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单上涨0.1元,快递行业要走向“服务”之争?

侃见财经
关注

快递行业的价格战似乎要告一段落了,但各大快递公司之间的竞争却仍并未停止。

每单上涨0.1元,价格战结束后,快递行业要走向“服务”之争吗?

8月27日,“四通一达”之一的中通快递率先在内网发布公告,自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将上涨0.1元每票。8月28日,圆通快递、申通快递、韵达快递以及极兔速递等大型快递公司也迅速跟上,纷纷宣布将派费上调0.1元/票。

这就意味着,长达了数年的快递价格战有了熄火的迹象。

对于整个快递行业以及上千万的快递员而言,涨价无疑是一件好事,因为各大快递公司之间第一不用继续无意义地内耗,第二广大快递员的收入也能有实质性的上涨。

但从本质上来看,快递行业同质化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是停火了,但我认为快递公司之间的竞争却并未停止。

过去:受价格战拖累,快递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同质化严重的行业,内耗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快递行业就是通过不断调低派送费、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来保证自身的市场份额。

据媒体报道,在快递价格战的影响下,近年来快递平均单价持续下降,从2012年最高的18.5元一路下降到了2020年的10.6元,8年时间价格下降了42.7%;快递员的收入也是越来越低,超五成快递员月收入不足5000元,月收入超1万元的仅占1.3%。

每单上涨0.1元,价格战结束后,快递行业要走向“服务”之争吗?

在快递单价不断下降的影响下,各大快递公司的业绩不断下滑。

根据最新的半年报数据显示,由于今年上半年快递行业价格战越发激烈,多数的上市快递公司在上半年都出现了业绩下降的情况。

具体数据方面,申通快递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1.463亿,同比下降306.99%;韵达股份上半年净利润为4.464亿,同比下降34.45%;圆通速递上半年净利润为6.456亿,同比下降33.5%;甚至连顺丰控股,上半年净利润也仅为7.6亿,同比大幅下降了79.8%。

每单上涨0.1元,价格战结束后,快递行业要走向“服务”之争吗?

而在业绩下滑的影响下,快递公司们的股价也是跌跌不休。

表现最惨的要数申通快递,股价从2019年7月30.54元的阶段高点一路跌到了2021年8月的6.97元,股价跌幅达到了77.18%;而龙头顺丰控股在今年股价也是持续下挫,从今年2月的124.37元跌到了8月的57.36元,短短半年时间股价也大跌了53.88%,市值也较最高点蒸发了1025亿。

现在:快递巨头集体涨价

8月27日,“四通一达”之一的中通快递率先在内网发出通知:自9月1日起,全网末端派费每票上涨0.1元。

8月28日,圆通快递、申通快递、韵达快递、极兔速递这四家快递公司也迅速回应,对外宣布称将从9月1日起全网派费上调0.1元/票,换而言之,长达数年的快递行业价格战,终于是有了停火的迹象。

其实,关于快递价格战停火这件事,最早还要从今年的4月份说起。

今年以来,随着快递行业监管的加强,严打快递价格战的传闻就不断传出;到了4月份,义乌邮政局因为低价倾销的原因,终于处罚了极兔速递、百世两家快递公司。

每单上涨0.1元,价格战结束后,快递行业要走向“服务”之争吗?

随后不久,浙江省政府也通过了《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其中就规定快递经营者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快递服务,平台型快递经营者不得禁止或者附加不合理条件限制其他快递经营者进入。

到了8月份,中通快递董事长赖梅松对外表示,不必要的低价亏损件,或以利润换取短期市场份额增长的做法,既非明智也不可持续。没过多久,中通快递就打响了快递涨价的第一枪。

对于整个快递行业而言,虽然仅仅涨价1毛钱,但却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的时刻——派送费终于不再只是向下降,可以往上涨了,行业价格的拐点即将到来。

而对于上千万的快递员来说,派费上调0.1元/票也确实可以提高收入,若按照快递员每月6000到10000件的派件来计算,快递员的收入可以提高600元至1000元。

未来:从价格走向服务

虽然快递行业的价格战已经按下了暂停键,但实际上,这并不意味着各大快递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停止。毕竟快递行业同质化严重的现象并未改变,若快递公司想要继续发展壮大,则必将会继续竞争。

那么,未来的快递行业又将何去何从呢?我认为很大可能会从“价格战”演变成提高服务。

每单上涨0.1元,价格战结束后,快递行业要走向“服务”之争吗?

对于快递公司而言,想要获得更多大的市场份额,无非就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更低的价格,二是更高的服务。在此之前,绝大多数的快递公司都是通过更低的价格来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到今天随着低价策略的“失效”,低价占领市场的方法开始逐渐行不通了。那么未来要想获得更多的市场,服务就是快递公司最深的护城河。

由此可见,虽然长达数年的价格战是停了,但快递公司的竞争还将继续,在提高服务质量这条路上,快递公司们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