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期发展与技术迭代演进,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在智能交通、安防、电子商务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2018年全球人脸识别设备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人脸识别设备2017年市场价值为10.7亿美元,2025年将达到71.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6.8%。虽然全球人脸识别市场增长显著,但也引发了世界各地对人脸识别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隐私暴露问题的探讨。
人脸识别屡遭争议
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如火如荼,但也屡遭争议。2018年3月,比利时政府出台相应法规,禁止私人使用人脸识别或其他基于生物特征的视频分析摄像机。2018年6月,亚马逊与美国政府的Rekognition人脸识别项目引起民众抗议,最终美国奥兰多警察局被迫放弃相关计划。
为何人脸识别屡遭非议?它的问题究竟出在哪?笔者分析发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人脸数据采集端口(摄像机)、传输网络存在安全漏洞,出事密码简单或没有密码的设备很容易遭到攻击。二是人脸识别信息归属与保密职责没有明确,尚处于法律空白区。比如,现在成为街道、地铁站、机场、海关等公共场所标配的智能监控,这些摄像头能够采集公众身份与位置信息,推断出某一场所人流量变化情况、动态趋势,以及用户喜好等。但这些信息归谁保管?如何保管?哪些人可以查看?没有统一标准,而一但这些信息被恶意攻击获取,造成个人财产损失,甚至危及公共安全,由谁负责?
面部识别加密技术应运而生
介于以上原因,目前也有不少国家和机构研究出反面部识别技术,以此来保障采集到的人脸数据被窃取滥用。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发明了一种算法,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光转换,动态地破坏面部识别系统,进而防止面部识别软件抓取到相关人脸信息。其原理是由AI驱动的过滤器寻找特定面部特征并改变某些像素,所以人们几乎看不出差异。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将人脸识别准确率从接近100%降低到0.5%。
以色列特拉维夫网络安全技术公司 D- ID开发了一项名为“De-identification”的数据保护技术,主要目标是保护那些已经被用于身份认证的数据,可在与真实人脸保持相似度的同时生成算法无法辨识的照片和视频,以保障个人隐私及身份信息不被面部识别技术恶意读取。
中国作为人脸识别技术大国,也开发出了应对措施。旷视科技表示,旷视在采集到照片后会对照片进行脱敏处理,只提取照片特征,这些特征即使被窃取,也无法还原出照片,并且过程是不可逆的。
结语:面部识别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修改图像的几个像素以达到加密目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对隐私泄露的担忧。未来,人脸识别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然而技术升级不能解决一切问题,还需要尽快确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生产标准。