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日常手机使用中,最容易让人心生烦躁的,除了无孔不入的广告,可能就是基于用户喜好的“大数据推荐”了。
你喜欢什么,就给你推荐什么。这样的内容推荐方式看似贴合人性,但很多时候用户无法知晓它的界限在哪里,对隐私泄露问题的关注也因此日渐增加。
好在随着3·15晚会对隐私侵犯的曝光,互联网大厂们也终于瑟瑟发抖地开始回应人民的呼声,纷纷在自己的应用中添加了关闭大数据推荐的按钮。
不过,普通用户要如何操作来关闭大数据推荐,这一按钮的上线又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呢?
实测:常用应用可以关个性化服务了吗?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截止到3月15日当天,一部分主流应用都已经提供了一键关闭个性化推荐的按钮。
有了这个按钮固然是件好事,不过,它究竟能不能起到应该有的效果,还需要我们实际测试一下。于是,小黑特地下载了一些用户量较大的应用,测试它们关闭个性化推荐的方便程度。
首先,小黑下载的是知乎、百度贴吧等社区应用,测试的设备是一台iPhone手机。
▲第一轮测试的应用
知乎的关闭按钮在设置中的“隐私中心”里可以找到。点击“权限授权设置”,我们可以看到比较全面的权限设置、电话直连设置、关闭个性化推荐按钮。
值得我们留心的是,这些关于隐私的选项基本都是默认开启的,需要我们一一手动关闭。
这些操作对大部分小伙伴来说应该是有些复杂的。不过对于平时只是在知乎上浏览内容,并不参与评论的小伙伴们来说,知乎倒是提供了另一种简单的解决方式,可以在首次打开应用时选择不同意隐私协议,或在上图中的最后选择撤回隐私协议,就能进入“仅浏览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应用对我们隐私内容的抓取。
而豆瓣App和百度贴吧App则都需要用户同意隐私协议,才能使用应用。在这一点上,知乎似乎反而走在了前列。
这两个应用的个性化推荐关闭按钮位置也不算太深。豆瓣App可以直接在设置页面中找到,而百度贴吧App则可以在设置中的“隐私设置”中看到“个性化广告推荐”一项。
小黑要测试的第二波应用则是资讯和娱乐类,包括今日头条、抖音和快手。
在这三款应用中,只有抖音没有提供类似仅浏览模式的服务,需要同意隐私协议才能使用,而今日头条和快手都提供了“基本功能模式”或“访客模式”。
▲从左到右依次是今日头条、抖音和快手
今日头条和快手的个性化推荐关闭按钮也基本都在设置的“隐私”中,而抖音的关闭按钮则反而放在了“通用设置”中。
此外,抖音和快手都在关闭界面提供了个性化推荐的详细介绍,今日头条则并没有。不得不说,在这些应用中做得较好的还是快手。
第三轮测试的应用包括了我们常用的视频和音乐类应用,其中包括爱奇艺、B站、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
这四个应用的个性化推荐关闭按钮位置各有不同,例如两个音乐应用都在设置菜单的最下方,而爱奇艺则要到“我的”菜单的“隐私中心”里找到“隐私管理”,要想完全关闭,则需要在“内容推荐管理”、“广告管理”和“其他设置”中分别操作,非常繁琐。
▲爱奇艺的相关设定要在三个页面分别关闭
要关闭B站的相关权限,我们也需要在两个页面分别设定。
在设定中,我们需要进入“隐私许可权设定”,并在这一页面中关闭“个性化展现广告推荐”,之后再到下方的“个性化内容推荐管理”中再关闭“个性化内容推荐”,繁琐程度和爱奇艺不相上下。对不熟悉应用操作的小伙伴来说,这样的设定实在是令人头大。
除了这两家视频应用之外,许多女性小伙伴常用的小红书也同样需要在两个不同页面关闭个性化推荐。
小黑就纳了闷了,这两项明明可以整合到一起,为何还要专门分两个页面?
除此之外,微信、大众点评这两个常用应用提供的关闭按钮,都可以直接在设置中的“隐私”板块中找到,属于平均水平。
不过微信取消了原先只能关闭个性化推荐6个月的设定,小黑觉得还是有进步的。
当然,这些应用也基本都采用了不通过隐私协议就完全不让用的设定,对没有强烈需求的小伙伴来说一点都不友好。
关闭是支持关闭了,但似乎没什么意义
从上面的测试中,小黑发现了这样一件事:如今的应用,只要有一丁点的内容,就会想方设法加入个性化推荐功能。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有了大数据的支撑,互联网企业就可以挖掘用户喜欢看什么、不喜欢看什么,从而延长用户在应用中停留的时间,而这些数据就可以直接影响到应用的营收。
然而,这样的思路即便只从表面上看,就存在几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首先,绝大部分应用的推荐算法都并不智能,甚至可以说是“智障”。就拿网上的一个段子来说,“我看漂亮小姐姐跳舞,是因为我喜欢漂亮小姐姐跳舞,但绝不代表我只喜欢漂亮小姐姐跳舞。”
而这恰好是如今个性化推荐的普遍现状。
类似这样的吐槽还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应用的算法,反而给用户带来了许多烦恼。
第二个问题则是关于隐私的话题,当然,这一点属于老生常谈,小黑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如今,互联网企业纷纷在自己的应用中加入关闭个性化推荐的按钮确实是一件好事,但有一件事情或许它们并没有想明白:在当下,大部分用户日常都会使用多个应用,他们若不愿意自己的使用习惯被大数据抓取,就只能一个一个地到不同应用中去关闭个性化推荐,看似是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其实反而增加了用户的负担。
更有甚者,一部分应用还把关闭选项分开放在不同页面,额外增加用户的麻烦。
▲再次批评爱奇艺
另一个问题也值得我们担心:以国内互联网企业的一贯作风,我们很难相信它们在关闭个性化推荐之后就能不再觊觎我们的隐私。
事实上,作为普通用户,我们并没有精力和能力去分辨它们有没有暗中收集我们的数据,而对这些企业来说,在不推送个性化内容的同时依然搜集我们的隐私,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以B站为例,在它的设置中有一项是“允许读取剪贴板”。
虽然在开启这项功能时可以轻松跳转到他人分享的链接,但它同时也是抓取我们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除了B站,提供这一功能的应用还有不少。
其实,真正想要为用户隐私考虑并不难,互联网企业完全可以学习iOS的设定,在第一次打开应用时就让用户选择是否开启个性化推荐,但显然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它们很难选择这种自断财路的方式。
保护用户隐私的任务,还是任重道远。
图源:Pixabay、应用截图、微博截图
原文标题 : 苦“大数据推荐”久矣?现在终于可以关掉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