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视角CEO陈振杰:全力以赴打造AI版App Store

OFweek智慧城市网 中字

一切回归商业

AI经过数年来的发展,早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和规模,据统计,截止到2018年6月底,全国有四千余家AI企业,其中不乏商汤、旷视等龙头企业。然而除了这些AI企业外,越来越多其他赛道的产业公司也在不断涉足AI,利用AI赋能,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但就整体而论,AI企业的发展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顺利。

对于商汤、旷视等AI巨头而言,其在AI尚未形成风口之时即开始AI的研发,待AI崛起之时,顺利的化为雄鹰翱翔在AI市场。但对于后起之辈,面对迥异的市场环境和行业趋势,一昧地复制旷视、商汤等企业的经验或许并不足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后起之辈的优势与创造力在于,他们拥有自己的核心算法并已加速实现商业化。虽然其过程并不顺利。

就如同陈振杰所说:“虽然软件的整体销售额在不断上升,但如果想单一的依靠算法实现盈利,这并不能很好的帮助企业发展。”

AI算法是驱动科技进步的核心,而AI的作用主要是在于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和便捷度。但对于企业来说,一个算法的出现,其背后是数百甚至上千万的研发费用,而这并不可能全部交由用户去承担。

其次,但算法提供商足够多的时候,其销售价格只能一路走低,特别是对于那些体量大且研发人员多的企业,如果单一的依靠软件授权收费的模式,必然会因为提供商增加而走向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

为避免这一问题,AI企业走向场景化这条路。而场景化简单点来说,就是AI企业自身不仅提供基于AI的解决方案,同时还提供硬件产品,从而让自己直接面对终端用户,进一步把利润最大化。然而这必然产生两种AI企业:着重与“AI+行业”的AI企业和偏提供SaaS服务的AI企业。

终上所述,AI企业如果要想生存下去,必然要回归商业,追求AI在商业落地,只有把AI实现商业化,AI企业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规避锋芒,打造平台帝国

对于极视角而言,其并未走上其他AI企业的道路。用陈振杰所说的话就是:“极视角走上了第三条路,而这条路是采用互联网的打法。”

就如同上面所说,AI企业根据落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企业,第一种是基于“AI+行业”的AI公司,第二类则是专注于软件算法提供的AI企业。然而,如果极视角跟随这两类企业的脚步进入AI行业,必定与其他企业进入同一战争,并争夺市场份额。

为此,陈振杰选择避开其他公司的锋芒,成立国内首家人工智能视觉算法平台型公司。陈振杰对OFweek维科网编辑说道:“极视角在创业初期一直从事平台社区的运营,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已经拥有7000余人的个人开发者和150余家算法企业,有效汇集40余个行业、400多个细分领域的算法及解决方案。”

通过这些庞大的AI算法,极视角的平台能有效地把各类算法推销给客户。但在销售过程中,极视角依然会遇到对方提出的低价要求,但极视角并不过分担心这一问题。陈振杰说道:“极视角可以把各种成本分摊到数百种算法中,从而让各个算法只需承担少量的成本。”

而纵观其他AI企业,由于算法研发均是自己承担,在销售过程中必须把研发人员等多个成本考虑到其中,导致价格居高不下。但极视角由于借助了大量个人开发者的力量,从而有效降低研发成本,但为了让个人研发者更好的为平台服务,极视角在扣除平台运营成本外,会给与个人开发者较多的提成,确保个人开发者在该平台劳有所获。

然而一个平台的成功,必然会引来众多的复制者。对此,陈振杰说道:“就目前而言,我们的社区平台是国内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平台,基于开发者之间的口碑营销和平台的实力,只会让越来越多的新人进入其中。就如滴滴、微信等品牌,并不会轻易被他人复制或模仿。其次,极视角与个人开发者并非强制合作关系,一旦有项目时,才会达成一定的合作关系。”

未来:打造AI最强平台

对于陈振杰而言,目前的极视角虽然已经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但其并不只着眼于当前的毛利润,陈振杰笑着说道:“就像互联网的打法,哪怕只是获得一分钱也是无所谓的事,毕竟互联网是一个以量驱动的事情。”

从陈振杰的对话中不难看出,极视角的战略布局有两个方向:一方面专注于自有AI核心技术的研发或突破;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汇合更多的AI算法,为更多的企业提供解决方案,通过数量上的优势,来获取更大的AI市场。

而这种做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个人和初创企业搭上AI的顺风车,从而为用户享受AI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