人、海风、数据中心、养殖场、科学试验站等,为下游的探测、开采等应用提供服务。

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深海国防、矿产资源开发、生物资源开发、能源开发、环境监测、深海探测、养殖等。

中游产业专注于高端装备的生产制造,是将上游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重要环节。

自主潜航器(AUV)、遥控潜航器(ROV)以及无人潜航器(UUV)等水下航行装备均属于水下机器人范畴:

AUV是一种能够自主导航的水下机器人,能在无须人工实时控制的情况下,依据预设指令自主作出决策并执行任务,主要用于科学研究、环境监测、海底地形测绘等需要大范围自主探测的任务;

ROV通过脐带电缆与母船连接,由操作员实时遥控操作,适用于需要精细控制和实时反馈的任务,如海洋石油开采、水下维修、搜救任务等;

UUV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涵盖了所有无人驾驶的水下航行器,包括AUV和ROV的应用领域,在军事侦察、反潜作战和水下基础设施检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下机器人是海洋经济中的超级生产力

近年来,我国在海工装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与陆地环境相比,深海环境具有高压、低温、黑暗等极端环境特征,因此对设备材料、密封技术和能源系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业界看来,深海科技行业将在技术革新、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下迎来爆发式增长,其一大趋势是由智能化与无人化装备主导。

水下机器人领域相较于其他热门赛道而言,显得较为冷清。

由于研发难度大、海洋资源开发进程缓慢等因素,该领域过去的发展并不迅速,资本的介入也相对较少。

从技术和产品角度来看,水下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机器人在密闭性和控制算法方面的能力远超陆地机器人。

处于高速增长黄金期藏着巨大发展潜力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全球海上平台总数已达到1.2万个,而近2800个平台、1.85万口井和8万公里的海上管道计划在2030年前退役。

根据《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下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年全球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超过120亿美元。

2021年中国水下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31.63亿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百亿元,到2027年有望超过40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5%,这一增速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推动这一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深海资源勘探、海洋环境保护、军事安防以及民用消费等多个领域需求的急剧增加。

根据QYR(恒州博智)的统计及预测,2023年全球水下机器人ROV市场销售额达到了0.91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5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5%(2024-2030)。

另有报告更为乐观地指出,到2029年,全球水下机器人AUV和ROV市场规模将达到47.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9.9%。

据预测,至2025年,国内水下机器人市场将达到110.2亿元的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政府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海洋高端装备的国产化率需超过30%,并为采购国产水下机器人的企业提供了30%的补贴。

智慧港口领域:中国港口每年的清洗需求超过2万艘次,由于传统人工清洗成本高昂且风险较大,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比例尚不足5%,市场潜力超过30亿元。

水利水电领域:国内水库、大坝等水利设施超过10万处,对水下检测的需求十分旺盛,市场潜力超过20亿元。

海洋牧场领域:中国海洋牧场面积超过300万亩,无人船和水下机器人在养殖监测、病害预警等应用场景中的需求急剧增加,市场潜力超过10亿元。

观察中国,拥有3.2万公里的海岸线,位居世界前五。造船年产量和航运量均居全球首位。全球前十大港口中,有七个位于中国境内。

从2021年至2024年,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尽管如此,我国海洋高端工程核心设备的自给自足率仍不足5%。

尾:

大多数水下设备开发商集中在泳池清洁等静水或低海况下的应用,例如泳池机器人就是一个创业者的热门领域,过去两年中不乏有企业获得过亿的天使轮融资。

然而,这些应用在更广阔的海洋场景中仅占极小的一部分。

广发证券认为,万米级、高性能载人潜水装备,多功能、实用化、高续航高智能的无人潜水装备等已成为国际发展的重点。

部分资料参考:投中网:《[批量退出人形]后,朱啸虎投了个水下机器人》,创业资本汇:《[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朱啸虎,盯上水下机器人赛道!》,硅星人Pro:《不怪朱啸虎[撤退],具身智能其实已经不存在[天使轮]了》,中国机器人网:《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的朱啸虎,领投了世航水下机器人》,慧博资讯:《深海科技行业深度:市场机遇、趋势展望、产业链及相关企业深度梳理》

       原文标题 : AI芯天下丨产业丨从人形撤退到水下进击,朱啸虎投了个水下机器人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