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筑赛道:从Demo Day出发,一起创造未来

投资界
关注

建筑,与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而智慧建筑,则是人们对空间环境永无止境的创新探索。

当代智慧建筑是综合人、空间、科技的全新生态系统,不仅配备了聪明的“大脑”、健全的“身体构造”和灵敏的“神经末梢”,也更加以人为本,具有自适应、自学习、自协调等综合能力,进而革命性促进整座城市的节能减排、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提升,带动城市经济创新发展。

为专项助推中国智慧建筑事业的发展,由EFC科创新城、G5创新投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三方联合主办的“EFC智慧建筑创业加速器”应运而生,加速器于2020年6月19日启动,7月17日正式开营。

2020年8月28日下午,在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智慧建筑地标EFC(欧美金融城)T5美国中心,EFC智慧建筑创业加速器带来了精彩纷呈的Demo Day活动。

经历为期数月的评估与筹备,本次Demo Day共带来15家优质项目路演,主办方嘉宾之外,还有数十家知名投资机构的代表、多位行业专家以及一线媒体朋友们热情到场,多方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共话智慧建筑新前景。

站在国际高度,发现明日之星

智慧建筑的未来是怎样的?在中国,如果要为智慧城市和智慧建筑寻找一个标杆案例,杭州EFC是一个典型的契合点。

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经济总量跻身全国前十,被认为是新一线城市代表。2016年G20峰会之后,杭州向世界展现出另类魅力,一座历史人文城市在数字化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爆发出勃勃生机。作为中国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领先城市,近年来杭州在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和智慧产业等领域,以数字化、智能化带动技术、管理、服务、产业创新,已然是中国智慧城市的一张亮眼名片,也是比肩北、上、广、深的创新创业高地。

而以“超前杭州20年“理念打造的EFC,位于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区域,多方资源在此汇聚,让EFC建筑群远超出传统地产项目的范畴,成为国际资源、硅谷style和尖端科技融会贯通的新金融新科技地标。

国际化的空间设计、开放文化、人才、资本、技术等在此迸发生态反应,EFC营造的全新工作和运营方式,已吸引汇集了一批国际化独角兽孵化器、基金和未来500强企业,如阿里云、美国硅谷科创中心Plug and Play、Nasdaq上市企业老虎证券、脸脸科技、加拿大凯尔特创投、云锋基金、天使湾创投、基汇资本等,此外,大量阿里系、海归系、浙大系、浙商系的人才和巨头、独角兽、新锐公司在此入驻,多方势能融合进一步激发出区域经济活力。

除了硬实力,还有黑科技。EFC的“欧洲中心”均预配置了5G接入资源,覆盖从大堂、到电梯厅、地下室大堂、商业中庭等公共区域,方便科创企业未来各种5G应用扩展;大楼采用与波音飞机同款的空气质量传感器,随时监测室内空气,每小时自动换气;根据日照角度,窗帘会自动打开相应幅度;每个场景下,灯光都会根据环境光线,自主调整亮度;空调系统分层独立,可根据季节变换,调整不同送风区域,实现节能运行;智能派梯系统,灵活高效地调配,避免高峰排队拥堵;参照国际权威的WELL-BEING健康指数人性化设计的休闲区域······等等。

由此可见,智慧建筑的内在,已然向着自主高效、节能环保、健康舒适、人性化服务的方向不断进化,而外在,则能强力拉动城市区域经济更高质量地发展。

每一栋智慧建筑的背后,都离不开诸多行业创新者的技术支撑,这也是“EFC智慧建筑加速器”成立的核心目的,借力国内外多方优势资源,寻找这个赛道的明日之星,为城市智慧建筑的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次Demo Day活动从项目路演到多方资源对接,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与EFC同出一脉,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G5,是建工地产旗下的创新投资部门,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视野的全球创新生态系统。目前,G5已在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英国5个国家设立了创新投资孵化中心,通过一站式对接国内外优秀创业者、投资人、知名大企业、国际知名高校实验室和国际孵化器、加速器等全方位资源,促进跨境创新技术生态交融。

作为主办方代表,G5全球首席传播官蔡文匡现场表示,智慧城市与国家新基建、创新技术的融合趋势不可阻挡,EFC科创新城、G5创新投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三方强强联合布局的EFC智慧建筑创业加速器,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将持续为智慧建筑赛道的创业者们提供从技术、资源到资本、品牌等全方位服务,深度扶持优秀的项目快速起步,寻找新赛道的500强与独角兽,加速智慧城市变革步伐。

三大势能激活万亿赛道

智慧建筑并非一个全新概念,从传统建筑的自动化到智能建筑,再到智慧建筑,已历经数十年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人们就开始探索建筑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可能。世界首幢智能建筑被认为是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市建成的City Place大厦,当时的工程师们对一座旧式大楼进行了系统性改造,在空调、电梯、照明以及安防等设施的背后,都采用了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控,而且能为入驻客户提供语音通信、文字处理、电子函件和资料检索等多类信息服务。

那时候的智能建筑可能要有“3A”标配,即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大楼管理自动化,后来又在不断延展出“4A”“5A”等更多参考标准。

随着40余年技术变迁,网络通信、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多类传感器等不同科技分支交叉碰撞,逐步系统性地融合发展,至今,智慧建筑已不能简单用几“A”的标准来定义,它们已不再是单纯的建筑功能结构,而是有感知有决策能力的“生命体”。

2015年,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对新一代智慧建筑提出参考,智慧建筑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具有感知、传输、记忆、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