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上市,阿里阻击,即时配送体系是竞争核心之一

亿欧网 中字

9月20日,由团购起家,终以餐饮外卖打下半壁江山的美团点评在港交所敲钟上市,首日市值破4000亿港元(约510亿美元),与小米不相上下,仅次于BAT三巨头。美团点评CEO王兴表示,美团点评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最大的服务业电子商务平台。

当前,美团点评业务涵盖餐饮外卖、团购、酒店旅游、出行、新零售等板块。招股书中将餐饮外卖、到店酒旅以及新业务作为三大核心业务,2018年前4个月三项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1.2%、27.5%、11.3%。由此来看,餐饮外卖构成了美团点评业务的半壁江山。

同时,招股书中还显示:“在2017年,超过80%的酒店预订新增交易用户及约74%的其他生活服务新增交易用户是从餐饮外卖及到店餐饮这两个核心品类交易用户转化而来“。美团点评以外卖的高频需求,带动到店、酒店及旅游等消费者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丰富的服务品类降低了获客成本、增强了用户黏性、提升了用户生命周期价值。

起初,美团以团购起家,对标团购鼻祖Groupon,通过将本地商家信息搬到线上,实现线上为线下商家导流,实现了本地服务O2O的1.0阶段;2013年底,美团选择入局外卖市场。为了应对与日俱增的外卖业务,开始做很苦很累的事情,与各城市当地的外卖配送团队建立合作,打造本地即时配送队伍——美团专送以及美团众包。

5年的时间,美团点评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即时配送队伍,截止于2017年第四季度,日均活跃配送骑手数量达到约53.1万人。同时,重要的竞对饿了么也拥有同样量级的配送队伍。在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几家外卖平台的竞逐下,用户线上点餐、线下取餐的消费方式已经构建,餐饮乃至全生活服务品类的零售服务全面升级。

就目前来看,与到店业务相比,到家业务发展更好,对本地零售的变革更为显著。过去的十年间,国内即时配送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井喷式发展的历程。围绕店3公里的配送,30分钟平均时效送达成为即时配送行业的标准。

今年,阿里全资收购饿了么、重启口碑到店业务,打包整合饿了么+口碑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务控股公司,将与美团点评在服务电商领域形成全面对垒,即时配送领域宣告进入新的阶段。

注重用户体验的服务电商平台,后端的配送体系决定了前端可拓展的业务边界,同城物流配送体系的成熟已经可以反哺业务流。

2018年7月,美团点评上线“美团闪购”业务,涵盖超市便利、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30分钟配送上门,24小时无间断配送。围绕用户多品类生活需求,极尽所能将服务交付节点无限靠近用户,为用户构建了一个以我为中心的“移动商圈”。

借用场景实验室创始人、造物学出品人吴声的话——“我们正在进入这样一个时代: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用户最微小的需求。”而亿欧小编认为这个微小的需求变化最显性直观的表现是服务交付节点的前移,由“店”前移至“家”。这种交付节点的前移,是分钟级同城即时配送体系构建的结果。

对于美团和饿了么这样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而言,分钟级配送体系是它们的一条隐形的护城河。正是这条护城河,让美团褪去了团购的标签,不再对标Groupon,探索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据报道,王兴喜欢把美团对标到电商巨头亚马逊,要做本地服务交易的电商平台。正是这条护城河,支撑餐饮外卖得以迅猛扩张,并以外卖的高频需求带动消费者更多品类的消费需求,带动国内本地零售商借此弯道超车,进入更高阶的配送到家的服务阶段。

服务电商平台上游面向的是千万量级的本地零售商,下游面对的是追求更佳用户体验的数亿大众消费者。只有本地即时配送这个底盘足够稳,才能高效连接起本地商家与消费者,通过强有力的物流配送这个连接纽带,由消费端需求推动供给端服务升级,由服务供给方推动更大的消费市场。如此消费端与服务供给端的两个“飞轮“才能相互推动,持久转动。

不仅仅美团,包括阿里体系、京东、苏宁以及顺丰,今年纷纷加入到围绕店3公里的分钟级即时配送体系建设中来,“快、准、全”正逐渐成为这些企业加码即时配送的卖点。此类即时配送服务时效为不超过1小时,多提供店3公里内的即时精准配送服务,同时,配送品类全面开花,涉及餐饮、商超百货、生鲜水果、蛋糕点心、鲜花、文件等各种用户所需。

可以预见,美团点评与阿里体系的“饿了么+口碑“新公司将上演双雄争霸,由餐饮外卖逐渐拓展至全生活服务品类的电商交易。与此同时,第三方即时配送企业、传统快递企业参与即时配送市场的厮杀将愈演愈烈。

从信息连接的本地O2O,到即时配送服务的物流以及供应链体系的构建,本地生活服务电商平台正在崛起。类比于快递对于实物电商的支撑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服务电商里的重要一环,市场对即时配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城即时配送将成为继快递之后下一个物流基础设施。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