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运通梁添才:建设智慧城市,不可一蹴而就

亿欧网 中字

在国内,提到智能金融,就不得不提广电运通。

广电运通成立于1999年,从国内ATM市场起步,已经连续十年居中国 ATM 市场销售占有率首位,金融智能终端设备布放量近 30 万台,并为我国政府 60%的财政性资金提供国库支付电子化方案,财政支付电子化应用市场占有率达 98%。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广电运通已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智能金融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但广电运通并不因此满足而止步向前,随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兴起,广电运通主动谋求变革,全面布局场景、数据、算法及算力四大人工智能要素,聚集智能金融、智能交通、智能安全、智能便民四大领域,致力于成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行业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

10月24日,广电运通旗下的广电智能安全研究院揭牌。据介绍,广电智能安全研究院是广电运通在智能安全业务板块的产品技术研发机构,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目前已推出了智慧警务、智慧交通、平安城市、智慧园区等系列行业解决方案。

广电智能安全研究院院长梁添才告诉亿欧智慧城市,事实上,广电智能安全研究院一直伴随着广电运通发展成长,并非最近才成立,正式“揭牌”更多地是希望传递出一个信号:广电运通将加速向人工智能转型,智能安全领域将成发力重点之一。

从金融到公安、交通……将视频图像识别“延伸”到各行各业

广电运通之所以能成为智能金融领域的龙头企业,与强大的技术实力分不开。

ATM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标配”,但却鲜有人知道,十多年前,国内并无企业完全掌握其中的关键技术——钞票识别。

梁添才说,ATM存取款在无人监督的环境下进行,机器需要自动检测投入的薄片类物体是否为钞票,如果是钞票,还需要判断钞票的币种、面额、年份等,如果机器无法正确识别钞票,后续相关的工作就会受到影响。

例如,如果有人在存钱时混入假币,ATM没有检测出来,下一个人取钱的时候,可能就会拿到假币,这样情况不仅会严重影响银行信誉,更重要的是,一旦这样的漏洞被大量利用,将影响到国家的货币流通秩序。

“2000年出头的时候,国内没有掌握钞票识别的关键技术,因此只能购买国外的核心部件。”梁添才回忆道,当时广电运通打算和一家拥有钞票识别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合作,取得该项技术的授权,但对方开出了6000万欧元的天价,比当时广电运通一年的营收还要多。

“既然不能依靠别人,那就自己做。”梁添才说,当时广电运通专门组建了相关的团队,进行钞票图像识别技术的研发。但技术研发绝非易事,从初步掌握该项技术,到推出完全自主产权的机芯,广电运通用了8年左右,梁添才也戏称这段经历为“八年抗战”,“抗”的是国外的技术垄断。

从今天来看,钞票识别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但在当时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尚未成熟,而且要将钞票识别技术运用在ATM中,除了要突破相关的算法外,核心模块如何适配ATM的其他部件,如钱箱、闸门、控制器等,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2008年,梁添才和团队成员成功研发出第一代产品。“实话说,第一代产品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跟国际巨头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梁添才说,但此后,经过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几经迭代后,广电运通在钞票识别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到2011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全面超越了国外的企业。”

据了解,由于广电运通在钞票识别等技术上实现突破,中国也因此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金融装备关键技术的国家。

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后,广电运通迅速占领了国内ATM市场,并成为该领域龙头企业。不仅如此,广电运通的角色还从技术“需求者”转变为“提供者”。梁添才告诉亿欧智慧城市,目前广电运通的技术已经进入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

如今,广电运通转型人工智能,业务扩展到了智能交通、智能安全等领域,梁添才也成了广电智能安全研究院的院长。但梁添才认为,与其用“转型”,不如用“延伸”去形容广电运通的改变更合适。

“过去我们长期深耕智慧金融领域,无论是ATM的钞票识别,还是无人值守柜台的人脸识别,都是基于视频对图像内容进行分析,如今我们只不过是把这样的技术延伸运用到安防、交通等场景中。”梁添才告诉亿欧智慧城市,广电运通在视频图像识别领域已经有相当深厚的积累,他有信心,在将技术运用到其他领域时,广电运通也能成为佼佼者。

致力于成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骨干提供商

智能安全是广电运通的发力方向之一,广电运通2018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安全领域为广电运通带来6.41亿元营收,占营收总额30.26%,仅次于智慧金融业务。今年,广电运通还通过收购,拓宽自己在智能安全领域的业务范围。

过去,广电运通的智能安全业务更多地建立在金融相关业务上。目前广电运通已布局十几家先进外包子公司和二十多家武装押运子公司,形成现金安全服务全产业链,并积极拓展联网报警运营、贵重品安全押运等业务。

据了解,广电运通大力推广“广电安保智能视频联网报警综合解决方案”,目前智能联网报警平台已接入银行、商户等超过 2,000个。此外,广电运通还借助武装押运车辆搭载高清摄像头,利用移动视频摄像搭建立体安防网络,丰富后台警务大数据,实现更精准有效的数据处理。

除了武装押运外,广电运通基于生物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助力银行进行智能化改造,目前已经成功推出“无人银行”“数字银行”等智能网点。在生物识别方面,广电运通是国内首家完成全部主流生物识别国家标准布局的企业,目前广电运通的双目摄像头、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应用在多家银行中。而这也为智能安全业务的拓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守护公共安全,关键是“管”好人。梁添才表示,要管好人,就要先判定人的身份,无论是在安检场景查验认证合一,还是在刑侦场景缉拿逃犯,都离不开对人身份的识别。而广电运通在过去的业务中,在生物识别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现在只是将这些技术运用的新的场景中。

据了解,广电运通已与华为等厂商展开全面合,构建平安城市综合解决方案,目前已成功建设深圳市龙岗区雪亮工程、智慧警务云平台、福州市公安局人脸识别大数据平台及青海省、深圳市移动 警务督察系统等多个在行业内具有标杆意义的样板项目,业务范围覆盖 29 个省市自治区。此外,广电运通还收购了信义科技等高科技企业及多地的安保企业,巧妙利用各地子公司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运营领域的应用,致力于成为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骨干提供商。

提供交通出行一揽子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是广电运通营收增长最突出一个行业,根据2018年半年度报告,虽然目前智能交通行业仅占总营收的7.6%,但同比增长却达到312.16%,未来发展十分可期。

据了解,广电运通的智能售检票终端产品及系统软件平台已广泛应用于中国超过 30 个城市的 100 多条地铁、高铁和机场航班线路。携手百度、腾讯推进的“码上乘车”“刷脸过闸”等场景创 新,已在多个城市地铁实现批量应用。

梁添才告诉亿欧智慧城市,打造智慧交通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升人们出行体验,与腾讯共同推出的“码上乘车”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过去没有交通卡的人需要用零钱买票乘车,但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身上带零钱的人越来越少,只带手机出门的人越来越多,而“码上乘车”的推出不仅能解决人们出行的痛点,提升出行效率和体验,对公共交通运营方而言,也能更好地掌握乘客出行规律和特点,从而改进工作,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除了“码上乘车”外,“刷脸过闸”也是广电运通在尝试的一项全新的地铁进闸方式,梁添才说,“刷脸过闸”目前已经在北京地铁部分站点开展试点,如果“刷脸过闸”能够实现,地铁的出入效率将极大提升。

同样是在地铁场景,广电运通还希望用技术手段优化地铁安检,提升安检效率。“进地铁要过安检,是出于保障公众安全的考虑,但安检会降低通行效率,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地铁都大排长龙,非常影响出行体验。”梁添才说,目前广电运通正在试点基于太赫兹技术的安检闸门,带包乘客只需正常走过闸门,闸门就可自动检测出包内是否有违禁物品,配合地铁的摄像机,发现异常情况可直接在后台报警。

地铁是广电运通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但绝非唯一场景。在城市道路交通领域,广电运通有成熟的车辆识别、车牌识别、违章行为分析等算法,可为交警部门提供相应抓拍处理系统;此外,城市道路拥堵也是困扰市民的一大难题,而广电运通与高德地图合作,以智慧交通领域的研究基础和数据积累为切入点,开展交通大数据的研究,双方将一同探讨场景应用的机会和可能性,在全国开展场景化应用,拥堵治理将重要的探讨方向之一。

梁添才告诉亿欧智慧城市,未来广电运通还将利用成熟的技术和雄厚的资本实力,纵向拓展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弱电及智能安检等其它专业领域,横向拓展客运、航空、港口等领域,为便利人们交通出行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

坚持初心,杜绝浮躁

人工智能的概念早已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近两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也随之兴起,但梁添才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变迁,概念如何包装,都需要始终谨记“落地”“冷静”两个关键词。

“技术只有落地才能发挥价值,也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技术才能不断得到提升。”梁添才说,早些年一些初创的公司只要打着“人工智能”的旗号,就能得到不少资本的青睐,各家的宣传重点也在技术上,而现在,这些公司无一例外纷纷寻找场景落地。“原因很简单,技术就像是一样工具,你只有把它拿来用,它才能产生价值。”梁添才表示,要评价一个技术是不是好的技术,也需要在实战中见分晓,单纯比拼实验室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同样的道理,现在智慧城市的概念日益火热,梁添才认为,也需要用冷静的心态去面对。“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他表示,很多公司觉得这个风口很热门,就会跑来“凑热闹”,但“凑热闹”的公司很快就会发现,智慧城市不是一个“说做就能做”的事情。

“比如井盖要怎么管理,摄像机坏了,如何快速跟进维修和替换,老旧基础设施的替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该如何安排和把握进度……”梁添才告诉亿欧智慧城市,一旦真正着手到具体的工作上,就会发现城市建设中有非常多细节的问题需要考虑,没有足够运营经验、服务网络不够完善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梁添才感慨道,现在国家科技实力日益强大,科技发展也日新月异,但是新技术的落地需要静下心来。“有时候大家喜欢把某个技术描述得天花乱坠,但却很少冷静下来思考,这个技术到底能不能为具体的产业带来价值,如果不能,那这个技术就称不上是好技术。”

另外,一项技术从研发、调试打磨,再到最后能成熟商用,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梁添才博士毕业于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十年前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很多单位都问我,你们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他们觉得我学的人工智能专业是’天上的事情’,跟他们实际业务没多大关联。”梁添才回忆到,但他当时坚信,人工智能是前瞻性的技术,未来必定会给社会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后来,人工智能逐渐被大家了解,各行各业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只增不减,也印证了梁添才当初的想法。“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要静下心来,沉得住气,不能迎风飘扬,做人如此,做事也是这样,否则很难做出成绩来。”梁添才这样说道。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