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只争朝夕
作者:吴双
编辑:蒙多
风品:令煜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8年,对一家企业意味着什么?
万科还处在非常痛苦的转型当中!6月18日,创始人兼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再次声惊四座。
众所周知,成立于1984年的万科,素以居安思危著称。从“白银时代”到“黑铁时代”,曾数次正确预测市场走向;也以自我革新纠偏著称,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王石就曾一度率领万科走向多元化,后经调整才确定专业化定位,并逐步跻身一哥神坛。
如今,“三好住宅+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愈八年,看似如火如荼前景可期,王石却称企业转型非常痛苦,是言过其实、刷存在感,还是嗅到了什么风险隐忧?
1
收入占比不足7%
“三马车”何时扛大梁
晴天补屋顶,雨天好安身。
回溯万科当下转型,王石算是关键人物。
早在2010年,王石便在公开演讲中表示,未来十年万科转型的方向有二。其一从传统营销向技术科研转;其二从建设开发向管理服务转。
此后,随着住宅市场成交增速放缓,万科率先喊出地产“白银时代”,并加快转型步伐。2014年,站在新十年历史节点,万科明确了“三好住宅+城市配套服务商”发展方向,正式拉开转型序幕。
2016年,“房住不炒”定调,多元化成为大势。相比后知后觉的同行,万科已攻城略地、占得卡位先机。
先是2016年5月,宣布将旗下长租青年公寓统一使用“泊寓”品牌,“致力于为有态度、有活力的城市青年提供一站式居住解决方案”。接着2017年,通过购得新加坡物流巨头普洛斯21.4%股权,切入到物流仓储领域。
2018年,又将太古实业旗下的太古冷链物流资产包(上海、广州、南京、成都、厦门、廊坊、宁波在内的7座冷库)收入囊中,物流板块头部地位得以巩固。
……
多番出击后,业务结构悄然变化。到了2022年,物流仓储和租赁住宅已是重要拼图。加上原有主业中的物业服务,万科形成了“三驾马车”牵引的转型格局。
考量在于,目前主业仍是收入主力。2020年至2022年,万科A营收4191.12亿元、4527.98亿元、5038.38亿元;对应增速13.92%、8.04%、11.27%。
其中,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营收4004.5亿元,4299.3亿元,4704.5亿元,占比95.5%、95%、93.4%。
换言之,即使经历三年地产重塑、房市寒冬,传统主业贡献仍高于九成、新兴业务占比单薄。不禁疑问,兜兜转转八年间,转型成绩单咋样、三驾马车“拉力”几何、速度效率是否慢了些?
不得不快些了。
以2022年为例,万科A营收增速达11.2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同比下降了33.13%,仅为27.5亿元。归母净利增速只有0.4%,还是在可比基数低的情况下(2021年净利下滑45.7%)。
扣除税金及附加后,房地产开发及相关资产经营业务的营业利润率14.6%,同比下降2.24个百分点。全年销售面积2630.0万平方米,销售金额4169.7亿元,分别下降30.9%和33.6%。开发业务新开工计容面积约156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2.0%,完成年初计划的81.7%。
一边是苦心经营的新业务难挑新增曲线大梁,一边是地产寒冬中的主业承压,面对迭代不畅、盈利能力下滑,想必是王石发出“非常痛苦转型”感叹的重要原因。
柏文喜曾表示,万科规模较大,如何顺应行业形势变化并实现顺势转型,是目前最重要挑战。就今年市场形势而言,万科发展仍存较大不确定性。
2
学费交完了?
盈利性、成长稳健力咋样
诚然,企业转型从不是轻松话题。尤其大型房企,牵一发动全身、如烹小鲜如履薄冰,打破旧路径依赖素来不易。
平心而论,经过数年深耕,万科“三驾马车”已蜕变为以“万纬物流”为核心的物流仓储服务平台;以“万物云”为核心的物业服务平台,和以“泊寓”为核心的租赁住宅平台。服务矩阵的整体竞争力可圈可点。
万纬物流业务,涵盖高标仓储和冷链物流两方面。截至2022年底,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冷链物流综合服务商。
“泊寓”则为全国最大的集中式公寓提供商。截至2022年底共运营管理租赁住房21.51万间,累计开业16.66万间,业务布局全国34个城市。“万物云”更在2022年9月成功登陆港交所。据2022年中报,其在管面积达8.4亿平方米,仅次于碧桂园服务的8.69亿平方米,位列行业第二。
以2022年为例,万物云总营业额301.06亿元,同比增长27.00%;物流业务经营收入35.6亿元,增长17.9%;租赁住宅业务营收32.4亿元,增长12.1%;万科商业业务营收87.2亿元,增长14.3%。
或基于此,2022年万科股东大会上,郁亮将经营和服务优势概括为三方面:
第一是起步比较早,学费基本已经交完;第二是布局赛道比较全,各个业态都有,并在各自领域做到了数一数二;第三是各业务间可以协同。
但其也承认,此前经营服务类业务对报表贡献为负,交了很多年学费。
若深入观察,业绩的稳健性仍待提升、学费是否交完仍需时间观察。
2020年至2022年,物流业务(含非并表项目)营收为18.7亿元、31.6亿元、35.6亿元,对应增速37%、68.9%、17.9%;
同期,“万物云”总营业额181.45亿元、237.05亿元、301.06亿元,对应增速30.29%、30.64%、27.00%;以“泊寓”为核心的租赁住宅业务营收25.40亿元、28.9亿元、32.4亿元,对应增速72.33%、13.9%、12.1%。
相比2021年,三者增速均有放缓。
据第一财经,郁亮曾在2021年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后,万科开发、经营、服务板块的结构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在他看来,物业、物流、公寓出租行业的市场规模并没有那么大。未来经营、服务板块如要在营收及利润上占很大比重,是有难度的。
行业分析师郭兴认为,相比房地产业的高周转、高杠杆属性,“三驾马车”较为轻资运营加上往期主业资源协同,从而业绩增加较快。但无论万纬物流,还是“泊寓”、万物云赚的都是辛苦钱,这对往期的高周转是一种颠覆,能否适应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同时,周期长回报较慢,更凸显服务专业性、综合运管力沉淀的重要性。尤其在主业承压下,规模效应对盈利性的提升尤为关键。那么业绩增速放缓,自然不是加分项,需警惕成长天花板。
3
要规模更要质量
基本功是关键
当然,真正的规模效应,需要表里如一、除了速度体量还需质量稳健打底。
先看“万物云”,快速并购扩张中,傲人规模只是一方面。截至2022年底,万物云账面的无形资产总额高达85.07亿元,同期商誉37亿元。一旦后续并购标的不及预期,计提减值对业绩的影响不可不察。
好在,万科泊寓的扩张探索由重资产、中资产转向轻资产。万科总裁祝九胜表示,2023年泊寓大概要获取2万间以上的新房源,且绝大部分都是轻资产。
自然有助减轻负债风险,但也同时考验企业的运营力和服务水平。浏览黑猫投诉,截至2023年6月25日18时,泊寓相关投诉量累计为616条,投诉内容多聚焦于服务和入住体验。
如2023年6月2日,有消费者投诉称:“同样是开26度的空调,开差不多的空调时间,本人入住的泊寓无冰箱、洗衣机等,自己也没去买这些东西。同一个公寓,只是换了个房间,这电费还贵出了天价,这不符合常理。”
还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5月25日和泊寓签订了租房合同,支付了1个月租金和1个月押金共5094.52元。5月29日再次看房,发现隔音太差,无法接受要求退还租金和押金。该消费者表示,当时合同生效入住日期为6月3日,但5月31日现场洽谈要求退房时却被拒绝退押金。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伴随用户消费水平提升,租房市场越发个性化、品质化,口碑体验是价值根基,即使贵为王者也无躺赢可能。从种种投诉看,“泊寓”还需细节打磨、练好基本功、爱惜信任羽毛。
至于万纬物流,赛道足够宽阔。董事长张旭曾称,冷链业才刚刚开始,以农产品预冷率为例中国目前只有30%,欧洲已达90%;冷链流通率中国只有40%,但日本已达到了90%。
据界面报道,万纬物流相关人士表示:“我们现在主要是做规模,每年的新增体量要达到150万平方米左右。”另据万纬物流相关人士表示,公司的目标是三年内上市。如此一来,万纬物流“只能狂收别人的资产。”
字斟句酌,仍在进击路上,信心雄心溢于言表。
考量在于,无论物流还是冷链,均属重投资领域,长周期重运营;且大市场更强竞争,面对众多强者环伺,跨界后浪想要破局唯有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力,这些均离不开持续投入。
那么,在主业承压、降负债率背景下,万科还有多少腾挪空间?
2023年1-5月,TOP100房企销总额为29661.0亿元,同比增长8.4%。万科约为1659亿,排名第二,但同比下降0.88%。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45.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677.9亿元,同比减少0.19%。
很显然,万科转型道阻且长,仍在爬坡关键期,王石并非无病呻吟。
4
迎接新周期
协同性、高质高效比拼
需要指出的是,万科上述困态并非一家之痛。放眼行业,2016年以来,大小房企多元者众,成功者却寥寥。
比如,恒大曾豪掷千金跨界造车,前期靠着“买买买”策略,迅速置办了全套技术、汇集了全球顶尖人才及产业链合作资源。据媒体统计,恒大造车烧了超500亿元,足够决绝大手笔。
然跌眼球的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恒驰5却问题多多。一些消费者反映,恒驰5存在续航打折、车机文字重叠、刹车异响等品控问题。至少目前看,对债务压顶的恒大难言是一颗续命丹。
再如“一哥”碧桂园,押注科技建造。2018年7月便成立了用于开展建筑机器人业务的平台博智林,彼时当家人豪言五年投入800亿。
兜兜转转4年,最终投入多少企业没有确切数据。但碧桂园2022年业绩说明会上,执行总裁莫斌曾坦言,建筑机器人有30多款进入初试阶段,后续还需迭代优化,进入中试,最后才是量产。
对照同行,万科转型并没重复造轮子、对跨界也有敬畏隐忍。“万物云”开展的物业服务是从原有主业中剥离出来的;泊寓前身其实是公司“万科驿 ”、“万科派”两大产品线的升级版。业务协同性更强、跨界更谨慎专注,从而减少了试错、交学费成本。
审视“三驾马车”,虽无法取代公司主业,却保持着积极增长势头。某种意义上讲,这其实已是一种成功。尤其在房市重塑的三年,万科能整体平稳与上述的多元敬畏、战略隐忍不无关系。若能持续专业深耕、保持市场协同敬畏,“三驾马车”护航万科行稳致远、打开新增曲线、成功跨越周期应是大概率事件。
截至2022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76.95%,实现连续四年下降,继续符合“绿档”要求。净负债率43.7%,处于行业低位。另一厢,2022年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减少28.24亿元,存货跌价计提也减少了26.70亿元。
不难看出,万科整体的精细化水平、去杠杆、防风险能力在提升、整体周转在加快。这些战略蓄力,不仅改善了基本盘稳健性,更为企业留出更多腾挪空间,为下一步市场复苏备下宝贵“子弹”
2023年前五月,商品房销售面积464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但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3%。商品房销售额49787亿元,增长8.4%,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9%。
乍暖还寒中,市场整体复苏仍是大趋势、大方向。2023年5月,万科合同销售面积213.1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329.4亿元,同比增长7.09%。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转型有多痛、价值就有多大。
可以预见,伴随主业复苏,万科的可协同生态、新业务成长或将进入一个新周期。不过同时也意味着,房企们的转型升级亦进入一个洗牌新周期,效率质量比拼、精准度比拼、协同性比拼,一个也不能少。留给万科的时间多也不多。做到多少还差多少?
时不我待、如履薄冰。8年太短,只争朝夕。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八年转型答卷 万科痛苦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