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均百万到负债近400亿,天下第一村究竟怎么了?

旗帜财经
关注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量产百万富翁的华西村,如今看来是“十年一梦”。但是这“十年一梦”也可以给这些体积巨大、结构庞杂却还不是“大而不能倒掉”的企业和组织带来警示。作者/木木


说起华西村,或许80后的脑海里还能残存一些碎片般记忆。那时,电视上常常出现这个村庄的画面:村子里道路整齐、绿树成荫,一排排漂亮的别墅耸立其中……配音里说着华西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十万元。


而电视机前大部分中小城市普通家庭的80后大多还跟着父母住在四合院或者筒子楼,父母在国企的月收入只有三位数,想在单位获得一栋几十平的房子要排队很多年。


要说那里是全国人人艳羡的“神仙村”,也丝毫不夸张。

01

改革风潮起 穷村落来了实干家

这座“神仙村”的故事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第一任村支书——吴仁宝。


刚刚解放时,全国百业萧条,经济困难,吴仁宝毅然放弃了在政府工作的机会,投身基层。


十多年后,成为华西村村支书。


不愿看着村民过苦日子的他,先是大力发展农业,又破釜沉舟,建立了华西村第一个小五金厂,可以说,这是华西村命运的转折点。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冒险行为,一个不小心,很可能会被批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一转眼,到了改革开放,各地农村纷纷开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吴仁宝却“不走寻常路”,决定在华西村实行新型股份制集体经济制度。


吴仁宝相中了三大产业,冶金、有色和纺织。


他一边招商,一边运作村里的资金采购、扩大生产,相继创办了五金厂、铜厂、毛纺厂等,90年代,还涉足重工业、钢铁公司,以及利润畸高的烟酒公司等,甚至成立华西集团,还拥有了全国第一家村办的上市公司——华西股份。也因此,在全国掀起市场经济模式的大潮时,逆流而上的华西村模式被树立成一个“独特”的样本。


这一步可谓稳稳踩准了时代的节奏,赶上全国经济飞速发展,海外贸易不断扩张,华西法兰管件厂一度垄断日本50%以上的进口份额,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华西钢铁也是国内唯一通过欧洲认证的钢铁企业,有媒体报道,当时英国、美国年1/5的进口额来自华西村。2005年华西集团钢铁板块营业收入达到149.28亿元,占华西集团主营业务收入的57.59%。


华西村旗下的棉纺工厂也赶上了服装业的兴盛,在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还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工艺,持续技术改进和升级,来打开海外市场,纺织业也成为华西村主要利润来源之一。


就这样,凭着带头人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全村人集体的努力,华西村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那些年,华西集团可谓风光无两。


村里不仅修建了连排的别墅,还特意修建了长廊,将村民住宅与厂区连接起来,只为“下雨天出门不打伞”。老书记吴仁宝还会带村民分批出国旅游,千禧年时就曾带领一波村民,借道香港,辗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


2006前后,全村不到2万人,旗下控股公司却多达210家,“量产”百万富豪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年8月,华西集团荣登福布斯中文版“中国顶尖企业”百强榜第二的宝座,年底,华西村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建村45周年庆祝游行活动更是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到了50周年大庆,经过4年昼夜赶工的超五星级龙希国际大酒店亮相,村里给每位村民发放酒店消费券——一年可以享受几次数百道菜品的自助餐,体验星级水平的住宿,甚至可以坐在72层高的旋转餐厅里俯瞰华西村的美景。

如此富有的华西村,为什么会背上百亿债务?

02

十年如一梦 “神仙村”背上百亿债

华西村集体计划的模式决定每个村民的财富都由集体支配。尽管名义上这里人均百万,但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大家其余的收入都放在村委的各自账簿里由华西村共同支配。账簿上的沉淀资金越多,村民每年的收入也越高,放到村里的资金就如滚雪球一般飞涨。


经济上行时如此,但当粗放式发展开始遭遇瓶颈,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与华西村支柱性产业相关的领域逐渐低迷时,事情就不一样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钢铁产业兴盛,各地一窝蜂开启钢铁项目,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钢铁业严重产能过剩,价格断崖式下跌,大批企业破产倒闭,过去让华西村“躺赚”的钢铁业务一路下行,华西村旗下的华西北钢、南钢等开始进入亏损状态。


另一个支柱产业纺织业就更不用说,


近年来全球消费市场低迷,国内人工成本不断上升,纺织厂纷纷从东南沿海往中西部甚至东南亚迁移,华西村纺织业的营业利润开始逐年缩减。


华西村不是没有意识到危机。


早在2003年前后,华西村就开始转型,力图从重工业过度到第三产业,他们投资过仓储物流,担保、小贷、也投资了典当、银行等金融机构,2005年起先后成立了融资担保公司和典当公司,2009年又成立集团财务公司,参与股权投资。2008年甚至开始投资远洋海工,2011年投资矿产,2012年又进入农产品批发行业,2015年打造了金控集团。


这些举动曾在短期内给华西集团带来丰厚的收入,2016年,华西村金融投资业务收入达到27.69亿,但依然未能挽救整艘船。


吴仁宝曾为华西村的长远发展押下一笔注,在他看来,传统工厂一定会有倒下的一天,但旅游业会为子子孙孙带来无穷的财富。


于是,华西村先后大手笔投入修建了五星级酒店、华西邨博物馆、金塔等项目,其中参照故宫博物院设计的华西邨博物馆,总占地面积就多达1万平方米,耗资巨大。


然而这些大力投入的项目不但未能给华西村带来预想的收益,反而加重了债务负担。这些项目虽极尽奢华,但一没人文历史底蕴,二没自然风光,仅靠人们的好奇无法赢得持续性旅游收入。


据媒体报道,仅海洋工程一个项目就让华西村亏损了上亿元。此后的那些年,华西村多元化投资风险持续升高,本身的负债规模也在不断加大。截至2016年3月,华西集团总资产541.93亿元,总负债389.0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8.78%。


2020年左右,无锡市国资委介入,开始梳理集团资产。新的股东进来后,开始清退效益差的公司,大量企业纷纷倒闭清算。之后的疫情更是给华西村的第三产业雪上加霜。


2022年,华西集团归属净利润2.09亿元,同比下降38.82%至;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3949—5430 万元,同比下降45%-60%。


去年“天下第一”华西村负债近400亿元的消息曝出,让几代国人扼腕叹息。


有人把华西村的“陨落”归结为吴仁宝的离世,认为他一走,华西村没有了主心骨。


也有人认为,是家族式的管理,导致了华西村的失败,网络上曾有声音称华西集团的董事会成员中不少人都与吴仁宝有血缘关系。封闭固化、缺乏竞争、公私不分的管理体系必然会使华西村走向衰退。


“天下第一村”的十年一梦,虽然带着“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宿命感,也可以给这些体积巨大、结构庞杂却还不是“大而不能倒掉”的企业和组织带来警示。

回顾华西村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在经济起飞时稳稳踏准了时代的节拍,可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遗憾的是,它在风向转变时未能及时掉头,缺乏创新、盲目自信,大手笔投入无法给自己带来长远生命力的产业,没有跟上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


原文标题 : 从人均百万到负债近400亿,天下第一村究竟怎么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