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通大脑
2017年是“大脑”热的开端,2018年应该算“爆发”了。最重要的是,交通大脑不再是阿里云的“大脑”,而是行业都可以借鉴/模仿的“大脑”,虽然概念出自阿里云,第一个示范落地是杭州,但已经有诸多企业和城市跟进。这两年来,以“大脑”为名的交通集成指挥系统或综合交通运行指挥系统的新闻报道,有厦门、济南、衢州、珠海、海口、深圳、广州、贵阳、宣城等地,在城市大脑下开展工作的,有杭州、上海、北京海淀等。
实际上,建设完备的公安交通集成指挥系统或综合交通运行指挥系统的城市,都可以将各自系统冠以“交通大脑”一词,无外乎能够采集来自多个领域的全息交通数据,具备大量数据处理分析和交叉匹配的计算能力,具备系统自动生成方案和优化的能力等。最重要的还是前者,要获得多领域的全息交通数据,就必须有大量的稳定工作的前端智能化感知采集设备。“大脑”对传统智能交通系统的改造,个人认为在架构上就是“数据共享层”或者“数据资源池”的形成,只有这个层级的形成,才能支撑起各业务系统的智能化以及全局的整体优化。
虽然现在行业还没有到说智能交通,必提“大脑”的地步,但提出类似概念的已经有不少了。“大脑”对智能交通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影响,绝对是利大于弊,宇视科技总裁张鹏国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中国应用软件的生态不对。在中国应用软件领域有三大顽疾:第一客户不接受按license(版权许可)收费;第二客户不接受年费;第三客户只提需求不加钱,交付期拖延回款困难。过去十年,中国崛起了多少全球领先的硬件公司?全球领先的软件公司,这十年增长如何?”
阿里云、百度、平安等巨头推“大脑”,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平台软件、运营优化的卖相和报价,增加的需求都要额外付费,至于回款,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银江股份执行副总裁陈才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历了行业从‘交通管理’到‘交通治理’思路的转变以及技术升级后,银江以前从做项目为主,慢慢转变成以提供产品线的解决方案为主”,作为阿里云杭州城市大脑的合作伙伴,银江股份也顺势推出了“交通大脑”,提出了“三元”治理理念,在一众“城市大脑”的合作伙伴里脱颖而出。
“大脑”热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事实上,大脑热也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视频分析等诸多技术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交通领域,“大脑”意味着更多的外场设备升级完善,以及更多的平台软件和运营优化投入。
苦—智慧出行
出行是移动互联网狂潮下的一个重点耕耘领域,包括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共享停车、一站式出行等等。但2018年显然对智慧出行不太友好,网约车、分时租赁、共享单车的代表企业都遇到了麻烦,摩拜被收购,OFO以及分时租赁的途歌生死一线,滴滴等因为安全问题一直在整改收缩,不复往日高调。
但是除此之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车厂开始进入出行领域,据统计,全球已知的独立开展共享出行业务的汽车品牌已经超过16个,其中奔驰的Car2Go和宝马的Drive Now是这些品牌中业务开展较早的两家,在2018年年初,宝马Drive Now和奔驰Car2Go宣布合并。宝马、福特、大众、吉利等车厂都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出行品牌,其中佼佼者应是曹操专车,此外首汽约车、如约出行等地方性智能出行品牌脱颖而出,首汽约车已经成为全国品牌。
一站式出行方面,10月份,深圳市交委率先启动智慧出行即服务MaaS项目,发布“麦诗出行”测试版;高德已经接入多种出行方式,可直接通过网约车、单车出行,也有多种出行方式衔接的路径规划,但目前也无法提供“一账式出行支付”。整体来说一站式出行在国内还刚刚起步,ITS114比较看好拥有用户和技术优势的平台,如高德和滴滴。深圳和广州两地交通部们也在推MAAS,在资源整合上相对来说有优势,是政府推动一站式出行的发展路线,同样值得期待。
整个智慧出行行业,尤其是互联网+出行,相对前几年,2018年都有些凄苦,靠流量获得融资的渠道不再顺畅,烧钱大战越来越不可能,但好在这个市场够大,所以还有足够的空间,但前提是,你能找到自我造血的经营模式。
变—行业资本事件
尽管智能交通行业的玩家越来越多,但新进入的中小玩家多数属于搂草打兔子,拿到的项目不多,对于这个门槛不高的行业来说,多些人来吃,原来的玩家就得少吃几口。这两年来,传统智能交通行业在资本市场几乎无人青睐,2018年连登陆新三板的企业凤毛麟角,有能力单独IPO的企业,也是屈指可数,传统豪强里面最有希望的海信网络科技、浙大中控、电科智能目前都没有要IPO的信息传出,郑州天迈、锐明技术、三联交通三家提交了IPO材料,有部分交通业务的时代凌宇提交了材料,华夏高科挂牌新三板,中科通达、盛视科技等据闻有计划上市,除此之外就没有再听闻了。
但IPO无望,并不代表这个行业的资本动作就没有,中兴软创、中兴智能交通、杰瑞电子、电科智能等传统智能交通企业都有突破性的资本事件。
可能是独立上市的要求比较高,时间较长,传统智能交通企业通过被并购的方式上市或者抱上大树的,近年并不少见,博康智能、宇视科技、亿程信息、中兴智联、杰瑞电子等都是如此,电科智能出让30%的股份不知道是不是也有此打算。
初创企业或者市场上第二集团的,往往就被选择,在智慧物流、智慧停车、智慧出行方面就比较明显。在智慧物流领域,满帮、易流科技、中交兴路等是阿里系投资,G7则有腾讯投资;在智慧停车领域,停简单、捷顺科技为阿里系投资,科拓则是腾讯投资……ITS114没有进一步去统计,但事实如此,只要和互联网创业相关,站队选择就自然而然,即便不是主动的。像华为这种不做投资,不碰项目和数据的巨头,也有很多企业喜欢,否则每年的华为合作伙伴大会也不会有几万人汹涌而至,合作伙伴一堆去参与展示了。
此外,由于阿里、腾讯、百度、平安科技等的直接进入,一些企业开始对内部架构进行调整,包括腾讯、海康,当然,只有足够大的企业才有调整的空间。(作者:ITS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