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天津再出发,能否真正实现爬坡过坎?
天津:滑落第11,前三季度GDP同比零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津的GDP为10095.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零增长,位居全国第十一位。曾位居全国第五,现直接退出前十。
2020年1-3季度主要城市GDP情况
数据来源:各城市统计信息
近年来,天津一直身处经济表现不断“滑坡”窘境。2018年GDP为18809.64亿元,以微弱优势领先苏州,位列第6。2019年GDP为14104.28亿元,被成都、武汉、杭州超越,位列第10。
天津,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爬坡过坎?
根据月初发布的《中共天津市委关于制定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天津将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所谓“津城”,是指天津中心城区。未来,“津城”现代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形成若干现代服务业标志区。
所谓“滨城”,是指天津滨海新区。早在1994年,天津就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基础上建成滨海新区。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同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后的第二个国家级新区。2014年,滨海新区获批成为北方第一个自贸区。
根据“十四五”规划建议,天津将“按照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滨海新区”,“滨城”城市综合配套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基本建成,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更加优化。
“滨城”提产,更需有城
产业上,当前滨海新区存在着产业结构偏重、 “大进大出”、依赖重化工业等问题,发展挑战大。而这显然不仅是“滨城”的问题,也是天津的困境。
面向“十四五”,天津再度明确要“制造业立市”,天津一直是我国工业重镇,又有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保持制造业合理规模和比重,发展先进制造业,尤为重要。
除了制造业发展战略,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天津港一直是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是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今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天津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意见》。其中不仅明确了其“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定位,还对天津未来寄予厚望,到2035年,天津港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港口。当然,双循环新格局下,沿海城市大宗对外贸易进出口的经济风口是否仍在,也是滨城以及天津发展所需要面临的问题。
城市发展上,滨海新区与天津中心城区相距数十公里,中心城区公共服务功能难以就近辐射新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职住分离。每天有大量往返的“潮汐”人口。提升滨海新区城市功能,迫在眉睫。
巨人转身,谈何容易。希望天津能够重振旗鼓,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