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123rf.com.cn”
5月10日,中通发布2018年第一季度财报:16亿件的包裹量和7.6亿元的净利润双双超额完成预期,包裹量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到了16.1%。这是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
更让人满意或者说惊喜的,是中通在股市的表现:自10日发财报起,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5月25日),中通股价连续两周保持上涨,从16.90美元/股一路飙升至现在的19.30美元。这一波行情创下了中通上市以来的两个纪录:
1.打破“一发财报就下跌”的魔咒;
2.股价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距离发行价的19.50美元/股仅有一步之遥。
中通“蒸蒸日上”之际,另一家快递巨头顺丰也动作频频
5月12日,顺丰投资的一家新公司——顺心捷达在广州正式启动品牌并开始招募合伙人。顺丰首次尝试和探索以加盟制模式来进军快运,既是顺心捷达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也传达出社会各界对这种模式的期待。
5月17日和18日,顺丰接连与“宝湾物流”和“深国际物流”两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与宝湾物流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双方对未来可以展开深度合作的领域交换了意见,沟通了发展的互补性与必要性。
牵手深国际,双方表示将在物流仓储设施及服务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层次的长期合作,共享其全国网络资源,提供集信息化平台、标准化规划、一站式配套和智慧化运营为一体的仓储设施及服务。
几乎与此同步,以“助力农村发展,提升网络覆盖”为目的的顺丰5月份服务区域拓展项目招标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简言之,就是以加盟的方式,就部分乡镇的业务进行全国性公开招标。
老鬼为什么特别在意这几件事情?因为中通正身处“闯关”紧要时刻,顺丰则开始打破自我,稳中求变。
中通闯关
从历次财报的数据来看,中通虽然屡获佳绩,但远在大洋彼岸的投资者们却并不“买账”,自上市以来,差不多每发一次财报,股价就迎来一次重挫。对此,有分析认为,中通快递作为中概股之一,在华尔街也应该“入乡随俗”不仅要苦炼内功,还要学会“讲故事”。
这是中通上市后必须要闯的关口。
因此,当中通这轮持续了两周的涨势到来的时候,老鬼关注的,除了飙升的股价,更多的是股价背后的故事。
中通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让华尔街态度如此大变?来看几件发生在“闯关”前后的事情
5月7日,中通快递技术开放日,首次向社会阐述中通的“科技观”,解密日均2600万订单背后的技术力量;
5月8日,发布《实体化区块链:内生于中通快递的共创生态系》,首次提出“联邦制”,重新定义和诠释延续了多年的“加盟制”;
5月15日和17日,中通快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任群连续参加两个行业大会,深度剖析中国快递业发展现状和未趋势的同时,积极向外界推介中通的科技理念、模式变革以及领先全球的运输管理系统等成功经验。
不难看出,在发布2018一季度财报前后,中通围绕“科技驱动”和“模式创新”两条主线,进行了密集的宣导。按照中通的性格,这种宣导并非自说自话,而是顺应行业趋势所做出的积极反应,也可以说是最近几年潜心布局的一次厚积薄发。
尤其是中通科技,老鬼前段时间曾跟其副总裁朱晶熙有过一次深聊。目前,中通科技的技术平台每天处理着一亿多个订单,不仅超过了UPS、Fedex等国外同行,也超过滴滴、美团、饿了么、摩拜的日订单之和。
如何消化这些订单?与其他企业追求“大一统”式的闭环不同,中通正在搭建的是一个开放式的集成平台。自2017年起,先后组建了专业的质量团队、大数据智能和先进算法团队、智能硬件团队,构建了包括自动化测试、移动测试、安全渗透测试、数据测试、SQA等完善的质量提升体系,完善了数据平台和报表体系,并建立起专业数据分析师团队。
没有技术作支撑的快递,寸步难行。
这几天南方日报一篇关于王卫的专访报道刷爆物流圈,其中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要重视科技的作用。2015年,王卫将顺丰科技与集团合并,管理顺丰速运。用他的话说,“科技成了速运的老板”。
赖梅松在今年年初部署中通全网工作时也曾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他说,数据比经验更重要,经验是片面的,只能涵盖一个点、一个面,而数据是全方位的,我们的工作需要数据的支撑。
从去年年底打破原有组织架构、重设人事,到今年首次提出“联邦制”快递模式(区块链报告),再到以技术驱动快递未来的洞察,虽然才仅仅过去半年多,中通确实“不一样”了。
以此“闯关”,华尔街不但欣然接受,还接连给出好评。
顺丰谋变
细心的人一定注意到了这个细节——自顺丰上市以来,截至目前,至少已经与10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不乏合资、入股甚至控股收购等深度整合。
2017年7月份,顺丰在投资了一家母婴品牌创业公司后,老鬼曾写过一篇文章:王卫搞圈子,顺丰的BAT之路(点击蓝色字即可快速阅读)。其中提到:
顺丰想要构建自己的生态圈,仅靠一已之力不能说永远不会成功,但在短时间内肯定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成效。王卫一旦产生“搞圈子”的想法,顺丰的打法势必跟着发生变化。靠投资来驱动和完善产业布局,就是顺丰正在发生的改变。
顺丰涉足“投资”,虽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但还是侧重“己方”,潜意识里仍难以摆脱“以我为中心”的局限。
2018年的顺丰和王卫,思路更加开放。
不论是接二连三的互补式“战略合作”,还是通过“加盟模式”来弥补自身短板,加速新业务拓展,都表明顺丰的打法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和灵活。借用王卫的最新表述来说,这是打破“我执”的过程,敢于否定自己的态度和能力,去服从更厉害的人。
“以前的成功是未来更成功的壁垒,如果你不打破它,就不会得到更大的成功。”同样是在南方日报的最新专访中,王卫以顺丰联合8家公司打造供应链大数据平台为例,直言这就是另一个打破“我执”的过程,顺丰正在输出更开放、更平等、更公平的理念。
如此顺丰,更加让人期待。
驿点正能量
如果说中通“闯关”的秘诀是科技驱动,那么顺丰谋变的布局就是合纵连横。而这也恰恰预示着未来快递的两个走向——技术为王大势所趋,合纵连横必不可少。
循着同样的逻辑,中通在提出“联邦制”模式后并没有将其当作“私产”,而是把它视作全行业的财富。金任群坦言,报告发布的目的是引发行业内外对前沿技术的良性讨论和理性思考,并不是对某种模式的偏好。
未来也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适合所有场景、满足所有需求的。3年内,中国快递将会迎来每年700亿业务量的巨大挑战,这需要全行业携手努力,优化现有快递模式,把新的技术变成新的生产力。一如王卫所言:互相合作,取得长期共赢的局面,这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