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驾驶成交通事故重要诱因 行车安全不可儿戏

中国安防展览网 中字

疲劳驾驶是致命车祸危险因素之一,由此引起的交通事故频频见诸报端,仅过去一周(11月17日-23日)就有疲劳驾驶致使车辆冲上安全岛、冲下高速、追尾汽车、撞上防护栏等事故发生,不胜枚举。

疲劳驾驶会导致司机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判断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甚至瞬间记忆消失的情况,这种状态下驾车上路,容易导致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上的交通情况,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据美国汽车协会调查显示,大约10起车祸中就有1起是因为司机疲劳驾驶造成的。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已作出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下列行为: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

为了减少车辆违法违规行为,江苏、江西、贵州、河北、河南、四川等省份上线道路运输安全监测平台,对“两客一危”车辆进行全年全天24小时动态监测,其中监测事项就包括疲劳驾驶。

该平台运行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实时监控录像即可查看车辆行驶轨迹,若检测到日间连续驾驶超过4小时且每次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系统就会自动跳出提示与相关信息,比如判定事项、平台处理、是否双驾等信息,与此同时,车辆上会一直响起停车休息的警告,直到司机停车休息满20分钟,监测重新启动。此外,该平台每周、每月还会出具疲劳驾驶、超速等危险驾驶报告,提示当周、当月的哪些汽车营运公司被警告次数过多,需要加强监管。以江苏省为例,平台运行以来,车辆违规行驶的数量大幅降低,有的月份同比下降50%以上。

除此之外,针对公交司机疲劳驾驶行为的措施也开始实施,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做法。比如司机一分钟内眨眼次数过多,可能处于疲劳状态,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蜂鸣报警,同时提醒后台监控人员,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杜绝疲劳驾驶。开车打电话、抽烟等不安全行为也会被监控到。在公交车上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能够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加大安全隐患治理力度,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有效遏制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尽管如此,由于疲劳驾驶具有复杂性、隐匿性和多变性,目前仍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测手段和专业测量工具,通常以驾驶时间作为唯一基准。虽然有监测平台、人脸识别等一系列措施作辅助,但仍存在诸多困境。技术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更重要的还是要司机自身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疲劳不开车,开车不疲劳,为自己和他人,保证行车安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