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决战1948,留给滴滴的时间,不多了

衣公子的剑
关注

02

创业初期,该不该搞一点特殊手段,是每一位成熟企业家必须迈过的考验。

淘宝做过网页劫持,马化腾扮成姑娘和人聊QQ。正在热播的《大决战》也不可能从整风运动开始拍,不是吗?

作为草莽的滴滴是很猛的。

滴滴第一个对手是徐小平、红杉中国合投的摇摇打车。很快,摇摇的广告下面被人贴了一条:现在拿起电话拨打×××即可下载安装。结果,看了摇摇广告的人装的都是滴滴。滴滴APP会检测手机,弹出一个对话框:是否卸载摇摇。

年轻人不讲武德。

另一个对手百米出租车,有过更委屈的控诉:滴滴给司机推假订单,人为制造订单很繁忙的假象,司机抢不到只会以为是自己手慢。百米遵守政府的各项规定,比如车人合规,不许加价打车,但是滴滴全TM绕开了。

四年里,滴滴被被叫停30多次。战摇摇,破百米,联腾讯,吞快的,并优步中国。杀出一条血路,

太快了,以至于大家忘了,一统天下的时候,滴滴成立仅仅四年。那么,打天下的思维和队伍是不是适合治天下呢?

打车江山,王位尤其不好坐。

本来这个行业,就是,政策第一,其次是技术,最后才是市场。

在我的框架里,滴滴的难处,可以概括成一个基本面和三个大难点。

一个基本面就是:打车市场易攻难守。打车和坐飞机很像,消费者关心时间和价格,至于是哪家航空公司、什么型号的飞机,不在乎。

所以,即使你已经控制了99%的规模,但是如果剩下1%的市场靠补贴发起进攻,你也只能跟进。而且,因为市场份额是99比1,只要对手补贴1块钱,你要补贴99块。

在被问到滴滴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柳青的回答是,大数据的运用。要知道,滴滴在2016年的日运算量已经是70T数据,比世界上最大的地图公司都要大。

柳青的意思是,滴滴平台车多人多,上车点的定位更准,还可以提前预测陆家嘴今晚十点会缺车,提前调车过来。

这的确是滴滴的优势,但却形不成核心竞争力。今天滴滴做到极致,叫车只要等4分钟,别的平台做不到那么优秀,但也不会太差,大概等待10分钟。在叫车的场景里,不妨先叫车,看司机到达时间,收收电脑、上个厕所、和同事扯个蛋、和朋友道个别。滴滴的优势,不会很明显,所以,今天嘀嗒、T3、曹操、高德、神州都过得不错。

在我看来,一个基本面下面,有三个难点——第一,合规。第二,供给。第三,打车需求的峰谷死结。只要这三个难点解开了,这个平台才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壁垒,才有核心竞争力,基本面的难题也可以解开。

合规、供给、峰谷——就是打车行业的三大战役。

就拿第三场战役来讲,用车需求有明显的峰谷特征,作为峰段的早、晚高峰叫不到车。这是一个类似中国春运的难题,是一个死结,你可以烧钱,弄很多车很多车满足峰段的需求,但是这样一来,谷段就会运力过剩,司机没单做,赚不到钱,生态变差。

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弹性运力——顺风车。

注意,我说的是真顺风车,不是假顺风车。

顺风车,国家已经给过明确的定义,有这样几个标准,第一,不是运营车辆,不以营利为目的,第二,一天最多两单。也就是,开车上下班的人,通过平台撮合,带顺路的人回家,分摊出行成本。这是是我们发展共享出行的本心,是真的在利用城市的多余运力,是真的在缓解城市拥堵,是真的保护环境。

当改变历史的机会交到滴滴手中,滴滴的表现太令人失望了。

滴滴顺风车出事,原因有这些。内部贪腐,有案底的司机也能过审,有不良评价可以删除;没有求救预案,报警后,滴滴客服迟迟不配合;顺风车招募司机,主打“社交“属性,让司机根据头像、评价乘客,充满性暗示的招募广告。

图:滴滴顺风车的暧昧广告

其实,滴滴各业务线长期亏损,但是顺风车业务一上来就轻松盈利。因为顺风车因为受到政策鼓励,可以是非运营车辆,成本低,容易盈利。滴滴钻了空子,“假顺风车”就是一个低配的快车。拒绝接入政府系统,司机一天可以接多单。

滴滴顺风车温州女孩奸杀案,距离上一次类似案件过去仅仅100天,从此,全中国谈顺风车而色变。作为行业领袖,作为国家发展共享出行的最大受益者,滴滴把所谓的共享出行,当作了套利工具,亲手毁掉了中国共享出行被改良的可能。

自己也成了一家连呼吸都是错的公司。

三大战役的另一场——合规。滴滴的表现依旧不理想。

2016年8月滴滴和优步中国合并,滴滴最后一个“看得见”的对手消失了。

不应该庆祝,除非你没有意识到,就在三天之前,滴滴迎来了自己“看不见”的对手——网约车新政出台。为了鼓励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中国是第一个全面实现网约车合法化的国家。

对每个创业者来说,“看不见”的对手,往往比“看得见”的对手强大很多。

各城市网约车细陆续出台。难题来了:网约车管理办法的门槛非常高。比如,京籍京车。按照这个标准,滴滴当时在京的运力合规率大约在10%。

滴滴应该怎么选?对滴滴是考验,也会决定滴滴五年后的命运。

第一种,主动合规。说起来很轻松,但是成本不小。

第二种,政府公关。那么多“国”字号股东,股东名单里那么多耀眼的大人物,到了动起来的时候,找人,招人,沟通,汇报,谈判,交易……但是有一个前提:要低调,不要乱表态,千万不要让滴滴在司机和城市管理者之间站队。

事后看,主动合规是上策。虽然任务难度大,但是没有那么高不可攀,第一,严苛标准的都是几个大城市,可以逐个攻坚,第二,合规花费不小,但是和补贴大战一天花3000万比,根本不算钱。合规,最大的好处,可以帮助行业老大形成可见的壁垒。之后,不安分的创业者想杀进打车这个赛道,望而生畏。

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在于。如果当时就开始拥抱合规再坚定一点,五年后就不会那么被动。五年之后,滴滴首选香港IPO,但正是因为合规受困。才糊涂地选择闯关美国。

沟通,但是不表态是中策。

但是,滴滴偏偏选了下策。——给不合规司机报销罚款,俗称“保护费”模式。

这做法初听很义气,很人性化,但是,问题是巨大的。

对上面,释放了一个很不好的信号。这点,只有足够懂中国的人才懂。“我们罚款是为了规范。你有钱,你给报销,怎么着?想制造对立?民心都让你赢走,你小子想干嘛?”

对下面,更糟。那些已经投入资源,让车和人都合规的滴滴车主,觉得不公平,心里极度不平衡。无证、非法运营的网约车分走了大量订单。新司机合规的意愿减弱,滴滴生态整体的合规进度拖慢。

孔子说的很对,不患寡而患不均,事实上,司机抱怨滴滴平台,集中爆发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