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13年的市场管理经验、开过咨询公司、为企业做战略层面规划、做投资等等,要做到深入了解客户,这些在西井科技CEO谭黎敏看来还远远不够,必须逼着自己去“深入一线”。在这一点上,谭黎敏在接受亿欧专访时用“觉醒较早”一词来形容自己选择创业去做一些事情,“没有比创业更能接近一线,加深对行业及自身产品的认识。”。
就像李宗盛的歌词中写到一样: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曾经的职业经历对于今天的谭黎敏来说,更多使其形成了一种“务实做落地产品”的理念,而不是做“包装”和“打概念牌”。目前西井科技在港口落地的产品体系中,无论是港口自动化的系统、还是类人脑芯片的研发、无人集卡等,谭黎敏信手拈来都可以找到其在这个行业中的独特之处。
“AI领域的IBM”
2016年9月,西井科技从首次实现“片上学习”的芯片研发、第一个Wellocean智慧港口订单;2017年无人集卡的路测;2018年西井科技与振华重工合作的全球首辆自主驾驶无人跨运车亮相、在珠海港首发全球首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自主研发全球首套人工智能无人集装箱锁孔对位系统正式面世等。西井科技从最早聚焦港口理货系统研发,做港口自动驾驶,已成为一家为港口提供智能理货、自动驾驶、调度系统、作业系统、港口智能设备改造等全局化人工智能港口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我们的想法是先把一个行业打深打透,再去做横向的第二行业。”,谭黎敏告诉亿欧,“西井一开始以芯片起家,很多人包括媒体和投资人以为我们是一家芯片公司,期许是‘AI领域的英特尔’,今天我们觉得自己是‘AI领域的IBM’,一个覆盖底层、应用层、产品层,提供通盘解决方案的AI公司。”
技术和市场双向驱动
2015年5月25日,西井科技正式注册成立,那时的AI芯片并不像现在这么火,谭黎敏表示前期准备了较久的时间,难点在于打差异化的市场和产品——类人脑芯片。西井从一开始,就定义自己是一家技术和市场双向驱动的公司,谭黎敏表示:单点的突破需要技术给予支持,而技术突破则需要市场给到方向。
早在2015年初,当时也参与一些天使投资的谭黎敏在关注新技术领域时,意识到“AI公司不能只做AI技术,而是需要考虑怎么与产业结合,去赋能产业。”他预料到,技术与产业融合的时机很快就会到来。
如果按照BAT对技术的理解分成:技术、数据和场景,谭黎敏更倾向于选择与场景结合的技术才能发挥出更大效益,才能代表未来的方向。在团队管理上,谭黎敏依然相信互联网带来的一套逻辑和打法非常重要,互联网时代在延续,AI时代在兴起,创业者应客观看待,融入具体行业当中,找到自身位置。
不断寻找AI的边界
“在创业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寻找AI的边界。”谭黎敏说到。为了找到用户、了解需求,西井科技在前期做了大量调研。作为自带光芒的“AI产业”,是选择去高大上的金融、安防领域,还是选择传统工业?按照差异化定位打法,通过市场上友商的位置,西井判断了自身的位置,评估了未来期望到达的位置后,最终没有选择红海,而是选择了更能体现价值的传统行业——港口。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港口作为核心板块,AI技术落地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港口工作环境封闭,生产安全、高效十分重要。人工智能技术为集装箱装卸环节提高效率,降低对劳动力的需求,改善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
港口是天然接受无人驾驶的行业
西井科技从2016年4月开始做基于图像识别的理货系统,随着功能模块的不断完善,原本需要人工识别的环节已全部用系统代替。
2016年11月,根据用户反馈,西井发现港口人力支出最高部分在于集卡司机。一个中等规模的码头拥有200万辆内集卡,按照“三班倒”分配,每位司机的成本在12万元/年左右,计算下来一个码头单就聘请司机的开销,就达到了6000-8000万元。这几千万的成本如果想要通过业务量增长,非常困难。而且,“港口是一个可以天然接受无人驾驶的行业”,比如厦门远海、青岛自动化码头,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采用无人化的AGV方案,本身就是无人驾驶,只是因为铺设磁钉的方式,没法在传统老码头应用,限制了传统码头改造的动力。但老码头对于无人化方案其实需求迫切,因此,整体评估下来,我们决定进军港口无人驾驶这个场景。
谭黎敏表示,西井的价值观是“From Human to Human取智于人,用智于人”和“Make a well change”,希望团队在为这个行业或是这个世界带来些改变的同时,还能为人带来有温度的服务。现阶段西井科技还是希望从小的地方着手,为各行业创造价值。
一位产品经理的梦想实现方式
2018年,AI行业重点关注自动驾驶的落地和运作,眼光也会聚焦到能够真正产生价值的公司。
展望未来,西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AI公司在人才招聘、资金等方面的问题。谭黎敏的回答让人感觉他似乎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同时也没有停止寻找一种更高效的实现方式。
亿欧了解到西井科技新一轮融资正在洽谈当中,谭黎敏表示暂时不会公布,因为在他看来,“融资就是借钱”,希望对外公布的更多是产出成果,这无论对团队还是市场都能形成正向有效的引导。
“我不太喜欢梦想这个词”谭黎敏回应道,“但我还是满怀憧憬和乐观,会比较清醒和现实地去看待事情,就像做产品开发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断试错,因为只有知道什么是错的,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