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行业发展形势严峻
2019年,我国船舶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在全行业共同努力下,我国船舶工业稳中有进,船型结构升级优化,企业效益企稳回升,三大船舶央企重组稳步推进,修船行业盈利水平明显提高,海洋工程装备“去库存”取得进展,智能化转型加快推进。但受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放缓、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增多、新船需求大幅下降的不利影响,用工难、融资难、接单难等深层次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2020年1-11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降幅进一步收窄,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量下降,重点监测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同比下降。
——手持船舶订单数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
2014年以来,我国手持船舶订单数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2019年,我国船舶工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截至2019年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166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6%。2020年1-11月全国手持船舶订单717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8%。
在中国手持船舶订单占全球比重方面,比值一直维持在42%-50%之间,一直保持着全球第一的位置。韩国在2020年1-11月手持船舶订单4766万载重吨,占比35.2%。
——新接船舶订单近年也呈现波动下跌的趋势
在新接船舶订单方面,2019年,全国承接新船订单281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0.7%。2020年1-11月,全国承接新船订单213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8.7%。从全球比重来看,中国新接船舶订单量占全球的比重近年来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2018年,中国新接船舶订单量占全球的比重为39%随后一直上升至2020年1-11月的49.4%。
——中国造船完工量站全球的比重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2019年,全国造船完工36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2%。2020年1-11月,全国造船企业造船完工3457万载重吨,同比下降0.9%。在全球占比方面,中国造船完工量站全球的比重维持在40%左右;相对于其他国家(韩国,28.7%;日本,26.2%),中国的造船完工量站全球的比重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行业经济效益近年来呈现下跌趋势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2014-2020年中国船舶工业营业收入呈现逐年下跌的趋势。在2015年,中国船舶工业营业收入为7893.8亿元,随后一直下跌至2020年1-11月的2601亿元。
注:协会暂未公布2019年全年的经济指标数据。
从利润总额角度来看,2014-2020年中国船舶工业利润总额也呈现逐年下跌趋势。在2014年,中国船舶工业的利润总额为261.1亿元随后一直下跌至2020年1-11月的17亿元。
注:协会暂未公布2019年全年的经济指标数据。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2020年1-11月份,船舶行业75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11亿元,同比下降0.9%。其中船舶制造产值1530亿元,同比下降2.3%;船舶配套产值251亿元,同比下降4.6%;船舶修理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12.2%。
2020年1-11月份,船舶行业75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产值1210亿元,同比下降4.7%。其中,船舶制造产值867亿元,同比下降4.8%;船舶配套产值48亿元,同比下降5.9%;船舶修理产值90亿元,同比增长13.9%。
船舶制造行业前景趋势 RCEP带来巨大发展潜力空间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实现快速发展,已与韩国、日本成鼎足之势,但低成本依然是我国造船业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订单的重要依托。然而,人工成本的日益攀升,船市低迷造成的船舶价格低位运行,以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因素的叠加,给毛利率本来就不高的我国船企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让我国造船业的成本优势难以为继。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公开信息,从设计源头挖掘降本潜力,对于中国造船业保持成本优势至关重要。
此外,2020年11月15日,历经8年谈判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11月15日正式签署。针对船舶工业,RCEP有望降低设备采购成本,进而缓解我国船舶建造成本压力,扩大区域内船舶需求空间,有利于形成技术、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总装的区域产业一体化分工体系,利好船舶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开展。与此同时,RCEP必将给我国低端船舶企业带来强大冲击,并放大当前我国船舶工业自主技术薄弱的劣势。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