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BI)这一概念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末,代表的是为提高企业运营性能而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技术和软件。1989年,BI的概念经由Howard Dresner的通俗化表达而被人们所广泛了解,即一类由数据仓库(或数据集市)、查询报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备份和恢复等部分组成的,目的是帮助企业进行决策的技术及其应用。
BI进入中国也很早,但当时的企业大多还在解决生产经营问题,所以BI的真正价值没有被企业认识到,也没有被发挥出来。随着数据价值的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了对于BI的需求,BI已经成为帮助公司经营的重要手段。
每年2月,Gartner都会发布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魔力象限。从今年的数据来看,Microsoft、Tableau发展迅速,尤其是Microsoft在执行力上大幅度提高,已经和Tableau并驾齐驱。与此同时,BI的新趋势在于人工智能(AI)和BI的融合。预计在2020年,AI技术将成为90%现代BI平台的主流技术。
2017 Gartner商业智能和分析平台魔力象限
商业智能的三个时代
在20-25年前,企业内部都是人工操作。10-15年前出现了modern BI(现代化商务智能)工具,帮助企业制作固定格式的报表。近几年,可视化展示让BI变得更易操作和可理解。
可以说BI已经从IT主导分析转向业务主导分析,Gartner研究总监简儁芬(Melody Chien)观察到,只为帮助老板决策的IT提供的报表已经过时了,IT要转变成给数据赋能的超级英雄,将更自动化、更简单的数据分析提供给不同层面的人。
Gartner研究总监简儁芬(Melody Chien)
这一变化的特点就是智能化,一个数据分析项目一般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尤其是前期的数据准备工作,IT技术可以让这些工作变得更自动化、智能化、普及化。不仅参与者更多,而且数据洞察在内部使用的同时还可以分享给外部客户、合作伙伴等,数据分析之后看到的内容越来越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数据背后的价值。
Gartner把BI划分为三个时代,预计在3-5年内,第三时代的工具会越来越成熟,成为市场主流。
第一时代 “Semantic Layer-Based Platforms”(语义平台),帮助企业处理简单的数据模型,对日常业务交易进行分析,但是很难做到根据市场波动快速调整模型。
第二时代“Visual-Based Data Discovery Platforms”(可视化数据分析平台),业务人员可以在没有任何或少量IT技术能力的情况下,使用拖拉拽的方式对模型进行自动化的修改,并且用可视化的方式例如各种图形来展示分析结果,但是还需要很多人为的配置部署。
第三时代“Smart Data Discovery Platforms”(智能数据分析平台),通过人工智能自动从数据中挖掘出模型,并且利用机器学习的技术自动从中发掘数据的规律,这种自动化可以节省大量前期数据准备时间。
“三个时代在interaction(互动)和collaboration(合作)上有很大的变化。”简儁芬指出,第一时代的互动是由IT事先编译安排好的,如果发生任何变化都要重做流程;第二时代用户通过可视化交流;第三时代则通过自然语言来做分析,而且随着AI的发展,第三时代的工具会越来越普及,未来3-5年将达到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