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数字化后的服务业蓝领
比制造业蓝领和建筑业蓝领数量更多的,是服务业蓝领,大约1.2亿人。
服务业三大产业中包含行业最多的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也最多。
早在2013年,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超过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目前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已超50%。
服务业看似好像是“就业海绵”,能安置从工业流出的人口就业,比如工人逃离工厂后可以送外卖,也可以卖煎饼,转为服务业,但它跟工业并不是此消彼长关系,而是依赖于工业,为经济“造血”的仍然是工业。
服务业一部分是金融、财会、保险、企业管理、物流、软件、信息等生产性服务,跟工业深度绑定;
另一部分是零售、餐饮、旅游、美容等消费性服务,这些取决于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又取决于居民收入,而这跟工业的景气程度休戚相关。
中国互联网产业本质上也是服务业的数字化,把商贸、租车、金融、通信、物流、招聘、房产中介、音像出版、婚介等不同程度搬到了网上,利用互联网的效率,让服务业价值倍增。
这让一批与互联网深度绑定、从事新型服务业的“新蓝领”也被创造了出来,以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为代表。
QuestMobile发布的《2020新蓝领人群洞察报告》显示,以上三类人群的数量分别为249万、494万、1161万。新蓝领的收入比传统蓝领在收入上也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服务业被互联网数字化改造,并不断向上攀爬之后,很多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升级,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直播火起来后,网上有很多吐槽认为,受此影响,夜总会服务人员的质量明显下降。
服务业蓝领虽然做得是服务,但跟制造业、建筑业蓝领一样,也同样在被机器改造。
拿最具代表性的物流领域来说,物流行业在服务业中很特殊,它链接了高度数字化的消费互联网和传统生产制造的过渡地带,天然就是数字化技术推进的前哨。
物流行业里经常讲仓配,确切来讲,仓是仓储;配是配送。
商家接单后,先是仓储环节:分单、拣货、二次分拣、包装、出库。然后是配送:包裹到达分拨点进行分拨,经过物流车运输到下一个分拨点这样逐层分拨,最后到网点,由快递员送到最终用户手里。
其中参与角色非常多,整个流程透明度低,效率不行,成本居高不下。以往仓储、分拣等也主要是人力为主,自动化程度低,更不用说采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了。
但数字化技术介入后,一些“脏苦累”的活就可以让自动化设备承接,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机器人、无人叉车会把成批的商品取出,机械臂完成批量商品拆零,拆零商品被逐一贴上快递面单,再按照不同的包裹地址进行分拨。
流程也变得智能化,最直接的就是电子面单,其实就是用电子方式统一了快递单格式,有了行业标准,之前各家物流公司的单号都不一样。此外,智能仓储管理系统、智能配送系统、物流天眼等也都带来了效率的极大提升。
这些极大减轻了物流人员的工作压力,减少了对蓝领人力需求,但对蓝领知识、文化的要求也高了。
6
小结
最近,跟蓝领相关的政策不断:
去年底,北京推动施行蓝领薪酬“新八级”岗位绩效工资制,促进技能人才获得技能与待遇“双提升”;
教育部2月23日提出,今年将落实有关职业教育改革的三大文件,改变刻板印象,完善职业本科学校升格,建示范学校......目前,职业专科院校升为本科的比例已达20%;
......
与之相映衬的是,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达到惊人的457万人,较上一年3整整增加了80万!
而各地的公务员考试缴费人数也达到了“竞争激烈程度较高”的新记录。
在很多人看来,无论考研、考公,还是毕业后成为一名“边缘白领”,都是绝对胜于蓝领的选择,即便蓝领挣得多。
对蓝领依然存在的偏见,与蓝领的高学历、高收入化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并行,直至蓝领真正在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等方面有明显提升。
就像厉以宁在《论蓝领中产阶级的成长》中所说,“在科技进步、知识不断更新的环境中......也许再过若干年,不会有人再以旧的眼光看人了”“那时,说这个人是‘蓝领’,说另一个人是‘白领’,意义不大了,当人们都在计算机旁工作时,你能区分谁是‘白领’,谁是‘蓝领’吗?”
而让4亿蓝领收入提高、价值感增强,甚至成为中产阶级,是使金字塔形收入分配结构向橄榄形或鸡蛋形收入分配结构转变的关键一步。
原文标题 : 别看不上4亿中国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